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三思而后行”其实下句才是重点,一千人只有十人知!

小北说史

凡事“三思而后行”其实下句才是重点,一千人只有十人知!

众所周知,孔夫子不仅是儒家创始人,更是现在众多老师拿来教育学生的口头禅,不说其他大道理,光是“三思而后行”这就话就不知道被多少老师拿来教育过学生,“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多思考之后,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谨慎行动。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三思而后行”和经常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是一样的,并且都是极为正确的,不过“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其实并不完整,在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并且这句话一千个人里只有十个人知道才知道!

那“三思而后行”的下半句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和下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凡事“三思而后行”其实下句才是重点,一千人只有十人知!

很多小伙伴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读书几十载最后一朝中举,高兴地直接得了失心疯,在被杀猪的岳父打醒过来之后,范进成功上任,不仅做了大官,还是造福一方的好官。这是范进中举的完整故事。而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上半部分:范进得了失心疯,并不清楚以后的范进的后来,而“三思而后行”就和“范进中举”一样都是有下半部分故事的。

凡事“三思而后行”其实下句才是重点,一千人只有十人知!

“三思而后行”整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完整的故事是:当时的鲁国大夫季文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反复多次的思考,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着很多小事上面,孔子听说季文子的谨小慎微之后,很是叹息,之后约见季文子,说“再,斯可矣”(做事情干嘛要想那么多遍啊,老兄,考虑两次就足够了)。很明显,孔子赞成“三思而后行”,但是这个基础上,孔子更主张“当断则断”。“再,斯可矣”考虑两次就足够了,考虑的次数太多,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实惠适得其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凡事“三思而后行”其实下句才是重点,一千人只有十人知!

所以通过“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这句完整的,没有经过阉割,没有断章取义的名言就能知道有些事情需要“三思而后行”,有些事情则需要果断处理,机会是留给善于把握机会的人的。面对事情考虑“三思”的次数太多,就会变成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俗话说的“秀才举兵三年不成”就是这样的典例。所以有些事情当断则断

对联:“清官难断家务事”竟然还有上一句,上一句你绝对想不到

自学成才的张大千,一幅泼彩《桃源图》卖了2.254亿元,轰动香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