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关于占守岛战役在整个二战史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说这是二战史上最后的战役。这场战役并不是很出名,也没有什么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很少被人提及。但需要说明一点,在整个千岛群岛的战役中,占守岛的战役无疑是最惨烈的。

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当时驻扎占守岛的是日本陆军第91师,以及陆军第11战车联队,总指挥官为池田末男大佐。这支战车联队原本隶属于关东军管辖,为关东军第二战车师团所有,曾担任过伪满洲国东部过境线警备工作。在作战方面,这支战车联队并不是日军中的精锐,其战车也并不先进,相对苏联战车而言,在火力打击和制动性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不可否认,日本人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依旧能克服这种装备落后的窘境,靠精神意志同样能杀伤对手。

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1944年2月份,这支战车联队被调往占守岛,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盟军(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苏军会来),但在火力编组方面明显看出不足,战车联队以九七改和九七式中型坦克为主要火力,九五式轻型坦克为辅助火力,要知道九七式坦克的前身就是九四式豆战车,这种战车的火力和防护都不好,二战时期的日本战车虽然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但是面对苏军战车还是有明显差距。

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占守岛战役的开端和激战过程

占守岛位于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半岛之间的海运要冲,东西20KM、南北30KM左右的小岛。

1945年8月15日,驻守在北方千岛群岛中的占守岛的日本守军得知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后,虽然难掩失望之情,但是另一方面想到可以尽快拜托战争返回家乡,士兵们的心情其实不错,并且有秩序的进行武器和资源统计,准备在接到投降文书后全部交给美军,然后全员撤离。但很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大。

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雅尔塔会议之时,斯大林曾经提议与美军分别占领北海道,但是之后上任的杜鲁门表示坚决反对。这导致苏联方面很恼火,因此在战争结束后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不宣而战,企图染指北海道。

8月18日凌晨,苏军炮兵突然向占守岛发起炮击。日本陆军第91师团堤不夹贵师长认为若不战而降,日本北方将会任由苏军染指,于是下令守军重新配备武器备战。

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凌晨0时30分炮兵小队长吉冈邦男中尉得到攻击许可,利用四岭山上2门15加农炮对来犯苏军进行炮击。凌晨1时30分,苏军海军步兵(海军陆战队)和陆军2万人陆续登陆,2时15分四岭山2门15加农炮开始炮击,击沉13艘船只。

清晨5时282大队第2中队与登陆苏军发生激战,清野诚吉上士以及多名士兵阵亡。第11战车联队于5时30分在池田末男大佐带领下向集结在四岭山下的苏军发动攻击。

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6时50分击退攻击四岭山之苏军,8时左右多辆战车被反战车炮击毁,池田末男大佐作战阵亡。

下午,苏军因伤亡过大被迫撤退到海岸桥头堡,留下遍地死尸和装备。但是札幌方面军司令部却下令守军不能攻击俄军海岸桥头堡,只能在原来防线防守。8月24日岛上守军被日本政府下令交出所有武器,向苏军无条件投降。

二战结束后日苏之间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苏军虽获胜,却胜之不武

有一点值得说明,这场战役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苏联(俄罗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5年车臣战役为止最大败仗。网上传言的苏军以300人大败日军整个师团的故事纯粹是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这场战役苏军伤亡近2000人,而日本伤亡则只有1018人,在投降命令正式下达后,有大约6万日军士兵沦为战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