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爽:中國降準空間可能在3年後見底

記者 陳鵬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週一晚間在首席經濟學家論壇舉辦的直播活動上說,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空間正在縮小,初步測算,存準率可能在三年後接近底線,未來央行要增加貨幣供應,或更多使用再貸款。

上週五,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農村金融機構和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這是今年以來第三次降準。據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測算,此次降準後我國銀行業平均存準率約在10.6%左右。

在這次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央行紛紛重啟或加大量化寬鬆,相比之下,中國央行的寬鬆舉措是很有分寸的。

丁爽表示,常規貨幣政策能延續多長時間與一個國家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有關,而這兩者下降的趨勢從長期來說是難以阻擋的,因此,常規貨幣政策空間用盡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未來中國央行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

“我們現在較多使用降準,但降準空間在縮小。初步測算,降準可能在今後三年還能用,一年調低1個百分點,差不多3年以後,存款準備金空間就接近底線了,不能無限制地降到‘0’。”丁爽說。

他指出,降準空間收窄,疊加外匯佔款下降,未來央行要對內進行資產擴張,只能在再貸款增加銀行債權或直接購買國債增加對政府債權這兩者之間做選擇。不過,直接購買國債象徵著財政赤字的貨幣化,“是比較壞的貨幣政策的典型做法”,因此,中國央行可能更傾向於再貸款這種方式。

丁爽還說,此次新冠疫情百年不遇,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都非常大,預計中國一季度經濟將同比下降6%,二季度海外主要經濟體也會出現負增長,今年全球經濟衰退是大概率事件,且衰退程度將超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財政政策要發揮主導作用,廣義財政赤字率(納入地方債、地方專項債、特別國債等)佔GDP的比重可能會超過8%。貨幣政策則要防止財政政策擴張的擠出效應,保持適度寬鬆並強調定向支持。同時,官方應改變對“穩健貨幣政策”基調的論述,發揮貨幣政策信號作用。

“雖然官方對貨幣政策的論述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我們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如果只是延續這個說法,其實是把貨幣政策的信號作用浪費了。即使我們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但實際上還是‘穩健’。”丁爽說。

具體到貨幣政策使用上,他預計,數量方面,社會融資總量增速仍將快於名義GDP增速,二、三季度央行將各降準50個基點,不排除再有大額定向降準的可能。價格方面,央行可能會在二、三季度分別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20和10個基點,並相應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此外,丁爽認為,人民銀行很可能在二季度下調基準存款利率25個基點。目前,我國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為1.5%。

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週五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政策工具是可以用的,但作為利率體系的“壓艙石”,使用前考慮的要更多一點。比如物價情況,經濟增長和內外平衡因素,特別是存款利率和普通老百姓關係更加直接,如果負利率,也要充分評估考慮老百姓的感受。

“從央行的說法來看,人民銀行對存款基準利率工具的使用沒有排除,但是要考慮很多因素,包括通貨膨脹。”丁爽說,未來在豬價和油價帶動下,通脹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同時,在今年全球經濟面臨較深程度衰退的情況下,動用“壓艙石”——存款基準利率的理由是比較充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