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財經聲音」丁爽:未來中國儲蓄率會降至個位數

丁爽:中國儲蓄率會降至個位數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丁爽認為,根據日本和韓國的經驗,中國的儲蓄率最終會降至個位數,目前約為36%。在城鎮化和中產階級崛起的大背景下,預計2030年中國GDP規模將與美國比肩,家庭消費額將由2017年僅達美國水平的35%升至約70%。值得一提的是,鑑於中國近期消費趨勢和其他經濟體的歷史經驗,未來中國家庭對住房、醫療、養老服務、教育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或將上升,同時食品、服裝及其他商品的消費份額或將隨之下降。

盛松成:中國沒必要實行匯率清潔浮動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本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國內學術界把匯率改革看得太重了,需要改革的事情很多,很多改革比匯率改革更重要和緊迫。目前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我國經濟影響並不太大,匯率還是以基本穩定為佳。目前如果搞匯率機制改革,可能弊大於利。他指出,我國現在實行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沒有妨礙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可能、也沒必要實行清潔浮動。不能一說市場化改革就覺得完全正確,而要做具體和深入分析,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白重恩:降低養老保險繳費是盤活中國經濟的重要舉措

12月25日,白重恩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題為《中國經濟何處破局》的演講時說,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中國需要減少由政府主導的低效投資,並通過降低企業成本等方式提升民間投資積極性,增加由市場主導的高效投資。但目前中國企業稅費負擔較高,對企業發展不利。在他看來,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降低養老保險費率,這樣方可降低企業負擔,鼓勵企業高效投資,同時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促進消費。

許小年:2019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大灰犀牛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日前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三頭“灰犀牛”:第一頭灰犀牛是工業化的紅利已經耗盡,新的增長動能在什麼地方?第二頭灰犀牛是中國經濟內部的負債率越來越高,第三頭灰犀牛是中美間的貿易摩擦。他同時表示,儘管經濟形勢是40年以來最嚴峻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發展就此停滯,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要轉換思路,從製造轉換到研發,規模擴張轉變到創新。

餘永定:中國經濟要可持續發展必須降低房地產投資增速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日前表示,目前已有太多的資源被配置到房地產投資裡了,最終這些資源變成了房產而不是機械設備,中國若不改變房地產驅動經濟的增長方式,未來增長潛力堪憂,必須要適當降低房地產投資增速。餘永定指出,自2003年中國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開始,房地產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央行的貨幣政策,在兼顧房價的指導方針下,央行無法履行其傳統的貨幣以及政策目標。

王有鑫:2019年人民幣匯率將在6.8-7.0窄幅波動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本週在界面新聞撰稿指出,隨著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好轉,人民幣“補跌”需求釋放,人民幣匯率將逐漸企穩,預計2019年人民幣匯率將在6.8-7.0窄幅區間波動。不過即使未來再次出現匯率短期的快速下滑,或出現跨境資本流動的異常波動,央行也有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工具應對極端情況。因此,需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匯率持有充分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