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古代把祭祀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禮都稱為社,從而“社”代表著古代的聖地。

凡上帝、天神無所不祭,後來“社”“祖”分開,人們在祖廟以祭人鬼祖先;社壇以祀上帝、天神和地袛。

這便是原始時代的“社”。

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社”也可分為“封土為社”“以樹為社”“以叢為社”三類。

“封土為社”是指用土壘駐高壇為社,所以社可以稱為社壇。“以樹為社”較為普遍,是古代的植樹造林所成之樹,時至今日一些少數民族仍保存此遺風。“以叢為社”在我國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仍能見到。

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遠古人民對大自然頗具依附心理,他們認為樹木秋天落葉,冬季靜眠,春季復甦,樹根延伸地府,樹冠接連天空,是連接天與地的渠道,代表著超越自然界的神靈化身。

瑤族就是一個“以樹為社”的民族,這種祭祀活動被稱為“祭眾神”。

在族中每個定居較久的村落旁,均保留著一株古樹或一片“神林”,且樹齡均在百年以上。

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 除了供奉神樹,部分村寨還流行栽“欞樹”、“婚嫁樹”。婦女懷了孩子,家人便在房屋前後或田邊地角,精心栽培幾棵杉樹、松樹或椿樹。
  • 孩子出生後,這些樹便屬於他們的,願樹木和人同生共長;男婚女嫁時,砍幾棵做箱櫃;新建房子時砍做“紅梁”;年老時砍做棺欞備用。
  • 關於瑤族的風俗,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瑤族女人那頭直瀉而下的長髮,這也反映出瑤族質樸、純真的生活狀態,就像他們“以樹為社”,祭祀神樹一樣。
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除了瑤族,至今仍在實行男不取,女不嫁“走婚”習俗的摩梭人也同樣崇拜樹神。摩梭人的一切都由女性支配,仍保留著母系社會制度,素有“女兒國”之稱。

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他們會在神山中選擇一顆樹齡較長、枝葉茂密的大樹作為村落的保護神或母系親族保護神,在祭山儀式中也會夾雜著祭樹儀式,二者是不能脫離開來的。在儀式開始時,他們在樹下焚香叩頭,同時在樹上纏裹麻線,在樹枝上懸掛五色布條。

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永寧一帶的摩梭人特別敬畏有毒汁和特殊氣味的植物,認為它暗含魔力,在當地有一種名為“瑪桑”的樹,摩梭人認為這種樹有鬼魂依附,當發生瘟疫病情時便會像瑪桑燒香祭祀。


以樹為社,探究那些祭祀“神樹”的民族

其實那些古樹,一樹茂密鼓脹的葉子,偶爾外露的根鬚,或魁梧或瘦削的枝幹,不僅僅在展示著生命的力量,更是自然精心雕琢出的美。所以才會讓遠古人們萌生出敬畏之心。對於樹下那些祭祀的痕跡,擺放的古老香臺,肥膩的糧食氣息,又何嘗不是生活中的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