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志愿者在里约

在里约,与媒体打交道最多的大约就是志愿者了。记者了解到,整个里约有超过400名中文志愿者,在奥运会5万名志愿者中不到1%。 这些志愿者是如何来到里约奥运会的?他们是否受过专业培训?有多少中国志愿者活跃在里约?又有多少安徽籍志愿者服务本届奥运会?

中国志愿者约占1%

记者用微信联系上一名安徽蚌埠籍志愿者苏珊(化名)。这个大四刚毕业的女生,被分配在巴哈区的一个路边志愿者亭工作。据她所知,志愿者中,安徽老乡至少有5人。

里约奥运志愿者选拔竞争很激烈,全球共有30万人报名,8万人进入面试,最后5万人成功入选。其中国际志愿者1万名,来自156个国家。人数最多的是美国,接下来依次是英国、俄罗斯、阿根廷和中国,中国约占1%。

志愿者分为医疗服务、技术裁判、运营、公共服务四大类,通过服装颜色来区分。 里约时间8月8日,记者在RMC(里约新闻中心)遇到一名志愿者。她说,她同时服务于一个与奥运会相关的国际组织,希望在这里向各国记者调查对里约奥运会的印象。

申请成功花了一年时间

2014年,里约奥委会通过官网向全球招募奥运志愿者,苏珊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

成功报名后,组委会要对报名者进行线上培训。每次课程发布后都需要交一份答卷,课程历时3个月。之后是面试,参试者可以选择网络面试或去巴西面试。

“网络测试很简单,只要语言过关都可以过关。对于中国志愿者来说,最难的是进测试网络的聊天室,我先后预约了三次才面试成功。 ”苏珊说,从申请到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她花了整整一年。

志愿者工作时间分早中晚三班。早班8时到下午2时,中班13时到19时,晚班17时到次日凌晨1时,每个班次6到7个小时左右。 “不过,有时候会被连续排两个班次,十几个小时下来加上往返,累瘫了。 ”苏珊笑道。 苏珊属于运营团队类志愿者,早在奥运会开始之前的7月25日就已抵达里约。她在巴哈区的路边志愿者亭,接待最多的是游客。苏珊非常羡慕在机场或者场馆工作的志愿者同伴,“那里可以看到很多运动员和比赛”。

一段珍贵难得的经历

按照奥运会的规则,志愿者为奥运会服务是无偿的,自己承担往返国际机票、住宿费用。

本届奥运会仅提供一张里约的交通卡和每天一顿工作餐,工作餐基本是面包、汉堡、薯片等。

往返国际机票费用,加上签证、住宿,以及工作餐之外的饮食、日常开支,每名志愿者至少要花费4万元人民币。但苏珊说:“因为我快要工作了,方向也是公共事务这方面,家里人还是很支持我的。 ” 对上班族来说,向单位请这么长的假很难。如在杭州某酒店工作的晓欣,就是选择辞职来参加志愿活动的。 “对我来说,这是一段难得的珍贵经历,既能体会奥运精神,又能为他人服务。 ”晓欣说。

(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9日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