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用户思维

新思维,用户思维


讲一个故事:

一个老太太去买水果。

她问:“有苹果吗?”,

店家说:“有啊,苹果又大又甜”,

老太太扭头就走了。

她去了另一家,问:“有苹果吗?”,

摊主说:“我的苹果种类很多,你想要哪种?”,

老太太说:“我想要买酸甜味的”,

摊主说:“这儿有,我给你称一斤还是两斤?”,

老太太说:“那来一斤吧”,

摊主说:“大家一般喜欢甜的,你怎么买酸的呢?”,

老太太说:“我家儿媳妇怀孕了,想吃点酸的”,

摊主说:“你儿媳妇好福气啊,你这么疼她,婆媳相处一定很好。前一段时间有好几个怀孕的人在我这儿买水果,说我水果新鲜好吃,都生的男孩子呢”,

老太太说:“那好啊,我也过来买”,

摊主说:“今天橘子很好,酸甜的,怀孕了,需要补充维生素,吃橘子给孩子美白哦,拿几个橘子吧?”,

老太太说:“好啊,称一点”,

摊主说:“我每天早上8点都进当天最新鲜的水果,你需要啥我帮你留着”,

老太太说:“好啊,我吃的好,告诉朋友过来买”。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故事,对此,我做了一个总结,分析了这则故事的几个突出点。

1、同等竞争关系中,脱离常规的人更能脱颖而出。

在当下客户可选择的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常规下的方式有着太多人的和你做竞争,而想要在这样的竞争关系中获取到更多的利益,那么,首先就得比别人有更多的想法。

海底捞在9月26号也正式上市登录香港资本市场了。一个餐饮行业可以做到上市的地步,说明它一定有独有的一套东西来作为支撑点。是什么呢?是【服务】。海底捞的菜品不算特别多,价格也不是很优惠,但它的服务就是最受好评的。服务好的原因来源于它赋予了员工一些特殊的权利,比如员工的免单权,这种给员工决策权的行为,是其它的餐饮集团所没有的,这也就造就员工的归属感,使得服务成为它的好评。从而支撑海底捞的上市。

2、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给客户选择

客户有需求,才会和我们有联系,很多时候,解决方案有很多种方式。但客户面对过多的选择的时候会有可能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有时候也不知道有多个选择。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可以主动的,给出客户几个适当的选择,让客户可以更加了解自己需求的解决方式时,客户在某些程度上容易提升对你的好感。

3、主动关心,探寻更多需求

我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客户来购买我们的产品,也希望客户购买我们更多的产品,那么,我们就会希望可以了解到客户的更多需求,以便我们参考是否我们有产品可以进行销售。所以,在我们销售产品的时候,就可以更多的和客户做一个沟通,通过在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客户尚缺的需求。

我之前办过一张信用卡,激活后还没使用,在那段时间银行那边的人就会经常给我打电话,推荐一些活动给我呀,很主动的来关心我。目的,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想要我使用消费,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才会跟银行有更多的联系,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需求。

4、迎合痛点,捆绑销售

做生意人都想一笔生意让利润达到最大化,能达到让客户把对自身可能并不需要的产品也一并购买了那就是最好的,这也就是捆绑销售。通过这样的捆绑,往往就能带能起公司其它产品的销量,获取更多的收益。

保险就有比较明显的捆绑销售。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买过一份保险,买的是一份比较全面的保险,一个主险和几个附加险组成。这种保险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方便了,我不用去找更多细分险种,直接一份保完。当然,也不能说一定是全面的,只能说相对来说比较多常见险种了。而弊的一面我觉得比较明显的就是捆绑销售了,按个人需求来说,有一些险种感觉也是不会遇到,买了好像也不是很必要。但就是要捆绑在里边一起销售,以达到提高保单价格的目的。

5、加大筹码,面向留存

一个成型的企业,肯定是要有给人称道的地方,也是要有存在客户一定需求的产品。但如果单靠这个产品维持企业运转的话,短时间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时间一长,说不好就有后起之秀足以威胁自身的地位了。所以,就得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再次销售能力。这样才可能长久的生存下去。

其实,举一反三,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应用场景,只是我们通常都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缺乏执行力】。就是我们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但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关键时候,我们并不能把场景同这样的道理联系在一起,从而也是达不到所谓的执行了。

有时候,所谓的学习并不只是说去拥抱我们未知的东西,也可以是积累我们曾经涉猎过,但却不是很熟悉的知识。通过这样反复的积累,达到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联系到我们曾了解过的理论。

所以,我们是需要有不一样的思维的,一个独特的想法,异于常人的决断才更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走在人们的前列,但这同时也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