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走進校園 ——德陽五中“一週三節”開幕式活動之經典誦讀

“蜀先民,出青甘,種粟米,居營盤……”3月26日上午,在德陽五中“一週三節”開幕式活動上傳來中學生們的陣陣朗誦聲。所誦讀的正是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章澤所寫的《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修訂版)。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走進校園 ——德陽五中“一週三節”開幕式活動之經典誦讀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誕生之初只有192個漢字,在廣泛徵求文學界、考古界的文史工作者意見後逐字完善,最終修訂版為204字,濃縮了德陽五千年曆史。全文以時間為序,整理歸納了蜀先民最早跨越九頂山遷徙到平原地區桂圓橋安居、生產,從山地農業過渡到稻耕,然後遷徙到三星堆,創造了三星堆文明,最後遷都金沙,歷開明十二世,巴蜀歸一統。簡史寫到漢初設置郡、縣結束,每個節點出處均有考古遺址支撐。每段不僅有時間節點,還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文化符號、生業形態、政治進程等。三星堆作為古蜀文化發展進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在德陽史三字經中佔了主要部分,不僅敘其興,還述其盛、記其衰。全文以“愛家鄉,共傳唱,協心力,大德陽。”結尾,表達了寫作的目的和意義。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走進校園 ——德陽五中“一週三節”開幕式活動之經典誦讀

“從身邊歷史讀起,傳唱經典之聲。”德陽五中教師易進對德陽史“三字經”形容道,該“三字經”字字斟酌、朗朗上口,對於中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說,理解、記憶都很容易。這是學生們首次在讀書節上誦讀本土歷史,通過誦讀讓學生對德陽的歷史更瞭解,同時也更熱愛家鄉。初一五班的郭浩文從小練習書法,開幕式上,他現場用楷書書寫了一段考古版德陽史“三字經”中的文字,“開明王,十二世,蜀道闢,兵戈起。載魂舟,圖語記,文化融,終歸一。”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開明氏蜀王時期,約公元前600年左右~公元前316年,開明氏蜀國更加倚重軍事力量,主要青銅器都已是巴蜀式兵器,但從船棺葬俗、神徽印章、“巴蜀圖語”和杜宇“從天墮”“杜宇化鵑”、鱉靈“屍而復生”傳說等情況看,古蜀國的神權傳統一直沿襲了下來。傳說秦欲吞併蜀國,鑑於蜀道地勢險要,謊稱送蜀王金牛及美女,誘使其遣五丁開山闢路,趁機借道滅蜀。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走進校園 ——德陽五中“一週三節”開幕式活動之經典誦讀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修訂版)推出的同時也首次對外公開了文字註解內容。為進一步推廣,德陽史“三字經”還將推出動漫、歌曲、童謠、戲曲等其他形式,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廣為流傳。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走進校園 ——德陽五中“一週三節”開幕式活動之經典誦讀

《考古版極簡德陽史三字經》走進校園 ——德陽五中“一週三節”開幕式活動之經典誦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