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他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在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知名的將軍,還有的將軍一生未敗一次,可見帶兵作戰能力是多麼之強;我們都知道白起是十分厲害的,素有殺神一說;在殺神的名號和錯綜的歷史下,幾乎無人敢於抗衡;可是有一個人敢了,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他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可見盛名下無虛士。

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他就是趙括,不光在歷史上很有名,在我們的歷史書上也看過他,成為經典的反面素材;他是怎麼成為這樣的人呢?趙括出生於大將之家,打小便學富五車,對於兵書的研習是很透徹的,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以後“名”將的稱號。

在家裡時長於父親趙奢在沙圖上比拼,而歲數漸大的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將領,就從他家的姓氏上來說,也是根正苗紅的趙國人;趙奢看到趙括這麼有大將之風,打心底也很高興,打小趙括在趙國中就有偌大的名氣,讓自己也打心底的高興。

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可是父親就認為趙括在理論上還可以,因為趙括之沒有上過戰場的,因為戰場上可不是兵書上這樣,為什麼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因為在戰場上打仗是瞬息萬變的,趙括懂嗎?肯定是懂得,因為趙括年輕敢衝,所以在與父親的交鋒上會勝利。

隨著秦軍和趙軍的搏殺,著名名將廉頗對戰秦國,也是一敗再敗,回守趙國;趙國的王卻是不想看到這一點的,因為長時間的戰爭,糧食都供不上了;他是想要改變局面,趙奢已經去世,就找到了趙括,認為趙括年輕有衝勁,能與秦國鬥一鬥,成就無上的名聲,再說趙括那時被稱為“馬服子”,能掛上“子”字,肯定是很厲害的。

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要讓趙括成為大將軍,認為固守不敗的廉頗是不同意的,被趙王否決;有名的大相藺相如也是不同意的,也被趙王否決;趙括的母親也是不同意的,說趙括過去必敗,因為打小看大,不認為這樣能勝,趙括失敗了趙家也會被株連的,趙王又給否決了,說即使失敗也不會連累趙家的。

都知道在戰場是一鼓作氣,中間發生了這麼多事,趙括能不知道嗎?正在年輕輕狂的他,聽到了這個消息會怎麼樣?自然是自信心會受挫,想要立一番功業,所以他更要激進一點,要與秦軍鬥上一鬥。

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年輕的他帶領著士兵,殺入了秦軍的營地,沒想到白起知道是趙括主軍,就命部隊佯敗,趙括就帶領前鋒部隊殺了過去,沒想到秦軍主帥歡樂白起,而白起的計謀,使得40多萬士兵全被圍困,後面的糧道被截斷;只能在包圍圈裡生活了。

可是趙括,被困多天也是餓得不行,可是他從沒忘記要衝鋒,就看趙軍有40多萬的兵力,圍困趙軍的兵力,定在趙軍以上,有史記載秦軍的兵力在60萬以上,可是在趙括的衝鋒下,真正班師回朝的秦軍不過半;而趙括帶領士兵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士兵沒有損失多少,應是有內訌。

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趙括第一次帶兵,就趙家的親屬兵聽他話,而原本跟著廉頗的士兵不一定聽話;被圍困以後,原本在趙國防守的肯定會說投降吧,可是趙括知道投降就是真敗了,帶領士兵五次衝鋒,最後且被射死;被射死有兩種,一、是自己人,因為是大將軍肯定在中間;二、身先士卒,給自己士兵增加士氣,不過可能性比較小。

一生打過一次戰役,被稱為“名”將,被困46天帶40多萬士兵陣亡

​而這場戰爭,秦軍的損失不比趙軍少多少,而趙軍在投降時,還有兵馬40餘萬,可見趙括定不是那麼無能,他是一代“名”將,只因管理不太好,頭一次管理這麼大的團隊,造就了“千古罵名”,真是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