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民的插混 卡羅拉雙擎E+到底強在哪裡?

卡羅拉,熟悉甚至略顯沉悶的名字。

一旦這個名字和插電混動扯上關係,那就意味著限牌城市的用戶,終於可以買到能夠上牌的卡羅拉雙擎,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銀,這下還坐得住麼?

一汽豐田倒也直接,將卡羅拉PHEV直接命名為卡羅拉雙擎E+。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30秒迅速瞭解卡羅拉雙擎E+

1、卡羅拉PHEV基於卡羅拉雙擎(混動)設計,命名為卡羅拉雙擎E+。從先天結構就註定對充電條件的依賴度極低。

2、改用了鋰電池,總容量10.5kWh,供應商為松下。

3、純電續航55km,能夠支持125km/h及以下時速的純電行駛,油箱容積與混動版一致,綜合續航達到1000km。

4、將延續卡羅拉家族強大的產品力以及低維護成本,支持交流慢充樁以及家用電的充電方式,慢充樁需3小時充滿。

5、售價會高於卡羅拉雙擎,本次試駕的競品車型為榮威ei6。

6、依然是以1.8L阿特金森循環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PCU動力控制單元以及雙電機E-CVT變速器為主要組成的混動系統。

7、

明年3月上市,能勝任國六等相關新標準。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外觀為現款卡羅拉的微改版本

卡羅拉雙擎E+既然是基於現款卡羅拉雙擎打造,那外觀內飾自然不會有太大區別,這塊兒我就不囉嗦了,省的你們嫌我騙稿費。

根據下圖,你能說出改動點在哪麼?當然顏色不算,這是雙擎E+的專屬配色。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公佈答案有二:中網的點綴、大燈的細節。

哦對了,側面多了一塊兒PHEV的Logo,這算是情理之中。

尺寸也沒太多變化,4635mm的車長,1470mm的身高(微幅的降低與懸架的調整有關,卡羅拉雙擎E+的前後回彈力矩均有所增強),2700mm的軸距倒沒有任何改變。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卡羅拉雙擎E+標配的是16英寸鋁合金輪轂,配備的輪胎是尺寸為205/55 R16的普利司通泰然者。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側後變化就更少了,多了一處藍色裝飾條,僅此而已。這條裝飾也是略有強行黏上去之嫌,細節差了點意思。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充電口位於右後側,如果使用交流慢充樁的話大約需要3小時可充滿,便攜充電器則為5小時左右,絕對能夠接受的速度。

另外還有一處按鍵是“停止充電”的設計,拔槍之前可要記得先按此鍵了。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內飾絕對是偷懶了

相比於外觀,談卡羅拉雙擎E+的內飾可能更是騙稿費了,因為真的一點兒變化都沒有。

唯一的變化或許就是新增的棕色內飾,不過今天我並沒有見到這個新增的配色。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方向盤手感、儀表顯示和雙擎沒有明顯區別,只要你開過雙擎,就能感受到大概是什麼水平。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8英寸的中控屏是濃濃的Old School風,但是這畢竟是一臺豐田,姑且也不會覺得有何不妥。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這種上古風格,也可以使用CarLife功能來提升一下用戶體驗。

我多說一句,雖然買豐田的人不怎麼在意這些,但是也不能放棄治療啊。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基本的氣囊氣簾、車身穩定控制、胎壓監測均為標配。反倒是倒車影像居然還是要次頂配豪華版才會配備,這很豐田。

我知道你想問雷達?當然是沒有的,全系都沒有,我們知道豐田的實力並不在於這些細節,但這些細節畢竟是非常容易解決的,倒車雷達的成本有多少大家都很清楚了。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電池的散熱通風口明顯是更大,由於這個通風口位於側面、且為單向入風的設計,是不會給乘員艙帶來多少額外熱量的。至於長時間高強度使用後是否會產生能夠體感的熱量,對此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試駕來進行驗證,至少本次的短暫試駕是感受不到的。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換了大電池空間有多少犧牲?

卡羅拉雙擎E+在前後排乘坐舒適性上與現款卡羅拉雙擎是沒有區別的,充裕且座椅的填充物比較柔軟,前後排的水準都是在線的。

不過要注意了,電池體量的增大對於後排乘坐高度是有明顯影響,因此後排的頭部空間會有少許的犧牲,大約在1公分左右這個水平,對於我本人179cm的身高來說,就有點掃頭。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地臺高度依然極低,通過性和中央位置的舒適性都是非常棒的,優良傳統沒有丟。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前排隨手的儲物空間還是比較緊張,並且總是感覺不那麼順手,這塊兒算是11代卡羅拉的一個“通病”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會有點兒過時。

常規的杯架以及側門、扶手箱的絕對容積不算小,但也就僅此而已。那種特別順手放手機的地兒、無線充電區域、扶手臺下方儲物空間,這些統統都是沒有的。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後排也沒強到哪兒去,雖然坐著舒服,可是並沒有後方額外的儲物槽設計,副駕座椅後方也沒有網兜,這主駕後面不都配上了嘛,黑人問號。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甚至連USB接口都沒有,這可是2019年的車了啊。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由於換了大號兒鋰電池,犧牲最明顯的那就是尾箱空間了,本身空間較小,座椅是不可放倒的,對於經常喜歡在後備箱扔雜物的人來說,無疑會比較難受。

好在,備胎還在,絕對容積目測還是能放進24寸行李箱的。

最亲民的插混 卡罗拉双擎E+到底强在哪里?

展開餘下全文(1/3)

2試駕感受雙擎E+的強項回頂部

試駕:來到卡羅拉雙擎E+的強項了

卡羅拉雙擎E+的動力系統延續了成熟的1.8L阿特金森循環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PCU動力控制單元以及雙電機E-CVT變速器所組成的混動系統。在卡羅拉雙擎的基礎上,小容量鎳氫電池變成了較大容量且帶溫控的鋰電池組,由於需要外部充電還加入了充電單元。

發動機最大功率73kW,最大扭矩142N·m;電機最大功率為53kW,最大扭矩207N·m。

由於今天的體驗環節實在過於短暫,我姑且就我掌握的信息做一番分享,複雜路況的試駕感受只能等到我拿到試駕車再行彙報。

首先卡羅拉雙擎E+明確是在11代卡羅拉雙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各方面的駕乘體驗都是基本相同的。

卡羅拉雙擎E+在駕駛模式的選擇上做出了一些改變,共分為DRIVE MODE、HV-EV、EV CITY三個按鍵。

最左側的DRIVE MODE其實就是選擇發動機的工作模式,與電機電池沒什麼關係,運動模式反映會相對靈敏一些,而經濟模式則遲鈍一些。本身就是是經濟取向的1.8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這個按鍵你完全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中間的HV-EV混動模式最容易理解,切換到這個模式開起來和卡羅拉雙擎沒太大區別,如果你懶得充電,基本上就長期處於這個模式了。最成熟的混動系統會自動幫你節省每一滴燃油,不用操心,也沒任何上手難度。

最右側的EV CITY按鍵提供了EV CITY以及EV MODE兩個模式,前者可以理解為強制純電模式,後者可以理解為電量優先模式。

所謂的EV CITY強制純電模式,就是隻要你不睬出kick down機制,並且時速不超過125km/h,發動機都是不會介入的,在大直道我親測確實可以超過120km/h不介入。在純電模式下,卡羅拉雙擎E+完全可以帶來純電動車的體驗,靜謐、靈敏、NVH表現優異。

EV MODE模式就是和一般插混車型的混動模式邏輯類似,在低速環境就只用純電行駛,油門開度大到一定程度發動機就會介入,保證足夠的扭矩輸出。

這些信息依然可以通過中控屏幕來觀察能量流的變化,無論是當前駕駛模式的能量流還是行程信息的記錄都是非常直觀的,就不用我解釋了。

除了純電模式,卡羅拉雙擎E+依然是那臺代步範兒濃郁的卡羅拉,轉速過高時的轟鳴不怎麼悅耳、轉向也存在些許的虛位談不上精準,但這就是豐田的代步邏輯,你不用思考什麼,它也不會麻煩到你,存在感幾乎為零,是一個安靜、可靠的代步夥伴。

可能你會覺得它沒個性,可能你會覺得它不運動,但是硬挑毛病的話,還真難。

畢竟電池增重了130公斤,卡羅拉雙擎E+針對性的增強了前後懸架的回彈力矩,實際感受和卡羅拉雙擎沒有明顯差別,都是那種積極柔韌的感覺,能夠化解一定幅度的顛簸,遇到衝擊不會顯得鬆垮,沒毛病。

能量回收也很有豐田特色,卡羅拉雙擎E+的邏輯與一般插混車型不同,沒有多個擋位的調節,僅有的B擋掛入後便可自行判斷增大能量回收、保持電量,並且這個回收反饋是隨速的,拖拽感非常輕微,不會造成任何的不適。

3雙擎E+的技術強項回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