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1月28日下午,市文廣新局在德陽文廟舉行了《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誦讀展演、新聞發佈及座談會。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章澤撰寫,三言八句八段,共192字,濃縮了德陽曆史五千年。全文以時間為序,整理歸納了蜀先民最早跨越九頂山遷徙到平原地區桂圓橋安居、生產,從山地農業過渡到稻耕,然後遷徙到三星堆,創造了三星堆文明,最後遷都金沙,歷開明十二世,巴蜀歸一統。簡史寫到漢初設置郡、縣結束,每個節點出處均有考古遺址支撐。每段不僅有時間節點,還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文化符號、生業形態、政治進程等。三星堆作為古蜀文化發展進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在德陽史三字經中佔了主要部分,不僅敘其興,還述其盛、記其衰。全文以“學歷史,愛家鄉,三字經,廣流傳”結尾,表達了寫作的目的和意義。

弘正書院的 “小小考古員”身著漢服,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了《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來自文化、教育等社會各界的嘉賓和市民200餘人觀看了展演,德陽電視臺、德陽晚報、四川日報、四川新聞網、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等媒體進行了現場報道。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此次誦讀展演由弘正書院承辦,書院的“小小考古員”經過公開徵集,最終70人入選。為了在兩三天內儘快熟悉德陽史三字經,不少家長親自陪同,親子共讀。觀看展演活動的家長、遊客認為,三字經形式簡單易懂,便於理解德陽曆史,希望更多的人來學習、誦讀。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誦讀展演活動結束後,在啟聖殿舉行了新聞發佈和座談會,來自文化、教育界的代表參加了座談。座談介紹了德陽史三字經創作的背景和過程,劉章澤結合考古史料對內容進行了講解,並希望大家對三字經的進一步修改完善提出寶貴意見。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市政協文史委主任楊輕抒在講話中指出:發掘、研究、傳揚德陽曆史文化,是每一個身在德陽、熱愛德陽、把德陽視為自己家鄉的人的責任和義務。德陽有一大批對德陽曆史文化有感情、善發掘、有研究的文化工作者,他們從自身的工作角度、專業角度、興趣角度出發,為德陽曆史文化的發揚光大作出了重要貢獻。德陽曆史考古版三字經,從考古發現角度,對德陽五千年曆史進行了濃縮。從內容上看,可以說字字有出處,句句有考證,應該是近年來德陽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成果。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做發掘德陽曆史文化、研究德陽曆史文化、傳揚德陽曆史文化的工作。一座沒有歷史的城市是淺薄的城市,一座沒有文化的城市是庸俗的城市,相反,能夠珍惜、傳播自身歷史文化的城市才是有前途有未來的城市。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談到,古蜀文明的傳承與創新工程已經被列入四川文化發展的十三五規劃,省文化廳廳長周思源最近在省政協會上提出將啟動古蜀文明傳承創新工程,通過一系列精品工程,把巴蜀優秀文化挖掘出來、傳承並傳播出去。《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以簡馭繁,通俗易懂,用三字經濃縮歷史,既是傳承,也是創新。

來自歷史教育界的代表、什邡七一中學高級教師曾令菊表示,從教三十年來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敢想過,原來歷史還可以這麼寫。《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寫得通俗易懂,便於傳頌和普及。發現歷史和佐證已有的史實,考古材料屬於一手史料,而解讀史料又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歷史教學則是將考古成果進行宣講,讓更多的人瞭解真實的歷史。過去考古學及考古成果大都不為世人所知,只有專業人士才知道它的學術價值而忽略了它的社會價值。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弘揚傳統文化,讓我們瞭解自己的歷史就顯得十分重要。如何將考古材料介紹給普通讀者和市民,這就給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率先邁出了第一步,像這樣將晦澀難懂的考古資料以韻文的三字經形式寫出來,是一種創新形式,值得大力提倡,這一成果必將得到廣泛的傳播。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面世

座談會還對《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的完善、推廣和傳播進行了討論。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

蜀先民,居營盤,龍門西,岷江畔。五千年,跨高山,沿河谷,入平原。(跨越九頂山:綿竹筲箕塘、什邡洛城村釆集點)

桂圓橋,住初定,山地業,漸稻耕。三百載,遷三星,餘一部,茲留停。(初入桂圓橋:桂圓橋遺址、箭臺村遺址等)

三星堆,兩河崗,地便利,務農桑。八百載,聚市場,祖蠶叢,始稱王。(三星興盛衰:三星堆遺址一期)

魚鳧王,又八百,借神權,匯四方。築城池,建廟堂,興祭祀,鑄神像。(三星興盛衰:三星堆遺址二三期)

至商末,神權衰,毀宗廟,神器埋。金沙興,取而代,杜宇王,六百載。(三星興盛衰:三星堆遺址四期)

繼開明,十二世,圖語兵,船棺塚。秦滅蜀,歸一統,兩百年,漸相融。(巴蜀歸一統:什邡、綿竹、羅江船棺墓地)

漢之初,設廣漢,郡轄縣,什雒綿。至蜀漢,分置縣,建五城,和陽泉。(始置郡和縣:雒城、綿竹城、陽泉故城遺址等)

晉萬安,唐德陽,六區縣,俱備焉。學歷史,愛家鄉,三字經,廣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