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五):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玉瀾堂在頤和園昆明湖畔,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光緒年間(1875-1908)重建,是光緒帝的寢宮。記得當年去頤和園,聽講解員說玉瀾堂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特意在玉瀾堂多看幾眼,人物情景彷彿歷歷在目一般。

玉瀾堂緊鄰昆明湖,可賞落日餘輝,可觀湖光山色。據說因為昆明湖的水取自玉泉山,晉代詩人陸機有詩句:“玉泉湧微瀾”,取詩句中的“玉”和“瀾”二字,便是玉瀾堂名字的由來了。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五):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後,玉瀾堂名義上是光緒帝的寢宮,實際上是被慈禧幽禁在此。這是關於玉瀾堂的人們最為熟知的故事了。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五):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玉瀾堂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原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燬,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為光緒皇帝在園內的寢宮。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命人將院落封閉,此處即成為園內幽禁光緒皇帝的地方。當時為防止光緒與外界接觸,曾砌了多道牆壁,現在雖然大部分拆除,但仍能見到痕跡。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五):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1949年後,玉瀾堂按宮廷原狀陳設佈置,陳設品種中和了兩個歷史時期的特點,保留著早期的"書堂" 和晚期的"寢宮" 特色。殿內正中地平床上的寶座、御案、掌扇、圍屏等陳設,都是乾隆時的物品。正門玉瀾門,為中國傳統四合院住宅建築中的殿式門,坐北朝南。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五):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玉瀾堂大門前有兩塊大石頭,人稱“母子石”。據說這兩塊石頭是從香山移來這裡的 ,慈禧意在用頑石的“母子情深”來諷刺光緒皇帝的“忘恩負義”,連頑石都不及。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五):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光緒二十四年(1898),光緒帝曾在玉瀾堂召見袁世凱,希望他能為變法效力。但實際上變法又因袁世凱失敗,慈禧發“上諭”,稱光緒有疾,請她再次“訓政”,而光緒就被幽禁起來,最初關在中南海的瀛臺,後移到頤和園的玉瀾堂。

戊戌變法僅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敗。在重新訓政的當天,慈禧太后曾面對光緒怒斥道:我撫養了你二十多年,你怎麼敢聽信小人之言算計我呢?可見,她最大的憤怒就來自於侄子兼外甥的光緒皇帝的背叛。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五):幽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囚於此,兩座穿堂配殿內橫砌一道磚牆,封閉了東、西出口,玉瀾堂從此變為光緒帝寂寥的牢籠。現在的玉瀾堂則基本恢復了皇帝寢宮的樣子。

乾隆皇帝的關於玉瀾堂的詩句:“因思無事好,何必起波瀾”,如果光緒帝如果讀到這句詩,必定是另一番心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