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捅了馬蜂窩?

谁捅了马蜂窝?

據新浪科技最新消息:針對自媒體報道的馬蜂窩數據造假一事,馬蜂窩已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乎睿數據侵犯名譽權,目前已獲立案。

谁捅了马蜂窝?

來自新浪科技的圖片顯示,馬蜂窩已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深圳市乎睿數據有限公司丁子荃侵犯名譽權。

昨日刷屏的文章因為馬蜂窩的投訴已經被微信標示為文章存在爭議,但後續一大堆麻煩事恐怕在等著馬蜂窩。

谁捅了马蜂窝?

馬蜂窩遭爆料:

評論抄襲,遊記、問答全被水軍佔領

10月20日,一篇題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自媒體文章刷爆了社交網站。該文章由微信公眾號小聲比比發佈,其指出,通過深圳乎睿數據團隊的數據抓取和分析,發現馬蜂窩上有七千多個抄襲賬號,平均每個人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其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谁捅了马蜂窝?

文章說,馬蜂窩幾乎剩不下幾條原創點評,而且這些賬號很多都有官方背書(注:問答小班長是馬蜂窩官方問答賬號):

谁捅了马蜂窝?

這些抄襲賬號,出現了很多自相矛盾的靈異現象:

谁捅了马蜂窝?

還不小心把不該抓取的內容抓了進來:

谁捅了马蜂窝?

文章還援引數據團隊的分析,稱馬蜂窩1.5萬名最活躍用戶的點評時間段“非常詭異”,不僅在週中活躍程度遠遠大於週末(與其他網站規律相反),而且點評作答的時間段高度一致。

谁捅了马蜂窝?

該文還以調笑的語氣指出,馬蜂窩的主流用戶“是一群每天朝九晚五吃喝玩樂、在午晚飯以及週末幹正事、能夠同時出現在地球不同地方且反覆切換性取向的人。”暗指馬蜂窩賬號造假。

10月21日晚,小聲比比又發佈了第二篇馬蜂窩爆料,文中稱,“在文章發出來8個小時以後,我起床之後驚奇的發現,昨天我們文章中提及的賬號,全都搜不到了。”

谁捅了马蜂窝?

這篇文章指出,不僅是用戶點評,馬蜂窩網站的遊記和問答內容都存在造假現象。

谁捅了马蜂窝?

文章截圖

馬蜂窩最新官方回應

22日早7點50分左右,馬蜂窩通過官方微博發佈聲明進行回應。聲明稱,馬蜂窩對全站遊記、問答、點評等數據進行了核查,並對涉嫌虛假的信息展開查處。在聲明中,馬蜂窩指出,網傳文章所說的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賬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賬號進行清理。網傳文章所述的馬蜂窩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都嚴重不符。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為,馬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谁捅了马蜂窝?谁捅了马蜂窝?

175億的估值將大幅縮水

成立於2006年的馬蜂窩是中國旅遊出行領域的一個異類,相比於攜程、去哪兒、同程這樣的公司來說,馬蜂窩採用的是個人旅遊攻略社區起家,用戶會在社區裡分享旅遊貼士,併購買定製的旅遊產品,自稱是“全球旅遊消費指南”,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億位旅行者、92萬家國際酒店、2100萬條真實點評、3.82億次攻略下載。

谁捅了马蜂窝?

借用電子商務領域的說法來看,馬蜂窩有點類似於電子商務領域的小紅書主打的是社交旅遊,旅行者通過馬蜂窩上的旅遊貼士以及別人分享的旅遊攻略來制定自己的旅遊行程,這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深的旅遊消費者特別是自助遊消費者的內心。

以旅遊攻略起家的馬蜂窩站內用戶PGC內容可以分為如下幾大類:旅遊攻略(多為長圖文形式)、用戶對旅遊目的地(包括景點、酒店、飯店、商場等旅行常見POI)的點評及問答、交易類點評(對馬蜂窩商城內具體商品的評價)等。

隨著世界盃期間“洗腦廣告”的鋪開,“旅遊之前,為什麼要先上馬蜂窩?”讓馬蜂窩這個旅遊網站瞬間取得了極大的曝光率。

谁捅了马蜂窝?

天眼查數據顯示,馬蜂窩目前已完成四輪融資,金額合計達2.38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啟明創投等。今年8月份,馬蜂窩份曾被曝計劃融資3億美元,估值或達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

谁捅了马蜂窝?

馬蜂窩融資歷程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互聯網專家劉興亮也認為,若抄襲、造假的質疑被坐實,馬蜂窩一直以來強調的用戶PGC神話將被打破,粗略估算其估值或將降到20多億元,不再是獨角獸。

誰捅了“馬蜂窩”

以前,人們用財報來看一家公司,無論你怎麼數據造假,銀行賬戶和利潤難以騙人。

谁捅了马蜂窝?

一個自媒體單純為了流量點擊,去下這麼大功夫扒數據,動力似乎不夠,那麼馬蜂窩被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這恐怕需要讀者自行進行判斷了。

馬蜂窩這次出事,大家怎麼看呢?

策劃 |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

編排 | 小財迷

來源 |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綜合

谁捅了马蜂窝?

成都商報

經濟新聞部出品

谁捅了马蜂窝?

往期精彩

cdsbcj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