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 一千個蒙娜麗莎”:交易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生活如此,交易就應該如此,生活如何成功,交易就應該如何成功,這似乎是一句廢話。

為什麼? 因為交易存在於這個地球上,凡是地球上存在的東西都無法避免受這個星球自然規律的影響,環境造就使然,非人力所能影響。大是小的累積,任何東西一定是先從小往大發展,看那些企業家從擺地攤起家,幾十年之後才有很大一個攤子,而不是先有大攤子,再有小攤子,更加不會是一直穩定的有一個大小不變的攤子。

交易,如果想一開始就賺大錢,那麼就等於讓宗慶後這些人,從六十歲往前倒著活,三十歲先拿到個首富,六十歲再去走街串巷推銷他的娃哈哈營養口服液,這應該是不合理的吧!

交易也不應該有什麼穩定盈利之說,那就等於說,這些公司保持自己規模不發生變化,盈利能力始終維持在一個恆定的水平,今年你年輕,不成熟,你有能力把一百萬做到50%的收益,然後你奮發圖強10年,10年之後,你還是50%,又或者說,這10 年你穩定的50%,這是什麼邏輯,既然這樣,我還奮發圖強個什麼勁?

1、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什麼?

踏踏實實的進步,從小做起,慢慢去積累自己的能力,積累自己的實力,積累自己的眼光,積累自己的定力,積累自己的思想境界,

至於最終你能走到哪裡,得看你什麼時候放棄自己的進步,我們也許都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放棄了自己的進步,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

今天虧損,今年虧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努力讓三年五年後的你不虧損,倘若立刻給你無敵的交易能力,你覺得有意思麼?奮鬥的過程遠比結果要重要!

面對交易,面對市場,猶如你面對偌大而又一年比一年複雜的商業社會,你要開始立志成為一個商人,你首先得確定你要幹什麼吧,資本大的,你可以一開始搞個大攤子,資本小的就從擺地攤小門店開始,你總要找個具體的事情來做,做餐館酒店,做旅館,賣衣服,賣鞋子,做KTV,夜總會,你每天都註定是屬於一個非常明確的行業裡面的,而不會是懸浮在虛幻之中,也不會徘徊於十幾個行業之中,王石做房地產的,柳傳志做電腦的,宗慶後做飲料的,周成建做服裝的,比爾蓋茨賣軟件的,劉翔跨欄的,姚明打籃球的,你沒發現你叫得出名字的這些人背後都會有這麼一個標籤麼?而且大多數只有一個標籤?而不會出現,萬科地產飲食服飾電腦綜合公司。這些是否應該給我們啟發?

市場很複雜,光均線就可以有幾百條,還不論各種各樣的指標,5日,6日,7日,你可以從1到300,光一個均線就能拓展出起碼三百個不一樣的交易領域,你得選一個來立足,如果再來個交叉,了不得了,3日交叉5日,7日交叉100日,又可以衍生出300乘300就是9萬個不同的領域,你又得選一個來立足……

一個打火機,都能出現ZIPPO這樣的國際大牌,你想象一下。少就是多,小就是大,把小的做好了就能變大,一個漢堡和可樂,就能搞出個KFC!

2、交易需要信仰(交易理念)

大家都在尋找交易的聖盃,那麼這個聖盃真的存在麼?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存在,而且不止一個,有很多個,而聖盃到底在哪裡呢,沒錯在你的心裡。為什麼這麼說呢,請大家回想一下,每一個做交易的人都經歷過,開盤前計劃如何,開盤之後完全拋開,今天聽這個人的建議或者消息,好則已,不好則換別人,幾天用這個指標或者方法,剛開始還行,一旦出錯就換。

這是舉個例子,那麼我想問的是,你從做交易到現在真正從頭到尾真正堅持的交易方法還有麼,或者什麼習慣諸如週末不留倉,有沒有一直堅持下來,如果沒有,那麼你憑什麼說什麼指標或者方法不好,因為你從來沒有真正相信過,推己及人,如果一個人從未相信過你,你會對他好麼,因為你的心理從來沒有信仰,從來沒有原則,從來都沒有底線,那麼你憑什麼說市場怎樣怎樣,任何事情出錯,請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不要老是去問別人怎麼獲利的,也許方法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會一直堅持這個方法,我記得很早的時候說過,交易要做到言而有信,市場自然會給你恩惠。請堅持自己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你的聖盃,是的,有自己的信仰的人才能夠在這個市場生存。

3、皆因繩未斷

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他想以此考考禪院裡的老禪者。來到禪院,他與老禪者一邊品茗,一邊閒扯,冷不防地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

後生聽了目瞪口呆,說道:“我本來以為師父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

老禪者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脫,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後生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學會放棄,才能真正得到。

投資者最常犯的錯誤是:一年到頭,無論行情如何,都是滿倉。因為滿倉,所以一顆心始終被套著,股市的一點點漲跌,都牽扯到敏感的神經;因為滿倉,所以在大盤已經下跌時,還不願或不能斬倉;因為滿倉,所以在真正的熱門板塊啟動時,卻不能及時參與,守著自己的破股票,卻眼看著大牛股一日千里,絕塵而去。也有的投資者在虧損累累後終於空倉了,然而卻時刻緊繃著神經,深怕錯過一點點的獲利機會。他們似乎解開了一種繩索,卻同時又套上了另外一種繩索。

股市上沒有人會強行在你的鼻了上拴根繩子。然而經常滿倉的“短線”投資者,虧損了就捂股不動的投資者,無疑像被人在鼻子上拴了一根繩子,明明看到“青草”,看到機會,卻無法去吃。又因為這根繩子是我們主動拴上的,是“心鎖”,所以解開的難度更大一些。

普通投資者經常羨慕短線高手。然而真正的高手,首先必須是資金運用的高手。

在該出擊時,他必須可以出擊,他的資金應該保持高度的機動性。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善於放棄,善於保持經常性空倉,以便隨時捕捉機會,出擊好股。所以高手的心上是不應該有“繩索”的,即便有,也只是少數時間;否則,便不稱其為高手了。普通投資者與高手之間最大的差別,也許並不在技巧方面,還是心態與資金運用問題。

牛是沒有辦法自己解開繩索的,但投資者縛心的繩索,卻完成可以由自己一刀斬斷。只有斬斷了這根繩索,才能真正享受到股市的自由與樂趣。

4、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

其實交易這種事 本來就因人而異 有不同的看法也很正常。錢這個東西,只是一個標點符號。

反正我是會認為那個並不是交易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市場就像一個迷宮,我們就是裡面的尋道者。每個人都在裡面尋找內心的自我 而不是執著於身外之物的迷戀,所以就操作來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

所謂的“真相” 那只是允許你看見的範圍,每個交易者的水平在市場面前終究都是有限的。所以,那只是一筆普通的利用了客觀規律在賺錢的交易。

漁夫們會因為在魚群到來的季節,順勢撈到一大群魚,而沾沾自喜的向別人誇耀麼?所以在某些人眼裡,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麼?既不過分誇大,也不妄自菲薄。

5、“一千個人 一千個蒙娜麗莎”

多歧為貴,不取苟同。在我的世界觀裡面,真正的大魚是不會出來給小魚們表演的。因為他會覺得自己就像個小丑。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並不影響它是萬物之本。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

其實到了某一個階段,賺錢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很少有人因為賺了錢,還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驕不躁。說句話,可能很多人都不愛聽,我是真的認為在期貨上就算是賺錢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管多少都是如此,你可以笑話我 我也可以被你笑話;人生在世,無非就是讓別人笑笑偶爾再去笑笑別人。既然彼此的看法不同,何不一笑了之?每個人對期貨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某人說的:“誰也不服誰,所以才有交易市場。”

我認為一旦有人在股票市場賺了大錢,只不過他已經熟悉和了解了某一個事物的真相,他的博弈水平相對要比其他人高,僅此而已。

交易,是很難。每個人都要經歷一個苦苦摸索的過程 ,因為隔行如隔山。但是最終還是可以通過長時間的不斷學習,慢慢了解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質的。

只要方向正確和堅持不懈的毅力。

但是如何“認識你自己” 那真的是難上加難!交易,歸根結底只是一門手藝活。說的再清楚一點,無非就是“明道、取勢、優術”。能抱著平常心跳出期貨之外,再以局外人的心態和視野看期貨這個東西,那才是最難的。

交易只是外界反映自己內心的一面鏡子,一條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河流。庖丁解牛、賣油翁等都是人生達到一定思想境界的人。庖丁會因為自己解牛出神入化而看不起高高在上的帝王和身邊的朋友嗎?所以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的。當然,對大多數人來說,簡單不容易,就像那些傷痕累累的老股民們,明知道現在是熊市,明知道必須嚴格遵守熊市空倉的紀律,但還忍不住在裡面滿倉操作,頻繁交易。

他們這輩子,該吃得苦也吃,該瞭解的也瞭解了,但是在慾望面前,他們就是無法做到控制自己。於是,他們註定是人生的失敗者。他們看得清楚市場,但是卻看不清楚自己;看得清楚河流的方向 但是看不清楚倒映在河流上的影子。捫心自問吧:難道在交易的價值,就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碎紙片或者在滿足和沉迷於眾人眼裡的掌聲?沒有人能夠欺騙過自己的內心。

一山更有一山高 強中自有強自手;氣有浩然,學無止境。始終抱著謙虛、開朗的態度在看投資這個世界。看著那些股票裡面因為自身的慾望,外在的名利而不斷糾纏、打滾的人....眾生相,一覽無餘。

“一千個人 一千個蒙娜麗莎”:交易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