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魏晉時期隨著世家大族地位的不斷上升,家族觀念日益強化,而以文化傳家形成一定的家學傳統也是世族名門興起與維繫其地位的重要條件。世家大族通過累世相傳的家學教育逐漸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這種文化特色對於家族成員具有深刻的影響。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一)杜預的家世

杜預出自京兆杜氏,根據《新唐書》卷72上《宰相世系表》“杜氏”條記載:京兆杜氏,出自祁姓,為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以封弟叔虞,改封唐氏子孫於杜城,即漢代之京兆尹杜陵縣。周宣王時,大夫杜伯無罪被殺,子孫分散到各諸侯國。居杜城者為杜氏。在魯有杜淺,其後代杜赫為秦大將軍,因食採於南陽衍邑,世稱杜衍。赫少子秉,為漢上黨太守,生南陽太守札。札生周,武帝時為御史大夫,以豪族徙茂陵,是為杜預之十世祖。周少子延年又徙京兆杜陵,所以後世稱這一支杜氏為京兆杜氏。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1.兩漢時期的京兆杜氏

京兆杜氏雖然淵源久遠,但是真正成為顯赫家族,是從杜周開始。杜周、杜延年時期是京兆杜氏在兩漢的頂峰階段。京兆杜氏支系眾多,但是活躍在兩漢政壇上的主要就是杜週一支。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2.魏晉之際的京兆杜氏

魏晉時期的京兆杜氏,自杜袋開始,從東漢後期的低谷狀態重新回覆到政界顯赫地位。杜哉是杜預的祖父。杜瓷和杜恕父子仍然精於律學,並且是儒學的推崇者,都有一定的經學修養。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二)京兆杜氏的文化特色

1.精於刑律之學,並不斷改變執法觀念

京兆杜氏從兩漢到魏晉之際一直保持著刑律之學的家學傳統。但是,杜氏家族對於刑律之學的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能夠根據時代的變化和需要,不斷地改進觀念。

京兆杜氏自杜周起以善於執法聞名,但是杜氏子孫並沒有固守杜周的苛嚴,而是順應時代,不斷地調整執法觀念,體現了這個家族的務實精神,使京兆杜氏在兩漢和魏晉之際的幾百年間,一直能保持這種家學傳統和文化優勢。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2.保持儒學的傳統,但少有純儒

兩漢以來儒學的特殊地位及其與刑律之學之間的特殊聯繫,又使京兆杜氏具有深遠的儒學傳承。自兩漢到魏晉之際,在京兆杜氏的文化特色中一直保持著儒學傳統。與此同時這個家族務實的精神,在指導刑律之學發展的同時也影響著儒學的發展,從而使子弟將儒學靈活地運用到實際政治當中,形成了保持儒學傳承但少有純儒的獨特家學風格。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三)京兆杜氏的文化特色對杜預的重要影響

自兩漢到魏晉時期,京兆杜氏的政治地位雖然有所起伏,甚至在東漢初建武年間喪失爵位,在整個東漢時期幾乎沒有子弟在政治上具有影響地位,但是,京兆杜氏家族的文化傳承卻一直沒有間斷過。

京兆杜氏起自刑律之家,世善刑律,而儒學自兩漢以來一直與刑律之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尤其是“春秋決獄”之風,使儒學與刑律之學相互滲透,所以杜預在眾多儒家經典當中,對解釋《春秋》經的《左傳》情有獨鍾,也應當與這個家族精於刑律之學的文化特色有直接關係。

出身京兆杜氏,法家的家族文化造就了三國名臣杜預

杜預研究《左傳》的著作,流傳至今的主要是《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和《春秋釋例》。他的學術成果儘管在不同歷史時期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一直是後世研究《左傳》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研究當時社會的重要史料。杜預對《左傳》的註解一改兩漢以來只重訓話的方法,而將重點放在以史注經的角度。他的《左傳》註釋清通簡要,別具一格。在下文對他的文化成就的敘述中我們將會說明,他的這種學術特色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秉承了京兆杜氏家族文化發展中一直堅持的務實精神。

杜預在《左傳》研究上獲得的成就,既來自於京兆杜氏家族文化特色的影響,同時也延續和進一步發展了這種家族文化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