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稱王第一人,祖籍潮州

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又稱吞武裡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中國潮州人後裔 。

他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裡大帝”,是泰國曆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 ,後人尊為泰皇五大帝之首 。泰國每年12月28日即為“鄭皇節”。

人物生平

他自幼被當朝大臣拍耶節悉收為義子,取泰名信。信幼年入寺院受教育,懂泰語、巴利文、漢語和越語,21歲剃度為僧。鄭信二十一歲時,義父拍耶節悉大臣再為他舉行落髮為比丘儀式,拜葛沙瓦寺通理高僧為師;出家為僧,共計三夏,然後還俗,仍任內廷官職。年輕的鄭信,不但接受教育的機會特多,而且勤勉好學,所以後來登上王位後,能夠自己編寫劇本、詩、歌等文學作品。此外,他還精通律志和兵法,騎術高明,能操多種武器,在泰國曆史上,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

後來,鄭信在毋隆葛王時代曾先後出任任巡撫官、出任達城副官、城主。毋隆葛王駕崩後,億卡塔王繼位,招鄭信回京師,賜任甘烹碧城城主。唯尚未上任,忽報緬甸大軍入侵,圍攻大城;億卡塔王於是令鄭信留京師,協助禦敵。

海外華人稱王第一人,祖籍潮州

由於寡不敵眾,鄭信率領五百士兵,於公元1766年1月3日,突圍而出,向東海岸地區前進,途經納空那育、巴真、北柳、春武裡,然後到達羅勇城,並據之為基地。大城淪陷後,他分析當時局勢,認為要光復國土,當以擴大基地為先,於是率領精兵,攻打尖城(今之尖竹汶府),兵臨城下,下令軍士,吃過晚飯,將鍋爐碗缽等炊具,全部搗毀,明日早飯,到城內燒煮;乃破金沉舟之志。時為1767年6月。是年11月間,軍至湄南河河口,先收復吞武裡城,然後逆流而上,直搗大城緬軍紮營重地—三菩提樹營;緬軍不能對抗,大敗而歸。緬軍佔領大城,前後共七個月。

完成驅逐外寇,光復國土大業時,鄭信年僅34歲。在重建國家的過程中,鄭王一是召集臣民、二是完成統一、三是加強國防、四是開拓國土、五是維護佛教。鄭信在位十五年間,雖然一面拒敵,一面拓疆,終年用兵;但對繼承文化藝術,尤其是維護佛教的事,仍不遺餘力;如令諭自各地蒐集大藏經文,建造佛寺和重新組織僧迦律制等措施。

他還致力於發展與清朝的經貿關係,1768年7月,派一華商到中國,請求清政府敕封。1781年派出一個龐大的使團分乘11艘大船滿載貨物前來中國訪問並進行貿易。他在位後期,又開始對四周國家的征戰,忽視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又沉迷於佛教。

泰國政府就定於每年的12月28日舉行鄭信朝祭大典,並循例在銅像地區,舉行兩天兩夜的文娛活動。由於中、泰兩民族對鄭信的功業都頌揚不已,所以每年的文娛場面,都非常壯大;銅像附近的公路,也得封鎖兩天。鄭信在中、泰民族心中的形象,可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