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丁爽:政府有決心和工具實現6%的增速

丁爽:政府有決心和工具實現6%的增速

圖為渣打銀行北亞及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 郭小天/攝

對於明年經濟增速究竟會高於還是低於6%,市場上看法不一。在丁爽看來,明年的經濟增長仍能略高於6%。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丁爽表示,要實現在2010年GDP的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我們的測算是經濟增長要達到6.1%-6.2%的水平,從政府的角度是有決心,有意願,也有工具來實現這樣的增長。

01 貨幣政策向左還是向右?——“逆週期調節”會加強

貨幣政策的鬆緊尺度,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近年來,我國GDP增速從10%左右逐步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2%,同期廣義貨幣(M2)增速從13%左右降至8.4%,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從15%左右降至10.8%。我國的貨幣政策根據形勢變化適時適度調整,總體保持穩健。

在經濟新常態之下,央行更實施了包括降準、降低中期借貸便利的利率等一系列措施,政策工具“刀口更小”,也更加有層次。

“當前的這種變化是一個信號,意味著貨幣政策至少不會往緊的方向調整,而是越來越強調下行風險加劇情況下更加強調‘逆週期調節’。”丁爽說。

繼10月CPI“破3”之後,我國11月CPI上行“破4”。而與此同時,生產價格指數仍處在低位,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是否會因此做出一些調整的討論不絕於耳。

“從貨幣政策的角度,雖然我們強調了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但是總體來說,會出現一個邊際的寬鬆。”丁爽說。

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CPI中,食品價格上漲19.1%,影響CPI上漲約3.7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0%,影響CPI上漲約0.77個百分點。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10.2%,不過豬肉供應緊張狀況已有所緩解,環比漲幅明顯回落16.3個百分點。

“豬肉價格的上漲,要通過貨幣政策的收緊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丁爽認為,針對穩定物價,更多的是要通過增加供應才能解決。“所以總體來說,並不妨礙貨幣政策根據經濟下行的風險、根據與財政政策相配合的需要進行操作。”

丁爽也同時表示,即使貨幣政策有一定寬鬆的餘地,放鬆幅度也是相對有限的。“央行特別

關注的一點是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丁爽稱,雖然大家都知道豬肉價格並不是因為貨幣政策或者其它政策放鬆所造成的,但如果貨幣政策放鬆得太快,可能會助長通貨膨脹預期的發散。

02 外資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幾何?——堅定看多中國市場

我國正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並致力於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大幅放寬外資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和業務範圍限制;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已減至40條;新《外商投資法》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製造業已全面放開,服務業開放提速……高水平雙向開放進一步加快步伐。

從另一組數字中也可以看出外資對中國市場的態度。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於9月29日發佈的2019年度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市場仍是一個優先戰略目標市場,97%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年在華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強。

不久前,世界銀行發佈《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的總體排名比去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這也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以來中國的最好名次。

“渣打銀行現在堅定看多中國市場。”在被問及外資如何看待中過的投資前景時,丁爽表示,這並非盲目看多,中國經濟現在有6%左右的增長,如果我們再看今後的10年,會有平均5%-6%的經濟增長,意味著這個國家肯定有很多行業的增長是超過了5%-6%的水平。如果一個行業,特別是企業能夠保持如此高的增長率,它必然蘊含著很多的機會。

他進一步解釋道,在經濟下行當中,一方面是風險開始增加,很多企業可能再過個三年五年不復存在,但是在5%-6%的經濟增長速度當中,又會有很多企業以超過5%-6%的增長速度湧現,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機會還是非常多的。

03

未來經濟的關鍵詞是什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強大動力

2020年,國內外的挑戰與機遇交錯並存,面臨抉擇,我國主動選擇調整結構和發展技術,主動選擇通過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增長,傳統行業正在蛻變革新,新興產業正在歷經大浪淘沙後的崛起。

談及未來經濟增長亮點和支撐,丁爽對記者表示,從宏觀政策角度,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會繼續,而且它的重點應該說2019年重點是在減稅,到2020年可能會把側重點更多地方在支出方面,包括對基建的支出,也包括對民生的支出,這應該是提供一定的支撐。

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丁爽認為,雖然我們強調了不要“大水漫灌”,要控制住流動性閘門,但是不妨礙貨幣政策根據經濟下行的風險、根據與財政政策相配合的需要。

而另一個積極因素來自於製造業。“我們觀察到中國的工業庫存有一個週期,這一週期很可能已經接近它的底部,我們覺得在明年年初觸底之後工業庫存可能會出現反彈,這對製造業的投資是一個有利因素。”丁爽說。

此外,綜合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他認為“逆週期調節”、高水平開放、防控金融風險將會是明年的關鍵詞。

丁爽具體分析道,從宏觀政策的角度,會更加強調“逆週期調節”,即在政策方面會更加有所支持,這能夠幫助我們在全球經濟下行等壓力下實現經濟穩定的增長。

“中國會強調高更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通過經貿談判等也能夠對各種政策進行思考,進一步推動開放,同時倒逼國內的改革,從而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提供進一步的動力。”丁爽說。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部署開展的工作重點之一,並取得了許多關鍵進展,包括宏觀槓桿率更趨穩定,金融高風險業務收縮,高風險行為得到收斂,這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健康和穩定的金融環境。

丁爽表示,在這方面明年比較受關注的一個詞就是“精準拆彈”,也就是如何把這些風險控制住而非引爆,不造系統性風險。

(本文作者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渣打銀行北亞及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先生,文章來源於“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