荒漠变绿洲,他们把治沙种树当做信仰

73岁的马老汉腿脚不便还患有严重哮喘和心脏病,常骑一头毛驴为代步工具,村里人都叫他“老驴头”。

老驴头有三儿两女,但他却依靠耕种两亩地维持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小孩和荒芜的土地。

有一天他突然间发现,他父母的在沙漠边的祖坟快要被这个沙漠掩埋了,于是这个老人就每天奔波在这个坟地之间去治理他父母的祖坟,对于这个老人来说,这两亩地是他晚年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生产资料。地,是他活着的希望,而坟,可能未来是他的归宿。于是他在这个田间地头奔波至死......

荒漠变绿洲,他们把治沙种树当做信仰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黄沙漫天的沙丘脚下,充满了哀伤的诗意。老驴头的女儿正在父亲的坟头烧一只纸驴。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老驴头治理过的那座沙丘早已被黄沙重新席卷,看不到人类努力过的半点痕迹。

一位七十多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老驴头”保卫土地和独自治沙,是影片《老驴头》的情节主线和主题精神所在。

丝绸之路上的黄沙、茫茫天地下孤独的人影,说起西域或者西部边陲,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出现以上这些稍显僵化的画面。荒漠的意境,携着它的苍凉、肃穆,向来大多和金戈铁马、建功立业联系在一起。然而真实的沙漠并不是武侠片中的令人顿生豪情万丈的西域奇观,而是吞噬人类生活、磨砺人类情感的冷酷存在。

荒漠变绿洲,他们把治沙种树当做信仰

距今为止,茫茫戈壁上的土地荒漠化仍旧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饱受荒漠化之苦。而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沙化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沙化土地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久旱不雨,大风劲吹,沙漠中的黄沙就可能变成“沙魔”,肆虐多地。 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荒漠变绿洲,他们把治沙种树当做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不断加强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 影片中,孤独的留守老人独自治沙,身单力薄,最后的结局还是如同堂吉诃德式的挑战,自然最终反败为胜。而把眼光放在当下,总有一些人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问题,并没有袖手旁观。

中沙基业,一家专门从事荒漠化生态治理与开发、沙漠种植技术应用和再生资源开发、荒漠治理与研发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公司发起的“沙之源荒漠治理生态大农业”项目,通过在西部戈壁沙漠地区种植酸枣树、梭梭树、文冠果、黑果桦楸等兼顾防风固沙和经济效益的耐旱树种,进行分阶段有计划种植,计划在5年内完成从1棵树到100万亩树的种植目标。

荒漠变绿洲,他们把治沙种树当做信仰

作为地球的一份子,防治土地荒漠化等各种环境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如果你也是有心人,那么,中沙基业诚邀你同行。只要为数不多的投资,便能够在荒漠中,留下属于你的一抹绿色。而就这一抹绿色,汇集成林,便可以抵御沙漠侵袭,延缓荒漠化扩张速度。同时,除了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还可以为沙区产业发展,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株树苗的力量很小,但只要还有生机,就会无畏地生长,与这凉凉荒漠抗争到底。同理,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只要愿意共同去努力,理想终究也会照进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