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攻擊力,誰都不及你自己

作者 | 陳漫初


『世界已然殘酷,要對自己好點。』

最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人對一件事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但真正有趣的是這個反應背後表達的東西。

比如說,

丟了錢包。

我的第一反應是“我為什麼那麼笨啊?早知道錢包放在哪哪哪就好了,哎呀都怪我”

我另一位朋友反應是“我現在應該馬上停了我的銀行卡,身份證報失......”

看出來了嗎?

我的反應是抱怨攻擊自己,

我朋友的反應是解決問題。

01

人在應急情況下對一件事的態度不一樣,其實也反映了一個人平時的模式,同時反映了一個人對一件事的理解。一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和理解以及態度,心理學上稱之為“

認知”。

當人處於一些負面情緒裡,無法擺脫,我們稱之為“情緒困境”。

當發生事情時,你會不會跟我一樣第一時間會自責?

會批判評價自己“蠢”“笨”“這點事都做不好”?

當你在否定自己的時候,你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缺點上,從本來的“記性不好”甚至上升到整個人都是不好的、毫無優點的高度。

當你陷入了情緒困境中,你對自己的否定打壓越來越多,甚至到後來,“我就是一個不好的人”已然蓋棺定論。

也許其實完全偏離事實;

也許曾經有人在你否定自己的時候,告訴你“事實不是這樣的”,可是已經不太能聽進去了,你被自己打壓得體無完膚;

也許你還掙扎在自己“好與不好”之中。

自己對自己的否認與批判,這種既想否認又無法站起來的痛苦矛盾甚至比別人否認自己還要痛上十倍。

論攻擊力,誰都不及你自己

2

我曾經有過很深的體會,當我在遇到事情自我批判的時候,我會感覺特別糟糕。

發生的這件小事就像一個開關,按下了,所有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全部像潮水一般席捲而來,到後來,甚至要完完全全否認整個人。被這個“我就是如此糟糕,什麼都幹不好”念頭打壓得喘不過氣來,被困在恐慌的情緒裡而無法看清事情本身。我覺得自己沒辦法站起來,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

然而,起因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例如,丟了錢包。

那為什麼我不能像我朋友一樣,不被恐慌情緒帶跑呢?

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ABC理論,A代表激發事件,B是個體對這一時間的看法、解釋和評價——信念,C是引起的情緒反應和結果。他認為,A是導致C的間接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C——人的認知。

意思就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直接影響到你的情緒反應。

我跟我朋友不一樣。

我的家庭是很傳統的家庭,自小便被要求凡事學習為先,首先就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學習才能出人頭地。而身為長女,我會覺得自己必須要很努力才能獲得父母的看見與認可,不然我就不會被看見不被愛了。是的,三好學生,成績優秀,一路綠燈。但同時,對“對錯”的執著也根植在我的性格中。只要做錯了,我會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會覺得“完蛋了”,以至於忽略整件事,陷入了自己的恐慌情緒中。那是我自己對自己的不可饒恕。

我朋友是家裡最小的,教養方式是讀書固然重要,但還是孩子們開心就好。所以我的朋友自小便是特長生入學,除了學習,他還會學習挑戰各種事情。“對錯”對他來說,也很重要,只是說,從小的教育就是錯了沒關係,能想方法去彌補這個錯就好。人都不是完美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發生一件事後,哪怕只是小事,我會驚慌失措,陷入情緒困境,甚至自我批判。因為我覺得我做錯了這麼一件小事,我就是錯的,就是不對的,是不能被饒恕的。

在我們認識之後,他總會在一旁溫和地提醒我“你看你又在批判自己了。”久而久之,我對“錯”的認知看法開始改變,開始不再那麼猛烈地自我攻擊。並且也承認,我所評價的自己,也許並不是那麼真實。

論攻擊力,誰都不及你自己

3

那當陷入情緒困境,開始自我批判否定的時候,該如何做呢?

1、你真的就那麼不好嗎?你真的就那麼糟糕嗎?你真的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嗎?你可以先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當你把所有的情緒轉向攻擊自身,否定自己,你把自己當成了情緒的發洩口。嘗試告訴自己“人都不是完美的,何必苛求自己一定要事事做對”。當你能一遍遍強化這個認知的時候,你已經開始接納自己,允許自己犯錯了。

犯錯不要緊,但犯錯的時候,首先不要急於攻擊自己。

2、當你陷入情緒困境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急於擺脫,嘗試去體會一下這個情緒背後到底是什麼。

越害怕越是陷進情緒困境沼澤裡,越急於抽身越深陷。當你去認認真真體會這情緒的時候,像剝洋蔥一般一層層地扒開,你會發現,原來裡面竟有那麼多恐懼。所謂的困境,不過是這些負面情緒的偽裝。原來這個困境其實也很弱小,它困不住你,你正在一點點地往前走。

3、試著想想:你對這件事的認知跟別人對這件事的認知有偏差嗎?如果有,那偏差在哪裡?

你可以跟你身邊的人進行討論。嘗試多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也許你會發現,其實你對事情的認知可能並不是這件事的原本面貌。

4、當你真的真的被自己的情緒困住,被猛烈的自我攻擊打擊得站不起來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

論攻擊力,誰都不及你自己

愛比泰德說“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物的看法所困擾”

當有一天,你知道對錯並沒有那麼重要。

你就會發現,

你所評價的自己,其實並不是事實。

惡語傷人六月寒

更何況,你傷的是自己。

世界已然殘酷,

要對自己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