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是孫權打下來借給劉備的嗎?為什麼孫權三番五次和劉備索要荊州?

北斗星NO1


借荊州,只是指荊州南郡。

209年1月赤壁大戰結束。曹操退回北方,留曹仁守南郡。周瑜花費一年才驅逐曹仁佔領南郡大部。此時曹操佔領荊州北部南陽郡及南郡的襄樊地區與小半的江夏郡。江東佔領大半個南郡、江夏郡的江南部分。劉備攻擊後佔領荊州南部四郡及劉琦所擁有的小部分江夏郡(主要是夏口),如圖1。

在這個局面下,江東無力繼續北進,所獲得的南郡孤懸於劉備劉璋曹操間,後勤補給非常困難,同時又在淮南地區遭受曹軍的兵鋒,襄樊地區的曹仁還時刻企圖南擊,南郡已經幾乎成為了雞肋。而劉備勢力被江東完全隔離,與曹操沒有地面接觸線,四郡人口稀少,經濟很落後,養兵極其艱難。因此劉備向江東提出借南郡這地方,不僅養兵還可以幫助江東分擔曹軍的地面壓力。對此孫權基本同意,因劉備力量弱小,又是自己妹夫。但周瑜堅決反對。

不久周瑜死了。繼任大都督魯肅本著深化同盟照顧姻親的原則贊同此方案,劉備也就親自去見孫權,達成了協議,劉備將夏口劃撥給江東作為補償。如圖2。

擁有南郡後的劉備爆發出驚人力量,211年親領3萬大軍入蜀,隨後諸葛亮張飛領兵2萬去增援,而到219年襄樊戰役發起,關羽方面軍還有4.5萬,比借南郡之前的不足3萬增加了兩倍多,南郡出力出兵最少八成。

214年劉備佔領益州(除張魯漢中),勢力膨脹到與江東並駕齊驅。此時劉備有四條路可以對外擴張,除自益州向北進攻漢中雍涼外全部與南郡有關:1、如關羽襄樊戰役自南郡進攻襄樊宛洛,包抄關中。2、自南郡向東北進攻許昌豫州。3、順江而下直接進攻江東門戶柴桑,威脅孫權核心區域的丹陽郡。

如圖3。

孫權當然夜不能寐。也就正式要求劉備歸還南郡。劉備不願還南郡這個要點,託詞說得涼州就還南郡。孫權當即派大軍進入長沙等地驅逐劉備官員。劉備親自領5萬軍出川預備與關羽夾擊江東軍。正在劍拔弩張時曹操進攻漢中,張魯西逃。劉備怕曹操乘機南下進攻益州,孫權因軍隊戰鬥力不足,雙方都不敢動手,約和以湘水分界,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江東。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歸劉備。如圖4。

因為湘水分界是臨時妥協,沒有解決江東的安全問題,孫權時刻準備奪取南郡。這是219年江東偷襲關羽的最重要因素。






四川達州


荊州原有七郡:南郡、襄陽郡、江夏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

借荊州準確的說是指借南郡。南郡的治所是江陵城,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荊州市。

赤壁之戰嚴格來說有兩場戰爭:發生在赤壁及烏林的赤壁水戰和發生在江陵城的南郡攻城戰,兩場戰爭在時間上是延續的,只是地點不同。



赤碰水戰戰敗後,曹操率部逃往南郡治所江陵城,孫劉聯軍緊追到江陵城,孫劉聯軍嚴格說來是以周瑜主導的三方聯軍,東吳軍3萬人,以周瑜領導,劉備軍1萬人,以劉備領導,荊州軍1萬人,以劉琦領導。因為東吳軍佔大多部,況且糧草、武器、補給均由東吳供應,而且東吳尚有後備軍,所以聯軍由東吳主導。

攻打江陵城時,周瑜主要率部圍攻江陵城,而劉備軍張飛部參於圍城,關羽部在北邊阻絕曹魏援軍,歷經一年之久,曹仁失敗退回襄陽城,聯軍佔領江陵城,隨後不久,周瑜被任命為南郡太守。

此時荊州被三家瓜分,曹魏佔據北邊的襄陽郡和江夏郡的北部,東吳佔據南郡的北部、江夏郡的南部,劉備佔據南郡的公安、江夏郡的一部(原劉琦駐地)及乘亂奪來的荊南四郡(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



劉備與孫權佔據的地盤有些交錯,而且還有飛地。劉備為了向西邊(益州)發展,向孫權提出借南郡(江陵城),孫權同意了,雙方還有一些利益交換,劉備將自己所屬的江夏郡一部讓給孫權作為補償。如此一來,三家的地盤就分得輕清楚,均以荊州為界,這就是借荊州的由來。

孫權本欲與劉備共同伐益州,無奈不能越過劉備地盤去益州,孫權放棄伐益州,而劉備獨得益州。

劉備佔領益州後,孫權眼紅劉備勢力如日中天,於是向劉備討要荊州(南郡),劉備不肯,說是得到涼州再歸還,劉備如此說,等於是默認借荊州,而需要歸還。


孫權因劉備不肯還,大怒,令魯肅、呂蒙率軍準備奪取荊州,關羽與其對峙,並且劉備帶領5萬人馬從益州趕到荊州,與孫權對峙,期間,劉備聽聞曹操領兵進犯漢中,急忙與孫權議和,並將湘水東面的長沙郡、桂陽郡劃歸孫權,雙方以湘水為界,史稱湘水劃界。

直到關羽北伐襄樊,威震華夏,劉備集團低估了孫權欲得荊州的決心,與錯估了東吳的發展戰略,要知道關羽北伐期間,孫權正在進攻合肥,接下來誰也沒料到,孫權來了個背盟偷襲荊州,導致關羽被殺,東吳佔領整個荊州南部,與曹魏相對峙,而劉備勢力徹底退出荊州,從此荊州被曹孫兩家瓜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看到很多這樣的問題我來系統的回答一下,赤壁之戰是東吳方面主導的勝利


赤壁之戰後東吳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向西攻打荊州,巴蜀,控制長江。二是攻打兩淮圖謀徐州青州,虎視中原。以東吳的兵力只能集中優勢兵力朝著一個方向發展。

如果往西雖然有機會控制長江但是,鑑於曹操陸軍未損恐怕只能佔著南邊半壁江山,還有劉備等著佔領地盤,以東吳的實力拿下荊州問題不大,但是那個時候江南可沒有這麼富庶,如果這樣恐怕東吳也就只能龜縮在江南了。

如果往北進入兩淮,則可以相機進攻中原,進可攻退可守,但是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就是東吳西線兵力薄弱,防守壓力太大。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盟友,協同負責東吳西線的防禦。於是在周瑜主導下開始和劉備談判


大致意思就是荊州我暫時不要,借給你發展,過多久要還給我,這就是所謂借荊州的由來,而這點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劉備當然願意,主要分歧就在荊州什麼時候還。三國志記載兩軍在南郡下逗留了很久,都說是曹仁厲害,守的(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是我覺得是兩軍在談判談不攏所的結果。

可惜啊可惜孫權太廢,東吳北上的計劃泡湯了(我估計周瑜是被孫權氣死的),所以東吳後來一直想要要回荊州。


月色憂鬱


就《三國演義》小說描寫來看,荊州是劉備和諸葛亮自已從曹操手中奪來的,不是向孫權借的。

那麼,借荊州一說,從何而來呢?

小說第五十二回,寫周瑜要發兵與劉備奪荊州。魯肅認為當前大敵是曹操,吳蜀不應爭鬥,便前去與諸葛亮申明索要荊州之事。諸葛亮指出,荊州原屬劉表。現在劉表之子劉琦還在,我們是輔助劉琦守荊州的。這時魯肅說道:"公子若不在,便如何?"孔明說:“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別有商議。"魯肅說:"若公子不在,須將城池還我東吳。"孔明說“子敬之言是也。"

這便是所謂"借荊州"的由來。諸葛亮當時的回答,是因為當時劉備無立錐之地,無力與東吳硬拼,所以敷衍魯肅。東吳抓了諸葛亮這一承諾,待劉琦死後,便派人來索要荊州。由此便衍生出了後來的一系列故事。

東吳之所以理直氣壯地向劉備要荊州,是東吳認為,赤壁之戰擊退曹操主要是東吳的功勞,荊州做為戰利品理應歸東吳。但客觀地說,赤壁之戰,劉備一方也有功勞,而荊州四郡也是劉備打下來的。東吳倚仗強勢索要,是沒有多少理由的。劉備方面一直拖著沒給東吳,也是有理可據的。只是領土之爭,只能靠實力。沒有實力是不行的。所謂"借荊州",其實只是諸葛亮在力尚不能抗吳的時候的緩兵之計而已。

歡迎點評。


WM曉奇




曹操南征,劉琮舉荊州投降後,荊州全境6郡(共7郡)全部歸於曹操,只剩劉琦所據的江夏郡。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東吳順勢拿下江夏郡,劉備乘勢拿下南部4郡,上游的南郡(江陵)和北部的南陽郡(襄陽)在曹操手裡。曹操佔據南郡(江陵),對東吳十分不利,於是,周瑜與曹仁的南郡(江陵)爭奪戰開打,結果周瑜以受傷的代價打敗曹仁、佔領南郡。於是,東吳需要構築上至南郡、中間合肥、下游建業長達萬里的長江防線。於是,東吳為了減輕來自北方曹魏的軍事威脅,把南郡(江陵)借給在荊州南部安享太平的盟友劉備,約定劉備取益州後歸還。於是劉備佔據荊州5郡(南郡、零陵、武陵、長沙、桂陽),劉備奪取益州後,還給東吳2郡(長沙郡、桂陽郡)。漢中大戰後,三國形勢發生逆轉,劉備集團勢力躍升第二,並對曹魏呈攻擊之勢,大有兼併雍涼之地。特別是關羽發動襄樊大戰,曹操幾欲遷都,加之關羽處理孫劉關係有瑕疵,東吳出現戰略誤判,決定奪回荊州全境,偷襲南郡(江陵)。

偷襲荊州的代價是巨大的,孫劉聯盟破裂,劉備集團只有一條北伐道路,北方曹魏實力開始壓過整個南方孫劉兩家的實力,並呈快速發展之勢,三國鼎立的局面雖然形成,但嚴重缺乏穩定性,特別是蜀漢集團太過疲弱,無法獨立擔負鼎足之責,憑藉一代強人諸葛亮苦力支撐,終究在263年滅亡,而蜀漢政權敗亡後,東吳政權就只有等死的份了,於280年滅亡。但東吳、蜀漢對我國南部邊疆的開發歷史貢獻極大,諸如平定南中、收服山越等。


笑傲江湖149553812


前期是劉表的後期是劉琦和劉備的.魯肅要荊州之所以理直氣壯無非仗著在赤壁之戰中吳國

出的力大於劉備方.的確,吳國確實幫了劉備大忙,趕走了曹操.但從根本上說曹操攻荊州前,劉表(當時病入肺腑,無藥可治,在說遺囑,且旁邊唯一人是蔡夫人,劉琦在江夏)已經把荊州交給了他的長子劉琦,並讓劉備輔助.可是蔡氏作梗,荊州大權落入蔡瑁手中,而蔡是反劉親曹的,所以曹操來攻時,他乾脆以荊州之主的身份把荊州送了曹操!所以從劉表遺言上講,荊州是劉琦和劉備的,即使劉琦死去,也輪不到他孫權,那也應該是劉備的!


奮鬥小青年217711481


荊州是個曹操孫權劉備都想要的城池。首先孫權想要是因為赤壁之戰吳出了很大力氣,當時的劉備實力也沒吳強大,可以說在赤壁之戰初始階段吳就已經把荊州納入赤壁之戰勝利後的勝利清單裡了,結果諸葛亮使計不廢多大力氣把荊州拿下來了,吳肯定不樂意了,他們想原本是我的東西被你劉備奪去了,於是就想要回來。可是又不能強要開戰,因為這個時候蜀魏吳開始出現鼎力的雛形了,而且魏國曹操實力最強,就等著孫權和劉備早點打起來他好收漁翁之利呢。所以孫權也不敢輕易開戰,只能通過魯肅去外交要荊州。


草遮面亦見日月


孫權之所以想劉備索要荊州,是因為孫權有野心,不甘心被困在江東一地,他想向外擴張,想要在當時的亂世掙上一掙,而荊州,就是他向外擴張的一道枷鎖,雖然有一江之隔,劉備攻不入江東,可孫權也打不下荊州,所以只能索要荊州,當然了,後面呂蒙白衣渡江算是呂蒙的本事,當然是,我看的是演義,正史上如何,我就不知道了,嗯,還有一個,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起風了enmmmm


荊州在吳,可夾擊自巴蜀泛舟而下的水軍,防禦蜀軍沿江而下。可北上攻曹,御曹魏於長江以北。

荊州在蜀,蜀可隨時泛舟直下進擊東吳。後期西晉滅吳可以佐證。

荊州在魏,魏吳共享長江天險,吳對魏無任何戰略優勢。


冥河25529453


有一種東西叫做彩禮 劉備娶了孫尚香 得給點彩禮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