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2003年,中國將境內高句麗王城、王陵與貴族墓葬群申遺。經過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一致通過將中國申報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高句麗王城成為中國的第30處世界遺產。高句麗王城文化遺址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國內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貴族墓葬(26座)。國內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巖城)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

其特點是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位於集安市的高句麗古蹟,是高句麗王朝的遺蹟。在集安市周圍的平原上,分佈了一萬多座高句麗時代的古墓,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洞溝古墓群”。

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位於吉林吉安市的高句麗王城

哎呀呀,這下可捅馬蜂窩了。韓國人心裡話,向來是我們韓國搶別人的,哪能中國搶我們的祖先遺蹟來申遺呢,一時間甚囂塵上。其實原諒韓國蹭熱度的習慣,逐本溯源高句麗原原本本的就是我們境內的地方政權,境內覆蓋部分朝鮮國土,與高麗只是名稱類似,不可混淆。

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聽我慢慢說

在我國商朝到西漢初年,我國東北生活著三大部族:東胡、濊貊、肅慎被稱為古代東北三大民族。肅慎在西周時期還前往國都拜見周天子並貢獻弓箭。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東北南部的貊族開始大遷移。一部分南遷與華夏族融合,一部分北移與濊族接近。 西漢初年,扶余人成為長春地區的主體居民。於公元3世紀建立了政權,史稱扶餘國也叫夫餘。朱蒙是夫餘王族的成員。夫餘王族內部的爭權鬥爭而迫使朱蒙南奔,於建昭一年(公元前37年)在今新賓縣永陵鎮南建立高句麗國。在此之前,真正朝鮮地區沒有什麼像樣的政權。我們所熟知的無外乎兩個漢政權:一個是商朝遺民建立的箕子朝鮮(算是周朝的諸侯),另外一個是燕國人衛滿建立的衛滿朝鮮。戰國的燕長城是穿過鴨綠江,箕子朝鮮是周朝的地方諸侯,進入漢代之後為衛氏朝鮮取代,但依然是漢朝的藩屬。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漢滅衛氏朝鮮設置樂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鮮半島中部以北地區實行了和中原地區相同的統治方式。

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注意箕子朝鮮還是漢政權,並且佔據朝鮮北部

注意箕子朝鮮還是漢政權,並且佔據朝鮮北部國土,而此時高句麗早就建國,並且前期國土就在中國東北區域,距離韓國還隔著漢政權箕子朝鮮,是典型的中國少數民族政權,只不過後期拓展國土,疆域延伸至朝鮮國內,和攀親戚的韓國沒有任何關係。

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西漢樂浪四郡

高句麗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後建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五女山城)。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遷都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巖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內),一直到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遷都平壤,此時距離高句麗建國已經過去了將近五百年,韓國人好意思說是他們的祖宗,有點好笑。

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高句麗往南紅色方框內才是朝韓兩國的固有領土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傳21王,享國705年。一度非常頑強,經過隋唐兩代,四位帝王反覆征戰,終於在公元668年,唐高宗時期平定。其存在跨越了中原從西漢到唐朝的歷史時期,中間歷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如同小強,逐漸強大,並且間接造成了強大隋朝的崩潰。可惜的是遇到了鼎盛的大唐,如若不然,沒準兒能延續千年也未可知。隋唐兩朝都將平定高句麗視為世代的偉業,不死不休,這又是為何呢?那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們深思熟慮的結果。高句麗壯大的過程就是中原動盪的時期,三國、南北朝,高句麗總在中原王朝無法兼顧的情況下,偷摸的一點點蠶食中原領土,逐漸做大。高句麗猶如一個在隋唐東北大門的定時炸彈。而這定時炸彈還動不動在隋唐的東北邊境晃悠,打秋風。高句麗基本上操作時這樣,沒事就逐漸蠶食中原領土,當中原王朝打來,就低頭認輸,高句麗不安守本分,雖然表面上願意稱臣,做你的小弟,但是背後小動作不斷,時常侵擾邊境。終於被唐高宗派大將犁庭掃穴滅掉。唐平高句麗後,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高句麗被滅後,新羅與唐朝交戰數次,被唐朝李瑾行、劉仁軌等多次擊敗,最終新羅仍然長期稱臣於唐朝。大同江與平壤以南為新羅疆域,大同江與平壤以北為唐朝疆域。有唐一代,遼東即鴨綠江南北的高句麗故地其主體部分仍然屬於中原王朝,新羅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唐滅高句麗示意圖

高句麗滅亡後,其國民一部分融入漢族,一部分加入了唐玄宗時期的海東盛國-渤海國,稱為其臣民,最後一部分南遷進入了新羅。新羅末年,新羅王族弓裔建立泰封國。918年泰封部將王建殺弓裔自立,建立高麗國,國號取自高句麗,自稱是高句麗的繼承國,其實沒有一點關係。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基本統一朝鮮半島。唐亡後,中原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政局動盪,即使宋朝建立,也和這部分區域也不接壤,因為中間隔著遼國,造成宋朝對朝鮮半島的時局並不瞭解,所以當王氏高麗遣使進貢後,《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便採用了他們自稱的“高句麗遺民復建高麗王朝”的說法。自此後,宋元明三代的史書均延續此錯誤的說法。這也是韓國所謂高句麗是其祖宗的法理依據,以至於韓國人得寸進尺,甚至把渤海國也認作做祖宗,更有甚者,在2007年中國的亞冬會上,韓國選手高舉“白頭山是我們的”標語(韓國把長白山叫白頭山),自大的韓國人值得我們警惕,真是不自量力。

高句麗,高麗還是分清楚點好

韓國史書描述的他們的歷史疆域,臉皮怎麼這麼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