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公司请老外做“托” 无锡一女士被坑惨

近期,无锡市公安局新吴分局成功侦破一起特大团伙诈骗案件,抓获嫌疑人28名,破获案件170余起,一举摧毁了一个利用所谓“委托拍卖”形式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涉案价值300余万元。

2018年4月,无锡的季阿姨在朋友的介绍下,花了5万元买下一枚民国银元,据说这枚银元是绝版,季阿姨一直期待着它能升值。

几个月后,季阿姨得知新吴区某酒店正在召开品鉴会,便去鉴定自己的银币,鉴定师一看,当即确定这枚银元为真货,并称现在市场价正在高位,提议她趁机出手,并留下了一家艺术品公司的联系方式。

季阿姨心动了,到这家艺术品公司进行交易,公司的“朱总”接待了她,指着旁边三位西装革履的外国人,告诉季阿姨这三名外国人是在国内专做投资生意的,对中国的艺术品很感兴趣,他们愿意以45万元的价格将银元收购。

季阿姨很高兴,当场签订了委托交易手续。合同要求,季女士需要提前支付4.08万元,作为物品办理出境证件的费用,而外商需在6月20日前付清拍卖款。季阿姨早已被喜悦冲昏头脑,当即刷卡支付了4.08万元手续费。

拍卖公司请老外做“托” 无锡一女士被坑惨

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季阿姨大跌眼镜。6月22日,约定的到账日期已经过了两天,季阿姨仍未收到拍卖款,公司的“朱总”无奈地说,3名外商毁约并失联了,自己也在找他们。虽然“朱总”百般解释,但季阿姨感觉这就是一场骗局,决定到公安机关报案。

如同连锁反应一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新吴分局园区派出所连续多次接到类似警情,熊先生委托拍卖翡翠、张女士委托拍卖玉石……所有警情都是当事人在这家公司支付相关手续费后,在约定期限内未收到拍卖款。而面对当事人,公司要么一拖了事,要么两手一摊,直接让当事人报警。

派出所对警情初步梳理后,发现情况并不是买卖纠纷这么简单。新吴分局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警方调查发现,这家藏身于新吴区某大厦的“某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分工明确、结构紧密、上下协作的诈骗产业集团。

整个作案过程如下:

诱骗老年人购买高价“艺术品”

一些艺术品交易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引诱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艺术品,然后为了掩盖低买高卖的事实,再把这些老年人介绍到该公司,进行二次盘剥诈骗,形成一套严丝无缝的上卖下拍产业链。

吸引将艺术品“拍卖”

该公司也会通过非法手段向艺术品交易公司获取买家名单,再通过电话联系或当面接触,以高价吸引受害人至公司进行委托拍卖。

收取所谓“拍卖”费用

受害人将自己的藏品拿到公司拍卖,往往会评估到一个很高的价格,公司随后就以“鉴定费”“出关费”等幌子收取各类费用。受害人到期未收到钱款后,该公司或以负责人在国外等借口搪塞,或以合同纠纷为由敷衍受害人,甚至直接将公司变更名称搬迁。

拍卖公司请老外做“托” 无锡一女士被坑惨

7月24日,专案组展开统一抓捕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现场查获用于实施诈骗的电脑40余台、手机60余部,同时在公司仓库找到了那些所谓已经送出国拍卖的数百件藏品,有的已布满灰尘。

拍卖公司请老外做“托” 无锡一女士被坑惨

​经审讯,该公司负责人在开办公司之前,曾在一家艺术品交易公司从事拍卖工作,后因觉得正规拍卖效率太低,便与同伙干起了诈骗的行当。团伙成员重点进行了“话术”培训,并将上游藏品公司的客户作为主要诈骗目标。

为了让公司看起来更有信服力,他们还多次在新吴区高档酒店内举办品鉴会,邀请鉴宝“专家”到现场,并出钱聘请多名外籍人员来到公司做“托”,谎称是外国的高端买家。

拍卖公司请老外做“托” 无锡一女士被坑惨

拍卖公司请老外做“托” 无锡一女士被坑惨

警方提醒:警惕“艺术品”交易里的“局”

本案中这些所谓的艺术品公司、文化公司等,并非国家正式认可的拍卖公司,没有拍卖经营批准证书、文物拍卖许可证等资质,广大群众出售所持文物和艺术品时应当选择正规机构。

随着收藏热潮的到来,艺术品的交流日趋频繁,针对艺术品交易的各类骗局也层出不穷,广大爱好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

(新吴公安微警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