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魏晋时期随着世家大族地位的不断上升,家族观念日益强化,而以文化传家形成一定的家学传统也是世族名门兴起与维系其地位的重要条件。世家大族通过累世相传的家学教育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对于家族成员具有深刻的影响。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一)杜预的家世

杜预出自京兆杜氏,根据《新唐书》卷72上《宰相世系表》“杜氏”条记载:京兆杜氏,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改封唐氏子孙于杜城,即汉代之京兆尹杜陵县。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罪被杀,子孙分散到各诸侯国。居杜城者为杜氏。在鲁有杜浅,其后代杜赫为秦大将军,因食采于南阳衍邑,世称杜衍。赫少子秉,为汉上党太守,生南阳太守札。札生周,武帝时为御史大夫,以豪族徙茂陵,是为杜预之十世祖。周少子延年又徙京兆杜陵,所以后世称这一支杜氏为京兆杜氏。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1.两汉时期的京兆杜氏

京兆杜氏虽然渊源久远,但是真正成为显赫家族,是从杜周开始。杜周、杜延年时期是京兆杜氏在两汉的顶峰阶段。京兆杜氏支系众多,但是活跃在两汉政坛上的主要就是杜周一支。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2.魏晋之际的京兆杜氏

魏晋时期的京兆杜氏,自杜袋开始,从东汉后期的低谷状态重新回复到政界显赫地位。杜哉是杜预的祖父。杜瓷和杜恕父子仍然精于律学,并且是儒学的推崇者,都有一定的经学修养。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二)京兆杜氏的文化特色

1.精于刑律之学,并不断改变执法观念

京兆杜氏从两汉到魏晋之际一直保持着刑律之学的家学传统。但是,杜氏家族对于刑律之学的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要,不断地改进观念。

京兆杜氏自杜周起以善于执法闻名,但是杜氏子孙并没有固守杜周的苛严,而是顺应时代,不断地调整执法观念,体现了这个家族的务实精神,使京兆杜氏在两汉和魏晋之际的几百年间,一直能保持这种家学传统和文化优势。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2.保持儒学的传统,但少有纯儒

两汉以来儒学的特殊地位及其与刑律之学之间的特殊联系,又使京兆杜氏具有深远的儒学传承。自两汉到魏晋之际,在京兆杜氏的文化特色中一直保持着儒学传统。与此同时这个家族务实的精神,在指导刑律之学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儒学的发展,从而使子弟将儒学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政治当中,形成了保持儒学传承但少有纯儒的独特家学风格。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三)京兆杜氏的文化特色对杜预的重要影响

自两汉到魏晋时期,京兆杜氏的政治地位虽然有所起伏,甚至在东汉初建武年间丧失爵位,在整个东汉时期几乎没有子弟在政治上具有影响地位,但是,京兆杜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却一直没有间断过。

京兆杜氏起自刑律之家,世善刑律,而儒学自两汉以来一直与刑律之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尤其是“春秋决狱”之风,使儒学与刑律之学相互渗透,所以杜预在众多儒家经典当中,对解释《春秋》经的《左传》情有独钟,也应当与这个家族精于刑律之学的文化特色有直接关系。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国名臣杜预

杜预研究《左传》的著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他的学术成果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一直是后世研究《左传》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史料。杜预对《左传》的注解一改两汉以来只重训话的方法,而将重点放在以史注经的角度。他的《左传》注释清通简要,别具一格。在下文对他的文化成就的叙述中我们将会说明,他的这种学术特色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秉承了京兆杜氏家族文化发展中一直坚持的务实精神。

杜预在《左传》研究上获得的成就,既来自于京兆杜氏家族文化特色的影响,同时也延续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家族文化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