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10多天前,當我剛剛在多哈落地時,出門還只要穿一件T恤,但是現在穿著一件外套出門,還能感到一絲寒意。而在國內,這兩天京津地區開始大面積降溫,朋友圈裡沒少出現吐槽北京天氣的留言。而在天冷了之時,同樣感到一絲寒意的還有中國足球。

很多球隊早就出現了撐不住的跡象

“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陳濤的微博讓大家產生了無限遐想

在今年冬天,許多球隊被爆出了欠薪傳聞。前段時間我臺CCTV5的官方微博,就曾發表名為《到底有沒有欠薪,請用事實說話》的官微,在官微下有很多球迷對保定容大的欠薪傳聞進行了討論。

“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保定容大或許只是中國足球欠薪大軍中的冰山一角,最近幾個月先後傳出了麗江飛虎、呼和浩特、上海申梵、遼寧宏運,四川安納普爾納等多支中甲、中乙俱樂部欠薪的消息;除此之外,深圳人人已經宣佈解散、寧夏山嶼海的投資人撤資,海南博盈也在今天公開尋求轉讓或其他商務合作,上海申鑫等多傢俱樂部也都有可能面臨著轉讓或投資人撤資的困境。還有浙江毅騰也因為基地問題,有可能被取消中甲資格。。。

“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又一傢俱樂部選擇撤

為什麼這個冬天,在上面定了“減”的基調之後,有如此之多的俱樂部玩不下去或不打算玩了?特別是在賽季中期,才出現合肥桂冠和瀋陽東進兩傢俱樂部因欠薪被取消註冊資格後,為什麼到了年底又傳出那麼多的球隊欠薪?恐怕這一切並非偶然。

其實“欠薪”在職業聯賽的歷史上並不少見,比如說今年冬天再次被爆出欠薪傳聞的遼寧隊,自職業聯賽以來,他們就一直很差錢;最近這些年,大家也經常能看到關於遼足欠薪的報道。而對於遼足再次被爆出欠薪,遼足的功勳隊長肇俊哲就在個人社交軟件上,疑似對遼足大股東宏運這些年所做的提出了質疑。

“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與遼足情況類似的還有呼和浩特,自從這支球隊打中甲以來,也是年年都有欠薪的傳聞出現。而在前幾年,德羅巴和申花的官司,把中超欠薪傳到了海外,甚至對後來中超俱樂部在引援操作上都造成了一些影響;有那麼一段時間,中超俱樂部在跟國外俱樂部以及球員的經紀人談判時,對方就會明確要求我們的俱樂部提供多家銀行的擔保函。

這兩三年,中國足球的金元政策過於火爆,很多人也都關注到中超球隊的投入非常高;但是當整個聯賽的投入都水漲船高,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俱樂部感到了壓力。就說河南建業吧,自從2014年重返中超以來,這5個賽季,他們有3次最後時刻艱難上岸的經歷,每一次保級的投入也要比之前更高。不過河南球迷是幸運的,他們的主隊至少還能有資本去支撐不斷的加大投入,可是像永昌、遼寧、延邊、亞泰,他們的投入力度無法跟上整個中超的腳步時,他們最終只能淪落到降到中甲的下場,特別是遼足和亞泰這兩個老字號的降級,更讓外界感到唏噓。而在中甲,這幾年降下去的大連超越,保定容大,麗江飛虎以及新疆,也都是整個聯賽投入最低的球隊。

解決資本困境還需靠自己

“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頂級聯賽的大投入需要足協出臺政策來強壓,低級別聯賽又有多傢俱樂部出現困境,這中間的巨大反差從側面表明,中國足球需要改變的地方還有很多。那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球隊遭遇到困境?跟各俱樂部的運營方式有關。我們絕大多數俱樂部都更像是集團的子公司,管理層也多為投資人任命,俱樂部的運營需要集團來輸血;這樣的連鎖反應便是如果集團或是投資人出現了問題,俱樂部的運營也會隨之出問題。一旦投資人決定撤資,俱樂部的高管也會隨之撤離,只剩下球隊被當地體育局託管,面臨著自己尋找金主的情況。而最極端的一種可能,則是投資人不僅無力去給俱樂部輸血,還需要靠俱樂部賣人反哺集團。

“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集團出現困境,阿爾濱立刻從爭冠熱門成了降級隊

短時間內,我們大多數俱樂部恐怕還擺脫不了靠集團輸血的模式;但是從目前足協出臺的四大帽,以及長遠角度出發,各傢俱樂部遲早需要去自負盈虧。各俱樂部需要採取的方式,我覺得可以效仿歐洲高水平俱樂部。

目前大多數五大聯賽的俱樂部都是上市公司,且有多個股東,自身具備穩定的完善管理架構,他們可以直接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而投資人投入的資金可以用來買人,修球場,但是球隊在轉會市場上的收入,投資人不能直接佔有,只能在董事會作出分紅決議,投資人才能拿到一部分收益。這種俱樂部可以獨立於投資人的方式,或許無法幫助球隊建立特別強大的班底,向冠軍發起衝擊;但是對於大多數球隊而言,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他們也不用擔心生存問題。

只是對於已經出現資金問題的中甲、中乙球隊來說,恐怕現在他們還沒有功夫想那麼長遠的事情。而在這幾家出現困境的俱樂部中,呼和浩特的情況稍好,他們已經補上了大部分薪水開始冬訓;川足和遼足也還有挽回的餘地,這兩支球隊已經完成集結,川足已經在冬訓,遼足也在瀋陽重新集中明天前往三水開始冬訓。但其他幾支球隊能否在1月初足協規定的“限期”之前把問題解決,目前看依舊是個未知數。

“玩”不動了?多少投資人在熬“寒冬”?

川足已經開始冬訓

這些正在解決困境的俱樂部該怎麼辦?幾個欠薪球隊的球員在公開信中,都提到了希望政府部門幫忙。而去年冬天一方撤資之後,也是大連體育局先進行了託管。短時間內,將這些球隊留住的唯一方式,幾乎只能是政府出手相助。但是由於政府資金並非想調撥就調撥,因此想要得到更多的財政支持,各俱樂部還得靠自己。可以走“上層”路線,在聯賽中取得好成績,讓政府覺得有必要去扶持。也可以走“基層”路線,最近這些年各省市體育局的規劃中,均有在XX年實現多少萬體育人口的目標;如果各俱樂部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利用自身的優勢與政府合辦更多的業餘比賽和中小學生比賽,不僅有機會通過幫助地方體育局完成規劃目標的方式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還可以通過賽事的商務贊助和場地租賃得到一筆收入。。。

當然無論是走上層路線還是走基層路線,對各俱樂部的要求均是需要能夠回饋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只要俱樂部有能力創造更多的價值,政府的扶持和商務贊助都不會是問題,或許俱樂部同樣可以實現自負盈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