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一部分金融风险源自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


很大一部分金融风险源自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



12月15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金融风险高层论坛暨《中国金融风险报告(2018)》蓝皮书发布会正式召开。在论坛上,金融风险成为与会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杨骏介绍,今年3月底以来,外汇市场发生一些波动,金融市场也因为复杂的国内国外环境变化出现了比如股市下跌、P2P跑路潮、爆雷潮等现象。

杨骏认为,从根本上讲,金融是实体经济的一个镜像反映,近几年很大一部分金融风险的根源就来自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是杠杆率比较高。

杨骏表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金融部门相当大一部分扩张是在支持出口部门。而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经济再平衡的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长也遇到阻力,以前从货币政策角度扩张的货币本可以给出口企业,而现在这一路径不再像以前那样顺畅。由此产生了两类资产用以替代:一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类就是房地产。

但与以前用于出口企业的那部分扩张货币而言,基建很难迅速产生回报,它的回报具有社会属性,就微观的一个基建项目而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杠杆率高企;而房地产的局限在于它具有边界——当房价太高时,产业发展就没有足够的空间。

杨骏表示,现在严管地方政府的融资,包括隐性负债,而为了要遏制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能发现没有什么好的资产可以做配置,造成“资产荒”。

杨骏认为,在金融监管过程中,如何平衡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地方政府天然就有着发展实体经济的动力,更在乎的是经济取得多大的增长、能得到多少贷款、能设立几个交易所;而对于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来说,就不会像发展地方经济那样有着巨大的动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个地方政府可能把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并不代表它就是一个合格的金融监管者。

对此,杨骏建议,要从资产方的角度理解当前的金融风险,要在加大开放的同时,致力于建设市场、监管市场;既要搞市场经济,更要搞出好的市场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