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七):慈禧的寢宮“樂壽堂“

前面兩篇文章介紹了光緒帝的寢宮“玉瀾堂”和隆裕皇后的寢宮“宜芸館”,這次說說慈禧的寢宮“樂壽堂”。滿清的皇室來自關外,對北京酷熱的夏天難以忍受,他們很喜歡那些能夠避暑納涼的好地方。據說當年頤和園重修,排雲殿還沒有完全修好,慈禧就迫不及待的住了進去,結果當天大病一場。考慮到這地方是在大報恩延壽寺原址上重建的,怕是衝撞了神佛,所以慈禧改為居住在“樂壽堂”。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七):慈禧的寢宮“樂壽堂“

既然是慈禧的寢宮,當然也就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地方,又適宜居住又方便遊玩。樂壽堂面對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至仁壽殿,西接長廊,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七):慈禧的寢宮“樂壽堂“

樂壽堂原為兩層建築,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燬。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時,改成現在的式樣,併成為西太后慈禧在頤和園內的寢宮。

門廳稱"水木自親",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當年慈禧衝紫禁城從水路來到頤和園,就是從“水木自親”這裡上岸。樂壽堂的堂階兩側對稱排列銅鑄梅花鹿、仙鶴和大瓶,取"六合太平"之意,庭院裡的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七):慈禧的寢宮“樂壽堂“

“樂壽堂”名字的由來

“樂壽堂”的“樂壽”二字,出自《論語:雍也》篇,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樂壽堂這名字聽起來滿滿的文化氣息。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七):慈禧的寢宮“樂壽堂“

從敗家石到青芝岫

樂壽堂前的庭院裡,有座浪花石座,上面有塊形似靈芝的巨石,叫青芝岫,石上的青芝岫為三字為乾隆皇帝手書。以前它還有個名字叫“敗家石”,這裡又有個傳說。

故事源自米萬鍾,他是米芾的後裔,明代著名畫家,明萬曆三年,米萬鍾考中進士,後升任江西按察使,轉任山東參政,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曾一度遭魏忠賢迫害。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七):慈禧的寢宮“樂壽堂“

樂壽堂前的巨石來自房山,當年米萬鍾發現了它,隨即爬上石頭頂禮膜拜、讚歎不止,準備將此石運回他在海淀區的勺園安放。但因為石頭太大,只能採用修冰道的方法搬運。等到嚴冬時分,潑水冰路,動用過百人,馬四十餘匹,花了半個月才運到良鄉。而這個時候,米萬鍾卻因魏忠賢誣陷而獲罪丟官,因此再也無力運石。他為此石蓋了一間草棚,專門僱人晝夜看守,期待日後運回。當地鄉民以米氏因石破家,謂此石不吉利,以“敗家石”譏諷而相傳百餘年。

百年之後,乾隆在去西陵祭祖時見到這塊巨石,十分喜愛,運回頤和園內,卻發現門小石大,只好破門而入。乾隆的母親很生氣,說:“此石既敗米家,又破我門,真是敗家石”,皇太后發了話,乾隆也不敢違拗,但是看著這塊靈石扔在門外,也不甘心。後來劉墉解圍道:“太后息怒,皇上將此石運來是看它形狀象元寶,又似靈芝。如果是元寶、靈芝破門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賀之事呀!”。

太后一聽,轉憂為喜,就把大青石運進樂壽堂來。乾隆稱心如意,就賜名“青芝岫”。從此,這塊巨石屏風就名滿天下了。後來這裡又放置了兩塊涸孔密佈,雄勁挺拔的太湖石,放在相同的漢白玉石座上,與青芝岫相互呼應。

皇家園林之頤和園(七):慈禧的寢宮“樂壽堂“

頤和園重修後,慈禧也就經常在這裡,於是大大小小的雜事和政務也都是在此處理,差不多是現在的城市副中心了。可見慈禧對這裡的喜愛之情。


乾隆有《樂壽堂》詩:

山水智仁德,春秋樂壽堂。

題名標有志,遊息勵無荒。

窗罨[yǎn]煙雲態,座圍翰墨香。

少停旋命架,自哂[shěn]為誰忙。

乾隆皇帝身為一國之君,為國為家為親人,雄心壯志之餘,也不免有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感嘆!

關於頤和園的美景故事,請點擊關注,方便瀏覽【頭條號/高清派】後繼發佈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