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陈泽民

回首三全发展的26年,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现在上万人的企业;原先是个体户,继而是私人企业,再是合资企业,到现在成为公众公司,成为现代化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变化不仅仅是员工数量和企业规模,更是内在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变化。三全26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缩影。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三全

改革开放40年是波澜壮阔的40年,中国经济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到如今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释放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成长。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在改革的大潮中,我50岁时辞去公职下海创业,从发明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将一个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上市企业——三全食品,开辟了中国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河南也成为了中国速冻食品的发源地和生产基地。为感恩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好政策,我将企业和产品起名为“三全”。有幸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下面我讲一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故事。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创新兴趣是未来成功之本

我从小爱好兴趣就很广泛,我特别喜欢搞小的发明和创造。当时国家提倡“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的“双革”方针,我是一名无线电爱好者,从矿石收音机到真空管收音机,再到后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我都能维修和组装。

1965年,我从新乡医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去四川支援“三线”建设,为建三线战备医院尽心尽力,一去就在深山老林里呆了15年。很快成为当地出色的深受群众欢迎的外科医生。在工作中我也搞了不少发明创造,还被评选为“科技标兵”。1979年,我调回到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医院里有一台被水淹后报废的大型X光机,价值几十万元,连生产厂家都说不能修了,我看到后觉得就这样报废了太可惜,就利用几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把它全部拆开,重新打磨修理,根据图纸重新布线装配,将这台X光机修理好了。同时,我还对X光机进行了升级,用这台机器制作了X光电视隔室遥控对讲透视机。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我也经常免费给邻居、同事修理电器,有时为了修好一台故障复杂的没有说明书没有线路图的进口彩电,我连续几天都睡不着觉,又赔时间又赔钱,一旦修好,感到非常高兴。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快乐科研、享受创新”,这给我的创业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响应号召下海创业

1989年,人的思想观念进一步的解放,当时允许第二职业,允许星期天的“工程师”,允许通过合法的劳动增加个人的收入,营造了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那时我在医院做了近30年的外科医生,又是郑州第二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工资在医院是比较高的,130多块钱,日子也还过的去。但是我两个儿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他们以后要谈恋爱、结婚,怎么能够让他们体体面面的结婚?结婚以后还要为他们解决住房的问题,靠我130多块钱的工资,完成不了我这个当父亲的历史责任。可以说我下海创业的动机非常单纯,就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

我和爱人向干个体的邻居借了1.5万元办起了冷饮部,用丈母娘的名义在当时郑州最热闹的中州商场开了家“三全冷饮部”,卖软质蛋简冰淇淋,销售状况很不错。第二年,我看到上海有了夹心冰激凌,而郑州还没有,就想也生产这个产品,可是到设备厂家一问,生产设备需要近百万元!我根本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我就采取土办法,利用生产冰糕的现成设备,动了动脑筋,只是工艺操作创新一下,郑州雪花牌绿夹心冰淇淋就在郑州市场问市了,是当时郑州唯一的夹心冰淇淋,生意非常火爆。这次创新给我增添了第一笔财富。

发明速冻汤圆 开创中国速冻大产业

我是重庆人,又在四川工作了十几年,学会了做泡菜、腌腊肉,做猪儿粑、叶儿粑,包括做汤圆。我调回郑州的时候,带着那个已经用了几年的小石磨,靠着这磐石磨,逢年过节,都要包上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邻居,品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好产品这么受欢迎,如何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改进传统小吃,使传统小吃来一次革命来一次创新,经过反复试验,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终于在1989年研制出来。我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的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实用新型专利。当时是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我就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陈泽民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开启了一个新的激情澎湃的创业期,在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双重激励下,我决定辞职下海。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连家里的成员也反对,那么好的工作为什么不安分的好好搞本职工作,为什么要下海当个体户呢?最后看到我决心已下,我那个时候已经50岁了,工龄快30年了,就有人出主意让我干脆休病假,半年后就可以自动转劳保,那样一切福利待遇不变。可是我想,如果这样拿着国家的工资,却干着自己的事业,别人会指我的脊梁骨,另外如果我还保留公职,就等于还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那样我创业的时候就不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同时,我觉得机会难得,创业使得我有了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不像以前大家都吃大锅饭,都靠铁饭碗,只要你有好的思路,好的想法,通过你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创造财富,搞一番事业,我觉得这个好机会到来了。1992年的时候速冻汤圆已经在郑州、河南、全国都卖的非常火爆,已经看到了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肯定它的发展前景会很好。我力排众议,毅然决然的辞去公职,作了“92派”的创业者。

举步维艰的创业之路

1992年我辞职下海后,把三全冷饮部改名为三全食品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当时条件特别艰苦,资金很有限,我在郑州小杜庄租了一个印刷厂的院子,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怎么办?自己动手。我带着工人,哪个地方拆房子了我们就拉着架子车去拾不要钱的砖瓦,我们买的旧窗、旧门都是很便宜的,预制板才几块钱一个,用最少的钱自己动手盖了一个简易的厂房。没有设备,买一个进口的自动速冻双螺旋隧道,德国的要1000多万一台,这对于我来说是天文数字,没办法,还是土法上马,自己买钢板、泡沫板,买压缩机,买蜗流风机……花了30多万元,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土造速冻汤圆生产线,同样达到了每天30吨速冻汤圆的生产效果。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就是财富,我想就体现在这些地方吧。

那时候在厂里工人都叫我陈师傅,而不是陈厂长。因为我既是修理工、装卸工、电工、水工,又是司机、推销员、生产工人,什么都要一肩挑。我都是自己亲手给工人传授生产技术,白天黑夜手把手的教;设备坏了,我就是一个机修工,晚上带着工人一起爬到机器底下去修,货车来了,我去做搬运工;原料来了,我去做装卸工;出去推销产品,我自己当司机和推销员;汽车半路坏了,我就做修理工。

在三全的企业发展中,工作上每每遇到工厂技术设备升级改造,我都会同工人们一起在车间加班加点地攻克技术难题;生活上我还常常在工厂员工食堂同职工一起打饭吃饭谈心交流,和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员工打成一片。如今,三全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民营企业,员工人数发展到上万多人,市场份额达到了30%,但是很多老职工见了我仍然习惯地称为“陈师傅”。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高质量和全方位推广塑造知名品牌

最早郑州市场对速冻汤圆是什么东西根本不了解,我蹬着三轮车,拉着煤气灶和锅碗瓢盆,挨家挨户到郑州市内的副食品商店、菜市场现场生火煮给他们品尝,听取他们的意见。

大概是1990年12月底,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一家在市内很有名气的副食品商场。商场负责人听了我的介绍,非常惊讶,他根本没有想到最易变质的汤圆经过冷冻后可以长期保存和销售。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这位负责人感觉口感很好,但是对能不能卖出去没有信心,他最后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货试试。从这家商场出来,我又先后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没想到,消费者对速冻汤圆十分认可,十几箱汤圆当天全部销售一空。经理们都给我打电话,说你过来我们谈谈长期大量供货的事,就这样我们建立了稳固的产销关系。一个多月下来,“三全凌汤圆”在郑州闯出了小名气。

在离春节还有十几天的时候,我去北京开会,中午休息时间,我带着用乒乓球做的速冻汤圆模型到了西单商场,想试试在郑州热卖的速冻汤圆在北京的市场反应。经过耐心讲解,他们同意进2吨来试试。我马上通知家里赶制了2吨,租一辆水产公司的120保温车把货送到了西单商场。结果会还没开完,商场经理就打来电话,让我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说这两吨已经被一抢而空了。北京市场的反应给了我信心,于是我乘胜出击,先后又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管道。原本只是南方人情有独钟的汤圆,在北方也大受欢迎起来。可以说,一个好的创新的产品,只要货真价实就会受到消费者认可。一个好产品就是通向市场的通行证。

市场打开后,我的产品供不应求,很多人开着车在厂门口排队等货,生产出来马上拉走,可是我并没有因此降低产品的标准。我始终坚持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的经营之道。有一年中秋节前,一个经销商进了200箱速冻汤圆,由于当地一连停电5天,虽然产品放在冷库,汤圆还是出现变形、破裂情况。我得知此事后,为了保证这批商品不会流入市场,维护产品质量和三全品牌,坚持把产品全部召回处理,并免费为其补换200箱,这件事使客户非常感动。我一直把食品安全看得比泰山还重,认为生产企业即是第一生产者,也是第一消费者,食品安全要作到放心加放心,制度加良心。并通过教育使得员工们都意识到了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由于我们的产品质量高,口感好,风靡大江南北,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苦练内功持续行业领先

1995年前后,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汤圆”的企业,仅郑州市就有几十家。当时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都不强,维权非常不容易。我考虑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很容易仿制,专利官司打不胜打,耗费精力得不偿失;即使打赢了官司,也只能赢一时而不能赢一世。中国的速冻食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间非常大,仅靠一个三全是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而海外的速冻食品工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你挡住了身边的企业,却挡不住别人登陆上岸,与其让海外企业长驱直入,倒不如本土企业齐心协力,把市场迅速做大。考虑再三,我力排众议,决定放弃对同行侵害自己专利的追究,大家来一起共同做大市场。现在我们看,河南省速冻产品企业在全国有知名度的很多,三全、思念、科迪、胖哥、云鹤等。

现在光三全和思念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所以说整个行业、整个蛋糕做大了,而且互相有一个竞争和学习的机会,大家把劲用到速冻食品的研发上,互相之间跑得更快,发展得更健康,我们河南省的速冻食品在全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我想不是我一个企业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时全国上千家速冻企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三全要怎么发展才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采取了几个主要举措:

一是坚持创新。那时候三全发展没几年,大家都叫我中华汤圆王,后来我不满足于汤圆这一个产品,不但汤圆做得最大,还开发出了水饺、馄饨、包子、粽子、馒头等一系列数产品。这时候大家开始叫我中国速冻食品专家。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研发,保证我们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到现在世界餐桌上岀现的食品,都将是三全开发的目标,我们要把三全发展成餐桌美食的系列供应商,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二是注重质量。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我是医生出身,消毒杀菌,无菌操作,营养卫生,保证食品安全是我的专业和责任。我一直强调,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对食品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企业,即使百年老店,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毁于一旦,这根弦我们要绷得紧紧的,如履薄冰,不能松懈。我一直说,食品安全管理要从制度加良心,法律加道德的高度来认识,标准制定得再好,制度再完善,如果人的良心、道德丧失,明知故犯,唯利是图,还是不行。我家的冰箱里,堆满了三全的各种产品。我是产品的第一生产者,也是第一消费者。如果我自己的产品我不放心去吃,别人生产的我就更不放心了。

三是加强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1995年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发布我国第一个速冻食品电视广告,“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广告语享誉全国;1997年在中央电视台发布我国第一个速冻粽子电视广告——“老子、儿子、孙子,都爱吃三全凌粽子”;2005年我们在行业中率先选用影视明星为公司形象代言人,蒋雯丽的代言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2009年又聘请小S成为公司状元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在行业中率先使用双代言人进行形象宣传等。这些举措有力地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得三全保持了持续的行业第一,也引领整个行业由单一的价格竞争向质量和品牌的竞争以及差异化产品的竞争转变。2008年2月,三全成功上市,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回首三全发展的26年,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现在上万人的企业;原先是个体户,继而是私人企业,再是合资企业,到现在成为公众公司,成为现代化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变化不仅仅是员工数量和企业规模,更是内在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变化。三全26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缩影。

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赶上了中国改革好机遇的、再普通不过的人。我们心存感恩,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机会,让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拼搏、去奋斗。当前,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改革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加入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之中,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三全董事长 陈泽民——要把中国粮仓变成世界的大厨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