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走进校园 ——德阳五中“一周三节”开幕式活动之经典诵读

“蜀先民,出青甘,种粟米,居营盘……”3月26日上午,在德阳五中“一周三节”开幕式活动上传来中学生们的阵阵朗诵声。所诵读的正是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所写的《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修订版)。

《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走进校园 ——德阳五中“一周三节”开幕式活动之经典诵读

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诞生之初只有192个汉字,在广泛征求文学界、考古界的文史工作者意见后逐字完善,最终修订版为204字,浓缩了德阳五千年历史。全文以时间为序,整理归纳了蜀先民最早跨越九顶山迁徙到平原地区桂圆桥安居、生产,从山地农业过渡到稻耕,然后迁徙到三星堆,创造了三星堆文明,最后迁都金沙,历开明十二世,巴蜀归一统。简史写到汉初设置郡、县结束,每个节点出处均有考古遗址支撑。每段不仅有时间节点,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生业形态、政治进程等。三星堆作为古蜀文化发展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在德阳史三字经中占了主要部分,不仅叙其兴,还述其盛、记其衰。全文以“爱家乡,共传唱,协心力,大德阳。”结尾,表达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走进校园 ——德阳五中“一周三节”开幕式活动之经典诵读

“从身边历史读起,传唱经典之声。”德阳五中教师易进对德阳史“三字经”形容道,该“三字经”字字斟酌、朗朗上口,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记忆都很容易。这是学生们首次在读书节上诵读本土历史,通过诵读让学生对德阳的历史更了解,同时也更热爱家乡。初一五班的郭浩文从小练习书法,开幕式上,他现场用楷书书写了一段考古版德阳史“三字经”中的文字,“开明王,十二世,蜀道辟,兵戈起。载魂舟,图语记,文化融,终归一。”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开明氏蜀王时期,约公元前600年左右~公元前316年,开明氏蜀国更加倚重军事力量,主要青铜器都已是巴蜀式兵器,但从船棺葬俗、神徽印章、“巴蜀图语”和杜宇“从天墮”“杜宇化鹃”、鳖灵“尸而复生”传说等情况看,古蜀国的神权传统一直沿袭了下来。传说秦欲吞并蜀国,鉴于蜀道地势险要,谎称送蜀王金牛及美女,诱使其遣五丁开山辟路,趁机借道灭蜀。

《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走进校园 ——德阳五中“一周三节”开幕式活动之经典诵读

《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修订版)推出的同时也首次对外公开了文字注解内容。为进一步推广,德阳史“三字经”还将推出动漫、歌曲、童谣、戏曲等其他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广为流传。

《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走进校园 ——德阳五中“一周三节”开幕式活动之经典诵读

《考古版极简德阳史三字经》走进校园 ——德阳五中“一周三节”开幕式活动之经典诵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