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軟件董事長楊寶明做客東方衛視《未來邀請函》,勾……

完整視頻鏈接:

1961年,中國最早的科幻讀物《小靈通漫遊未來》對未來城市做出了很多大膽的設想與描繪。氣墊船、電視手錶、環幕立體電影、智能機器人……這些當年書中的“虛構”早已在五十年後的今天一一實現。

那麼,城市的未來還會變成什麼樣子?書中那些還沒有實現的“飄行車”、“有彈性的塑料房子和公路”,以及人類對於城市更多的設想,到底什麼時候能夠實現呢?

2018年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與上海魯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寶明做客東方衛視《未來邀請函》節目,為我們勾勒了未來智慧城市的美好藍圖。

主持人:楊寶明博士是建築學博士,為何會創建一家軟件公司而不是建築公司?

楊寶明:本人是最早一批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項目經理,在近十年工程項目經理生涯中,痛心建築業存在資源浪費、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深覺只有利用現代技術才能改變建築業落後生產與粗放式管理的困境,提升建築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故此成立了上海魯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本人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建築行業缺少信息化軟件,當時鋼筋、混凝土、磚石工程量都是依靠經驗用手工列式子計算,準確性可想而知。BIM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建築業轉型升級、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突破口。十多年BIM技術應用的經驗實踐表明,選擇正確的BIM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法,可以實現10%以上進度提升,10%以上的返工減少。

主持人:吳志強院士與楊寶明博士如何認識的?

吳志強:在一場行業會議上,楊博士過來找我探討建築業變革的相關問題。建築業生產方式粗放,能源資源消耗高,亟需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楊博士很早就關注到這方面的問題,並積極研發與推廣BIM技術。BIM在國內經過十餘年的實踐積累,在建築業已成功落地應用。城市信息模型(CIM)技術發展時機已經到來,我們一拍即合,隨後同濟大學與魯班軟件聯合成立“同濟大學CIM創新中心”,圍繞CIM技術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整合行業資源,建設國際CIM技術研究平臺,推動CIM技術發展。

主持人:您剛談到CIM,CIM是什麼,CIM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楊寶明:CIM 是以BIM為核心的,集成GSD、IoT、雲計算、大數據等眾多先進技術,通過1:1復原真實城市空間信息,為眾多智慧城市應用提供可視化大數據管理的數字底板。通過應用BIM、CIM技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用精準、可視、可靠、智能的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和運行的智慧化。構建基於CIM的城市大腦,為大城市這一複雜系統帶來大智慧,提前預知、規避風險、城市精細化管理,令城市更加宜居。

主持人:吳院長是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那園區建設時哪些地方結合了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

吳志強:2008年,我們團隊開始模擬2010年世博會參觀人流,以20米×20米為模擬單位,將園區劃分成22525個單元,基於25萬條市民大規模線上模擬參觀行為,構建參觀行為偏好模型,量化推演20萬、40萬、60萬、80萬及100萬人流動態分佈特徵,為的是精準捕捉潛在踩踏事故高危場所。中國館最初設置在黃浦江邊,因為從傳統規劃來看,無論是從上游還是下游望向世博園區,這裡都是景緻最美的”聚焦點”,但推演發現,當人流密度超過一定數值,在江邊的人向前沒法出來,往後又“退無可退“,非常危險。正是因為預測到了危險,中國館的位置才最終做了改變。中國館的移址,就是根據大數據技術,成功的一次科學預演。

主持人:如何看待城市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

吳志強:我們對城市的思索與探索從未停止過,城市是一個機器,這是城市規劃在1933年提的,把城市分為居住、工作、交通、休閒,四大功能。四十年過去,在1973年的馬丘比丘憲章,我們認識到城市不僅是機器,還是有機體,今天又是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提出城市是生命體的概念。未來的城市不再是一個只有道路、房屋、橋樑、河道的城市,它將是一個更加智慧的生命體。

主持人:在城市這個生命體中,什麼是大腦,什麼是血液,什麼是骨髓和神經?

吳志強:目前的城市是一個低端的、低等的生命體,長期以來缺失大腦、缺失中樞神經、缺失神經感知、缺失迷走神經。作為一個低級的生命體,現今的下水管、上水管、網絡就是城市的血液系統,為城市運送“營養”;馬路、路網是城市各大器官的連接,汙水處理廠是城市腎臟系統等。我們的城市規劃過程中,常常會忽略這些問題,缺少科學合理規劃與統籌。

楊寶明:城市生命體中的子系統已經存在,但是能力很弱,無法聯動。若發生城市災害,傳統的人工應急組織工作難以快速反應和處理,這時就需要一個智能化系統去預判、去感知。而CIM技術就是智能化系統的基礎數據,必須借用這樣的科技手段,提升城市信息感知能力、重大事件預判、預案的能力,增強處理反饋能力。

主持人:電腦上構建的虛擬城市,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有哪些好處?

楊寶明:《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佈局智能基礎設施。利用數字城市孿生系統,構建時時處處感知、萬物互聯、信息相通的智慧城市體系,通過模擬仿真城市運行狀態,發揮輔助決策作用。雄安新區建設為全國城市新建提供了啟示。未來城市建設,虛擬城市和實體城市將同步建設,甚至虛擬城市超前建設。用CIM大數據在虛擬空間建一座虛擬城市,在這個虛擬城市上進行仿真、推演,預判未來所發生的事件,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城市規劃、管理、應急、決策、分析找到科學、數字的支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看得見的城市,可計算的未來。

主持人:科幻電影中關於未來城市的生活場景能否實現?

吳志強:從技術層面,技術奇點已經到來,技術研發、積累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未來十年,將會有一批城市逐步展現出未來幾百年後人類的生活狀態。

楊寶明:特斯拉總裁埃隆·馬斯克的送人類上火星計劃,就是為了尋找、探索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雖然看起來還很遙遠,但是現有的技術做了基礎準備,在未來有實現的可能。目前CIM技術已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隨著CIM等技術的發展,未來智慧城市“美麗畫卷”正徐徐鋪開,讓人期待,令人憧憬。

魯班軟件董事長楊寶明做客東方衛視《未來邀請函》,勾……

吳志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

同濟大學副校長

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

魯班軟件董事長楊寶明做客東方衛視《未來邀請函》,勾……

楊寶明

上海魯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董事長

中國建築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