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今年,是泡沫经济被政策疯狂挤压的一年。

自从资本寒冬碾压2018年,甚至还可能蔓延到2019年后,深耕内容就凭借寒冬对整个影视行业造成的恐慌,慢慢出现了回归影视的趋势。

40周年献礼片扎堆播出,《大江大河》以精良的美术制作和精彩的剧情,在“庞大”的献礼片中冒尖儿脱颖而出,上线19天的播映指数达到了79.3,播放量达到1.4亿,仅排名在热度最高的题材:大女主古装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后。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两部作为都是正午出品的电视剧,精彩程度不差上下,网友们也称这些剧才叫做年度良心剧。

能够得到如此令人惊叹的成绩,当然是离不开主创对最核心内容的重视和打造。

我们可以从今年不断用口碑逆转票房,甚至呈现出只要内容好,就能够坐稳票房黑马宝座的错觉。当然这不可能是错觉,大数据证明,电影口碑已经进入了能和票房抗衡的阶段。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非黄金档上映的《无名之辈》以首映仅13%的排片率,上映之后口碑一路高走,飙到了22%,而票房也一路高开高走,以低成本突破了亿元的票房收割。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而我们知道,这些今年爆款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无名之辈》,它们的导演都不是在观众熟知榜上赫赫有名的导演,虽然黄渤是票房影帝,但《一出好戏》也是他的处女秀。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有人说,2018年值得中国电影史铭记。这不能不感谢一个群体——国产电影梯队中异军突起的青年导演,我们能够看到,今年的电影有专注在医疗医药上(我不是药神);也有专注在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相处关系(一出好戏);还有专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无名之辈)……在类型上,黄渤制作了一部中国式的荒诞喜剧。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国产电影曾经一度被资本控制的那些年,青春类型片因为大受欢迎,再有郭敬明的《小时代》把“流量明星+IP”模式推到高潮,影版《致青春》的爆红,在这种模式下“流量明星+IP=稳赚不赔”的潜台词,也成为了大资本将热钱滚入青春片类型的押注上。但从各大数据上看,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青春类型片大多口碑和票房以及收视率不等,青春片被列入收益高风险低但口碑差的类型,到现在成为没有任何悬念的烂片。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但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视剧开播就战败起,青春片就因为大量同类型化的影片而进入了自我淘汰。而随着观众审美和情感需求的变化,同类型化的影视剧作品的换汤不换药,不仅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也迎来了创作死水,市场疲软。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最近因为口碑不断上涨播映指数,与同期同类型电视剧相比,热度更高的《大江大河》,我们在吹爆这部好容易才出现的良心国产剧的同时,对于蜂拥而出的同类型电视剧,我们更应该注意

国产电视剧为了自身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压榨自己的价值的负面影响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在观众,甚至是影视制作人的观念里,电视剧是商业的,它需要的是更加贴近和随机应变的市场能力。这个说法不假,但是作为主创人员,更应该做的不是一味的跟风,不是哪种题材热度高,就照抄照搬。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这种下场,只会是让影视剧重复青春片的覆辙。为什么我们总是批评国产影视剧“打不过”好莱坞甚至是整个西方的影视剧?这不应该仅仅是西方的影视革命最先我们发展的原因,还有我们对国产影视剧创作的匮乏。创作一旦进入重复类型,如《无间道》 创造了警匪巅峰,马上就会出现《无间道Ⅰ》《无间道Ⅱ》无间道n+1次,这个不是创作,是复制粘贴。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虽说电影类型都是从模仿学起,但是我们模仿上瘾,甚至是模仿成性不知道创新,又怎么能怪观众偏爱好莱坞、HBO和TVN?

40周年庆以来,国产影视剧也拿到了不少好成绩,几代导演和所有主创人员制作的很多作品,也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我们看到:

有百年经典实力的《霸王别姬》;

王家卫导演把电影美学的风吹到了国外,甚至得到了艺术造诣高超的法国的认可颁勋;

国师张艺谋把个人风格打磨成如今简约而不失国魂的《影》;

还有无数个今天甚至是以后即将崭露头角的青年影人。

但是这还不够,好莱坞电影工厂能把影视剧做到深受大部分国家观众欢迎,甚至有了自己的国际粉丝,不是几代导演就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全体主创人员更加专业、自觉的创作精神和有国际意识的编剧。而不是“啃老”作品,抄壳画样。

口碑炸裂的《大江大河》背后,是影视剧同类型化的危机

版权 | 图片来自豆瓣,如违规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