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慮牌照,可能沒人願意買純電動汽車

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在安全性、可靠性、電池壽命等問題上,已經是眾矢之的,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買呢?想必和牌照政策及政府補貼有很多關係。像北京地區牌照只能採取搖號措施,前幾年很多人因為搖不到燃油車號牌,無奈只能選擇純電動車。不過現在北京即使是純電動車號牌申請也大概需要等待8年了。北京也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因為買車的錢“省”了。

如果不考慮牌照,可能沒人願意買純電動汽車

2013-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從上圖來看,自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BEV、PHEV)開始瘋長,歐洲和美國增長相對平緩。2017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中,我國的數量已經快佔據一半了,按照這個勢頭18年很可能達到一半的保有量。但是純電動車的保有量究竟有多少呢?當真如宣傳的那麼好嗎?先看組數據

如果不考慮牌照,可能沒人願意買純電動汽車

上海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如果不考慮牌照,可能沒人願意買純電動汽車

上海汽車新能源汽車推廣量按能源類型分類佔比

以一線大城市上海為例,從上述兩組數據上來看,2013年純電動的推廣量為98%,隨著混合動力的車型逐級增多,推廣量和實際的保有量已經變成了反比,以今年1到6月份的保有量來看,比例大概在百分之25左右,也就是在新能源購車對象中,只有

四分之一的人選擇了純電動汽車。簡單點來說:吆喝的多但是買的人少。事實上來看很多人對純電動車還是心存芥蒂的。

不過這些都不是毫無依據的,和前幾年各大自主品牌車企瘋狂騙補貼行為有很大關係。事實也是如此,不少車企為了獲得政府幫扶補貼,迅速成立新能源事業部,很多工程師都是一直在傳統車領域,硬是趕鴨子上架,不經過培訓學習,直接立項目造成。為了早點上路能拿到補貼,開發週期更是一短再短,更有甚者直接偽造。

之後,國家便出臺政策強制要求新能源車必須安裝數據採集系統,向國家平臺傳輸車輛的狀態信息,但是依然沒有消滅急於上路早日拿到補助的現象。對質量的追求不再是首當其衝的時候,又怎麼能造出一臺好車呢?光憑藉大屏幕、能上網這些手機功能有什麼用呢?

如果不考慮牌照,可能沒人願意買純電動汽車

GB/T 32960-2016


寫在最後:

前幾天捷豹的I-PACE還是著火了,這是相繼特斯拉、比亞迪等又一個沒逃過起火命運的品牌。起火彷彿變成了電動車不能逾越的高山,電動車的安全性著實令人擔憂。加上一些PPT造車企業和一些打著新能源實際造出了一臺具有山寨手機功能和20寸大電視的汽車,更是抹黑了電動車。

作為消費者,我們辨別一款車究竟是不是一輛好車,其實非常有難度,儘管網上不少說車視頻,不少懂車帝,但畢竟從真正汽車製造研發行業出來的不多,分析的角度也只能從表面入手大屏幕、能聯網、百公里僅加速什麼的,僅此而已,最簡單的售後PPM值都拿不出來,更何況零部件供應商能力,DV試驗能力,路試試驗情況等等。最靠譜的方法還只能是通過市場售後質量反饋及品牌知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