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作者|電影夫人

今天,阿米爾·汗的《印度暴徒》上映。

是的,米叔的電影又雙叒叕來了,開不開心?激不激動?

為了宣傳這部電影,米叔專門來到中國活動,甚至空降虎撲社區。

眾所周知,虎撲社區可是“直男聚集地”呀。

江湖人傳言,只要看看男演員在虎撲上的待遇,就知道他的實力了。

阿米爾·汗在線互動,把一群直男們高興得跟過年一樣,曾經神來懟神、佛來懟佛的直男們居然都能吹爆彩虹屁。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這可和以往某些明星在虎撲的遭遇形成了鮮明對比,米叔果然是不一樣呀!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滴個神啊》、《摔跤吧,爸爸》,再到《神秘巨星》,米叔的電影無一不是票房和口碑並收,人氣也像是坐了火箭炮一樣一路飆升。

以至於有人總結說:米叔出品,必屬精品。

依確幸說啊,以後米叔拍電影就不要起名字了,乾脆就叫《這是米叔演的》、《好巧,這部也是米叔演的》就可以啦。

但你絕對想不到,現在被視為票房保證的米叔,曾經也是一枚“票房毒藥”呢。

好奇嗎?“毒藥”是怎麼變成“十全大補丸”的?這就告訴你!

由於出身於電影世家,阿米爾·汗很早就“觸電”了,8歲參演叔叔的電影《西方的回憶》。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但此時的阿米爾·汗對電影無感,反而愛上了網球這項運動,甚至曾經拿到印度馬哈施特拉邦的男子網球單打冠軍。

但父親以影響學習為由加以干涉,阿米爾汗不得不放棄。

雖然父親是製片人,但是在阿米爾·汗小時候,家裡的生活卻十分窘迫。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當時的寶萊塢電影融資,基本要靠製片人借高利貸,阿米爾·汗的父親不擅此道,常常投資失敗,血本無歸,負債累累。

最麻煩的時候,討債人一天打三十多個電話催債,他甚至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

因此,就像《三傻大鬧寶萊塢》裡一樣,父親也希望阿米爾·汗好好學習,以後能成為工程師之類的人。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沒想到把兒子撈出了網球的“坑”,一不留神,他又栽進了電影這個“坑”裡。

一個同學想拍電影短片,請阿米爾·汗幫忙。只有兩個人的窮逼團隊,阿米爾·汗不得不身兼數職,既當演員,又當副導演,還負責場務等,堪稱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雖然辛苦,但是通過這一經歷,他才發現了電影的樂趣,意識到這就是他今後想做的事情。

於是,23歲的阿米爾·汗重新回到電影道路上來。

他進入叔叔的製片廠,從助理導演做起,不久就出演了表兄執導的電影《冷暖人間》,飾演主角拉茲,一炮而紅。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火到什麼程度呢?

一兩年內,阿米爾·汗家裡的座機電話就沒有擱下過,因為一旦放下,立馬就有粉絲打電話過來。

多年後阿米爾·汗依舊疑惑,當初自己的演技算不上好,為什麼大家會如此喜歡。

2017年在參加《巔峰問答》訪談節目的時候,主持人曾經問米叔如何看待現在娛樂圈裡面的“小鮮肉”現象。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或是有感於二十多歲的這段經歷吧,米叔回答說:

“電影圈裡面是沒有邏輯可言的,有時候勤奮工作和才華不一定會帶來成功,引起觀眾共鳴的東西往往是無形的。”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他覺得這段經歷“沒有邏輯可言”。

米叔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火嗎?當然是因為你青春俊朗的容顏啊!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出演《冷暖人間》的時候,阿米爾·汗在寶萊塢屬於清俊小生的長相:

線條流暢的臉型,沒有明顯的稜角,眉毛濃黑,將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壓得深邃,上半張臉多少帶有一絲憂鬱的氣質。

但看下半張臉,鼻頭略顯圓鈍,嘴唇豐潤,又使他添上了幾分孩子般的稚氣,無端地教人憐愛一樣。

這樣的臉,正是為愛痴狂男主角的長相。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所以在《冷暖人間》這部號稱“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電影裡,阿米爾·汗是像大於演。

他本身的形象已經無限靠近角色,滿足了觀眾的合理想象,演技反而就成為退而求其次的因素。

這樣的阿米爾·汗,懷裡抱著吉他,在燈光下唱“爸爸說我一定有出息”,能夠引得無數少女尖叫暈倒。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但是,因“像”而成就的演員,如果後期不在演技上打磨,反而容易侷限於固定的角色裡,很難再有突破。

二十多歲的阿米爾·汗並沒有功夫考慮太多,年少成名,讚揚和鮮花環繞,成功來得如此容易,他難免有些沾沾自喜。

按照製片方打造“浪漫之王”的設想,他一口氣又接了九部電影:《為愛痴狂》《青春萬歲》《情侶風塵》……看片名就知道是浪漫愛情片的路子。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當時的寶萊塢,一個演員能夠同時拍30部片子,因此在他看來,自己已經算是挑剔的了。

沒想到此後的電影無一不撲街,票房慘淡,阿米爾·汗甚至得到“單片影星”的外號,人們藉此嘲笑他“只有一部電影的奇蹟”。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這對阿米爾·汗打擊甚大,他回家後躺在床上大哭,發誓再也不接爛片。

“如果我信不過導演對電影的感覺,不喜歡劇本或製片人,那就不會接這部戲,哪怕我的演藝生涯就此斷送。”

從這時起,阿米爾·汗才意識到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他不甘心當一個明星,而渴望得到觀眾的認可,成為一個好演員。

“劇本必須精挑細選,故事一定要先打動自己!”

“一次只拍一部戲,每年不超過兩部!”

他甚至開始嘗試自己寫劇本。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31歲出演《印度拉賈》,這部電影使阿米爾·汗首度獲得Filmfare最佳男演員獎。

37歲時,阿米爾·汗主演並擔任製片人的《印度往事》,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外語片,成為印度電影史上跨時代的作品。

光有好故事是沒有辦法成就一部好作品的,他深知這一點,所以不斷地打磨自己的演技。

有意練出肌肉後,阿米爾·汗原本的言情男主面貌氣質發生了改變,體脂率降低,面部脂肪減少。

如同水落石出一樣,稜角漸露,嘴唇變薄,整體看起來多了成熟男人的堅毅與厚重感。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此後阿米爾·汗戲路拓寬,就算飾演邪派人物也處理得很到位。

譬如《神秘巨星》裡,阿米爾·汗飾演浮誇風騷,備受爭議的音樂人夏克提,這是發現並幫助小女孩伊希婭實現音樂夢想的重要角色。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夏克提這個人物,行為動作極度浮誇,這是外層的特徵。

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音樂人,雖然對音樂有所追求,卻因追逐市場需求走上岔路,所以在音樂上面的認真和隱含的焦慮才是角色內層的特質。

行為動作太過浮誇,致使人物內裡很容易被遮蔽忽略,故而演不好會有油膩感。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阿米爾·汗怎麼處理的?

蓄上整齊的絡腮鬍,帶亮閃閃的耳釘,設計飛吻咬唇、走路扭胯等騷氣小動作;

習慣性半張著嘴巴,抬著臉或下頜微收,就是不肯平視別人,以此來展示夏克提我行我素、慾望外放的一面。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但是在錄影棚第一次聽伊希婭唱歌的那場戲,阿米爾·汗將夏克提浮誇之下,對於音樂的那份認真處理得很好。

心不在焉地玩手機,音樂開始後才開始調整坐姿,查看機器,聽到動人的歌聲後,陡然把視線集中到伊希婭身上.

眉毛下壓,眉頭微蹙,嘴巴緊抿,這是一種下意識專注的神態,被歌聲吸引,但是又期待下面的幾句不要崩壞。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等唱到副歌部分,夏克提才完全把頭抬起來,正視伊希婭,嘴巴無意識半張,甚至顯得有幾分呆滯,這是一個被歌聲陶醉的聽眾。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但很快,夏克提重新找回自己音樂人的身份,他意識到自己挖到寶了,你看他接下來的一系列動作:

突然站起來,給伊希婭一個飛吻,開始認真指導工作人員調音。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再快步走到隔音玻璃前近距離觀看,不自覺自己用手給伊希婭劃節奏,激動到不能自已時,雙手攏在嘴邊,再緩緩放下,眼中隱含淚光。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一系列的動作語言,你覺得他的情緒恐怕已經到達頂點,他卻閉上眼睛,高舉雙手揮動起來,放任自己完全沉浸在音樂裡。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這一連串的設計,完成了一個音樂人到聽眾狀態的反覆切換。

由於阿米爾·汗極為看重故事的動人程度,波折的情節容易奪走觀眾在演員演技上的思考,所以有人認為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會挑劇本。

可是,再好的劇本,如果沒有演員入木三分地刻畫,合情合理地詮釋,是沒辦法呈現出好電影的平衡感來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44歲的阿米爾·汗要飾演22歲的大學生蘭徹,從少年意氣風發到中年的內斂澄澈,用兩個笑就能清晰看出變化。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摔跤吧,爸爸》裡面,阿米爾·汗聽到自己國家的國歌迴盪在體育場內,先是不可置信地站起來,嘴角咧開,做出笑的表情,可你看他的眼睛,分明又是含淚的心疼和欣慰。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更不用說《幻影車神3》裡面,阿米爾·汗短短數秒就從直率天真的哥哥切換為冷靜縝密的雙胞胎弟弟。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不斷地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斷地刷新自己在印度的票房記錄。

如果我是米叔的同行,估計都要摔本子:“你自己刷著玩兒去吧。”

阿米爾·汗成功地摘掉“小鮮肉”的標籤,成長為成熟的演員,甚至是票房的保證。

但他又有了新的追求:相比於取悅,他更願意去改變這個世界。

“我讀報紙、看新聞、與朋友閒聊、和陌生人交談,總有一些事觸動我的心絃。

一方面,印度在崛起,蒸蒸日上,作為一個印度人,我感到高興而自豪。

但是社會中還有很多令人心酸的事實,我們卻對此熟視無睹。這些苦難讓我深感不安和憂傷”

由於小時候的經歷,阿米爾·汗能夠體味浮華底下的不堪,這就不難理解他的電影之中為何總是注入對社會等問題的思考。

2007年,阿米爾開始導演生涯,這種思考在他所參演的影片裡愈發明顯:

《地球上的星星》,聚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的問題,關注閱讀障礙兒童。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三個小時的嬉笑怒罵之中,直踩傳統教育痛腳;

身為穆斯林,他在《我滴個神啊》裡大膽諷刺宗教的盲目信仰;

《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是反思性別歧視和家暴問題,關注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夢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芭薩提的顏色》這部電影。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由於劍指腐敗問題,影片還未上映,就遭到官方的政治質疑,動物保護協會、印度空軍、國防部多方阻撓。

雖然影片最終順利公映,但提前下線,阿米爾·汗的另一部電影也遭到封殺。

但是這部電影帶來長達十幾年的“芭薩提效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我有力量,去捍衛自己的權利。

震驚印度的“傑西卡·拉爾謀殺案”發生後,成千上萬的群眾走上街頭抗議,他們一邊遊行一邊放映這部電影。

漸漸,電影已經容納不下阿米爾·汗的“野心”,他開始直接痛快地挑破這個國家的膿瘡。

於是,《真相訪談》應運而生。

這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作品”。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節目在印度電視臺開播的第一天,12個小時內,官網就被網友留言刷到服務器癱瘓。

《真相訪談》之所以能引起巨大反響,是因為它使印度社會中普遍存在,但卻未曾解決的頑疾袒露無疑:

虐殺女嬰、兒童性騷擾、鉅額嫁妝、醫療失當、自由戀愛與包辦婚姻、殘障人士、家庭暴力、害人的農藥、酒精毀人生、種姓制度、水資源、強姦……

只因懷的是女孩,被迫流產八次的母親;被親戚性侵至十八歲卻無處求助的男孩;付出高昂嫁妝卻依舊要忍受家暴的姑娘……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一樁樁,一件件,直戳要害。

面對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激烈的觀點衝突,阿米爾·汗始終保持克制。

他不憤怒、不控訴、不煽動情緒。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無心激化矛盾,只求改變時代。”

2013年,美國《時代》雜誌將阿米爾·汗評選為“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並以《印度的良心:一個演員能否改變一個國家?》為題進行了專文報導。

在分類上,《時代》雜誌並未將其歸入“藝術家”,而是放入了“先驅者”的行列。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2018年,魯豫的節目組去孟買專門採訪阿米爾·汗。

53歲的米叔依舊精力充沛,每年4到5月會和妻子基蘭去下面的村莊裡幫村民解決用水問題。

他們保護水資源的公益行動已經持續三年,覆蓋2000個村子,米叔覺得“這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在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裡,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夢想改變世界,及至成人才發現,我不能。

於是我想,改變我的國家吧。但等我垂垂老矣,也沒能改變。

我只好轉向家庭,可是就連這個也未能做到;

躺在床上行將就木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當初我從改變自己開始,也許我就能改變我的家庭,為我的國家做一點事情,然後誰知道呢!說不定我能改變世界。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恰恰如此。

從脫離“浪漫之王”的既定軌道,成為一個成熟的演員,再到聚集微光,成為改變社會的先驅者,他拓寬了“演員”這個概念的外延,告訴人們,一個演員,一個人,可以為社會做出多大的改變。

後來,魯豫問米叔,知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中國觀眾喜歡他。

米叔笑:“我什麼都沒做,是他們發現了我。”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原來也曾是“票房毒藥”“小鮮肉”

但,米叔啊,一個人先要自己活得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我們才能在浩渺銀河裡發現你,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