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儿时的山间小路与我的奶奶

这是一篇关于回忆的记忆,关于二十七载的记忆,没有关于城市的任何痕迹,都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田野,还有那一天又一天伴我成长的山路,一年又一年养育我成长的水土,我把它献给我逝去亲人---我的奶奶。

同时,我再次把此文献给三湘四水版,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那洞庭湖的南边。(题记)

好久没有提笔。这个夜晚突然想给奶奶写一篇文章来纪念她,也许长孙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远在天国的你,我祝愿您安好。我真的深情的怀念着您......其实我没有想象中的坚强,我只是学会了长大,学会了背负责任,还有作为一个男人的坚韧和坚强。我没有回去,不是我不愿意,是我成长的太大了,我不敢去亲自面对您的离去,您带给我太多的关心的记忆,我害怕自己在父母面前塌,我害怕干涸的眼睛眼泪无法止住的流淌,我想把您深深的藏在我的心底,就这样怀念着您,愿您安好。

越来越担心随着年龄的长大,越来越多的童年的记忆消失隐退在我的脑海里,不愿意那些我珍藏到现在的记忆就那样的慢慢退去它的颜色,泛黄,发白,最后成一张褶皱的纸。尽管我极力的想留住美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不能想起。慢慢的开始物是人非,慢慢的开始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旅程。其实美好依旧,只是我们不会去聆听,去欣赏,去感知,我们都太忙了,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去回味,以至于太多美好的精彩的瞬间被慢慢的遗忘。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又提笔记下我的思绪,去内心深处探寻关于我的亲人我的奶奶的陪伴我成长的身影,我真的是无法记起全部,零零散散,点点滴滴,若隐若现,却能够记住那些我至今无法忘却的一件件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那是关于我一个人的秘密,关于成长,关于我的故事,关于我的生命的旅程。

今年春节,我和大姑一起去舅爷爷家里,在车上闲聊之余,聊起来奶奶,突然想去看一看奶奶的娘家,大姑接着说去吧。舅爷爷的儿子带我们去了奶奶的娘家,老房子还在,可是已经没有人住了,荒凉的空在那儿,娘家人都已经外出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我看着这零星洒落的在周边的房子,在这个山坳上就这样的几户人家,这就是奶奶的故乡,她永远的故乡。不知道她在这儿的童年是否快乐,不知道她在这儿出生成长是否开心幸福,我站在山坳下极力的看着周围的群山,原来被称之为故乡的就是群山绿水还有江南田野的环绕,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在老房子里的时候终于唤起了我孩提时几岁的时候叔叔带我来过这儿吃过饭的记忆,屋里房顶的木横梁和木板铺成的二楼,解开了我儿时记忆深处的那个场景,原来那记忆不是梦,是我曾经到过的地方。那时,我很小很小。

奶奶家里兄弟姊妹很多,但是她没有念过一天的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奶奶从来没有出过本省,只去过一次省会。就这样在家乡的那片故土上生活了八十几载。光阴岁月,如梦一般。偶尔记起奶奶和爷爷认识的时候是通过有一点儿亲戚关系的人介绍的,在奶奶的娘家看着那些群山,我在想那时候没有公路马路,是如何走了五六十里的山路走回娘家的,想想那每一步一步的步伐,想想那山间的小道也许就是她们那一代人的记忆的痕迹吧。那山涧的小道印刻在记忆里,印刻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心里吧。

极力的想回想起对奶奶的一些记忆却很少,写过一篇怀念外婆的文章,可是对奶奶的情感没有那么深刻。我是长孙,她待我是最好的,记得那时候家里在建房子,我在上小学,每次担心上学迟到,我总会提前去在小伙伴家里等他们一起去上学,在这样上家下家不到一百米的距离的村里,奶奶在家里招呼我回家带菜去学校。那时候的肉特别的香,喂养的吃的都是稻田间,土地里拔来的野草煮熟喂的,那儿时的味道,我至今记得。可是我这些年来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的味道了。我深刻的记得那道菜里有青椒有小肉片,非常朴素的农家家常菜。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我再也无法感受那味道,也许那是一种乡愁的味道,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如母亲乳汁般滋润我们成长的味道,也许会记住她一辈子。

上小学的时候,周五早上去学校,学校周五中午是不提供午饭的,可是我常忘记这事儿。那天,我带了菜,走到半山坡上,才想起来,于是害怕同学们笑话,把那一盒菜扔在了半山坡的小石头坡草丛里了,因为那菜的味道最天然淳朴的香,让我铭记了一生。这件事刻在了我的脑海最深处。现在再也没有那种味道了,回想起来觉得有一丝的哭笑不得。

我的小学房子教室已经没有了,在那个贫穷的刚刚温饱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我们这一代乡村的85后的记忆大都应该类似的,学校里仅仅的几个老师是过得比较朴素的,煮饭的阿姨是在学生饭多的饭盒里每人匀一点给上课的老师们凑成的一顿饭,能理解那时代的艰苦,现在也理解了乡村教师的不容易,我们小学生是看着都感觉到心酸的。

那时候是蒸饭,清晨的阳光洒在小学的食堂小门前,刚刚烧上的柴火火苗,空气中夹杂着泥土雨露的清晨的清爽,还有从小学食堂厨房飘出的缕缕青烟,我至今不能忘记,那仿佛是在那个年代祖国的每一天都是那样,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那样一群教师坚守在自己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了这一代学生,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在下课放学回家,夕阳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那几名乡村教师坐在楼道里看着泛黄的报纸,阳光洒满他们的青丝间夹杂几缕银丝的身影。我是如此的感觉到他们一天工作后的惬意,那种付出,那种生活,那个年代的乡村岁月,因为他们的陪伴和坚守陪护了我们的成长,我至今久久不能忘怀。

当时父亲曾是做油漆工的,家里收入还好,父亲给弟弟一些钱,弟弟在学校买了些零食,要上课时候碰见我,给了一些给我吃,我舍不得花钱,突然才想起兄弟之间的情谊这是一种默默的亲情,也许这是多子女家庭才能感受的兄弟之间的情吧,亲人,兄弟,哥哥,弟弟。这是我的亲人,血脉相连,即便千里也无法阻隔,我深知此亲情,无法言表。

零星点点的记忆已然不成体系,思绪飞舞,一年又一年。在去年回家凌晨下火车等待班车那个凌晨一点两点,在如迁徙的鸟儿回到几千公里的故乡,当脚步踏出火车门,踩在那片踏实的熟悉的温暖的土地上,我是那么的感动,好想俯下身来亲吻那片故乡的热土,我是如此的思念她,我是那样的难以忘怀,我是那个远方的游子,我是她远在他乡的孩子,我是那一年又一年迁徙的归人。在24小时营业的餐厅我倾情的呼吸着那久别的空气,驻足望着过往的家乡人,我看着他们是那样的亲切,如亲人一般的享受这份恬淡和美好。似乎回归了婴儿时母亲的怀抱。那一刻,我所有的疲惫全部放松,那是一种被全部相拥入怀的安全感,那就是故乡吧。

奶奶离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也许是因为逃避,也许是因为不忍心,也许是因为这个长孙不敢直视曾经她对我的所有的好,也许也许...太多的理由和借口,我想流泪,哭出来的全是干涩的眼泪,从眼角一直灼伤到我的心灵,那是一种麻木的痛,这么些年,好与不好都已经过去了,纵是千百般的好和不好,都以尘归尘土归土的方式终结。

而奶奶她,躺在了家乡旁边的那个小山丘上,爷爷在她的身旁,我想她应该不会那样孤单了吧,静静的守望着曾经生活过的岁月,那片家乡的田野,孕育一代又一代人的土地,还有陪伴过的亲人,乡邻,还有我,这个奶奶最疼爱的大孙儿。

回想起奶奶陪我成长的所有岁月,我凌乱了,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读生命,我曾经问过我的导师,我也向尊敬的老师求教过,甚至问过学院年轻的老师。也许在很多人的一生中这不是个问题,并且这也没有答案,生命的千姿百态有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无须问死生。

可是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身边的亲人,我静静地感受时间流过指尖,流过我的思想,流过我的生活,总想为他们写点什么,总会不由得怀念起他们,因为曾经的亲人是故乡的味道,是故乡的灵,也是故乡的魂,更是伴我一路成长最美的史诗。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奶奶。

愿关于您的记忆刻在我的心里,也刻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

追忆儿时的山间小路与我的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