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最近擎哥的好友“陈兄”运气有点背。

几天前的下午、他正在和煦的阳光下开着爱车唱着歌,行驶在康庄大道上,一个不留神以不到60km/h的速度压到了路边的雪糕筒。本以为这会像压个饮料瓶那么轻松,但没想到在“嘭”的一声巨响后,机盖竟然被弹了起来。


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下车查看,陈先生发现虽然车身没有任何剐蹭、掉漆的痕迹,但机盖后方被弹起一条大约10cm的缝隙。打电话问4S店,工作人员告知是行人保护装置被触发,维修费用大概在4万元左右;而由于没有碰撞的痕迹,保险理赔也无法受理。


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对,这就是行人保护装置被触发)

压到一个雪糕筒需要4万元的修理费用?这事怎么想都有点冤……

令人焦虑的行人保护装置

陈先生爱车的型号为英菲尼迪Q70L,买来后一直在正规店铺保养,事发前仪表盘也没有任何故障灯的提示,而经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涉,对方也表示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此次被触发的装置为行人保护系统中的“主动弹起式机盖”,在中汽研的官方网站上对这项功能是这么解释的:“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一般会先是行人的小腿或膝关节受到汽车前保险杠的伤害,而如果是底盘较高的SUV车型也可能先伤害到大腿部位,随后因撞击使行人身体转动后,头部很有可能会撞击到发动机舱盖或前风挡玻璃。因此,合理地降低前保险杠和发动机舱盖等与身体接触较多部位的刚度、优化结构造型是减小对行人伤害的有效措施。”


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通俗点说就是经过研究发现,在车辆撞击行人后大部分情况下行人的头部都会磕在发动机机盖上,这时车辆把发动机盖弹起,行人的头部所撞击的相当于就是一块铁板,而如果不弹起,撞到的就是扎实的铁块,受的冲击会更大。其实这项功能许多品牌的车辆都有配备,比如凯迪拉克、别克、本田、皇冠、沃尔沃、捷豹……如果你回去翻翻家里的车辆说明书,说不定会发现惊喜。


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在擎哥看来,这项功能配备的初衷是好的,个别情况下也的确能派上大用场,但令许多车主头疼的是他激活的条件让人相当费解,像什么低速的车辆碰撞、撞到猫猫狗狗、甚至是坑洼路面的托底和高速过了减速带,当然还包括陈先生所遇到的压雪糕筒。在这个音响都能听得懂话的时代显得相当不智能,给车主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是行人保护还是4S店的“摇钱树”?


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在装置激活后,发动机盖弹起的原理是和气囊类似的,都是用引线和火药触发,威力极大,几乎都是一次性使用,弹出来就无法手动关闭,只能更换总成,维修费用最低也在1W+,高的就能达到数万元,仿佛一个随时准备好掏空你钱包君的“定时炸弹”。

但在擎哥撰稿时,陈兄又传来了“捷报”,在经过与4S店的交涉无果后,无奈转求一位维修店老师傅,其给出了一个只需要花费650元的解决方案——将行人保护系统组件完全拆除,再将没变形、掉漆的机盖重新安装好,拆除了“炸弹”,又复原了爱车,陈先生对这个方案还是相当满意。


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650元解决了4万块的问题)

其实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关于主动弹起式机盖的消息,你将会发现来自一大波不同品牌车主的吐槽,主要的槽点还是集中在弹出条件太灵敏和维修费用太高上,纵观各地4S店针对机盖主动弹起提出的维修方案,几乎都是更换机盖、保护系统组件总成,但其实通过陈先生的事例我们能发现,只要拆掉底部的保护装置就能够将机盖复原。

虽然从此以后没有了主动弹起功能,但这并不是国家安全标准内强制检测的部分,按理来说车主有权利自行选择是否保留该装置,而不是必须接受大部分4S店提出的“唯一”维修方案,行人保护装置究竟是保护了行人,还是保护了4S店的利润?针对这一点擎哥也想提出质疑。

一个充满“应试”意味的鸡肋配置

最后,我还想谈谈这套系统为什么存在、以及它存在的意义。关于它所带来的保护作用,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在车辆碰撞到行人的时候,低速行车一般会把人撞向前面,高速行车虽然会把人掀到车窗上,就算有这个安全功能人一样会碰撞严重,想要最大化保证这个功能的作用,车速角度都必须控制在一个区间中,绝对是个技术活,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文说到过“在极端情况下会有作用”的原因,那为什么车企还乐此不疲的往新车上安装此功能?


4S店报价4万 维修店只需650?英菲尼迪的弹起式机盖有多坑?


其实人和车的碰撞事故中行人是绝对的弱势方,于是各国的NCAP机构看到这一问题,纷纷把行人安全作为新车安全性评价标准。这迫使车企为了拿到安全性高分只能开发行人保护模块。但就拿主动式弹起机盖来说,它的打开条件基本只能靠各家算法标定,传感器的局限也无法覆盖所有工况,为了在碰撞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厂家只能把它调节得尽可能的灵敏。在国内,C-NCAP2018版也加入了行人保护评价,可以预见未来这样的车会来越多,不客气的说,这是一个充满了“应试”意味的配置,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感受是鸡肋。

后记:车辆保护行人的出发点绝对是可取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在科技含量更高的行人保护装置普及之前,如何解决这一装置所带来的矛盾?擎哥认为起码要做到两点。

1.要有严格的标准,不单单要限制上限,也得限制下限,起码得像安全气囊一样有个标准不会动不动就误触发。

2.维修费用得合理,在设计上更优化一下,争取做到能重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至于车主个人如何在不去4S店的情况下完全关闭这套系统?我才不会告诉你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拔掉对应的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