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就诊 共享停车 北京八部门联合治理医院周边交通拥堵

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增加下午出诊号源、研究建设医院内立体停车库、协调医院周边停车设施与医院共管共享……12月27日,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实施方案》,15条举措进一步解决看病就医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8家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将率先开展"治堵"。

引导患者错峰就诊 下午夜间就诊将增加

上午往往是医院最繁忙的时候。接下来,大医院将通过增加下午号源、开展夜间门诊等举措,引导患者"错峰就诊"。调整上下午出诊号源,合理安排专家出诊时间,削峰填谷,科学调整排班,增加下午出诊医生号源和出诊人次,有效引导患者避开上午就诊高峰。此外,缓解工作日就诊压力。市卫健委鼓励医院根据自身实际和患者需求开展夜间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缓解工作日白天就诊高峰压力。

同时,增加社区出诊。各医院要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根据患者需求,增加医生到社区出诊频次。发挥医联体作用,方便居民就近就医,推动分级诊疗,减少社区居民到大医院就诊人次,缓解三级医院周边交通压力。

全面实行预约就诊 缩短在院等候时间

为了减少集中到院引起的高峰拥堵,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候时间,各医院将全面实行预约就诊、推进精准预约等服务。一方面,各医院积极应用互联网+,宣传引导患者通过"北京114"和"京医通"微信平台实现手机挂号,方便患者在家预约,缓解早晨集中到医院挂号的人流高峰。另一方面,健全多功能自助服务。推动各医院在门诊服务中心设置自助服务区,患者随来随办理,无需等候和排队。自助机功能可实现自助建卡、自助挂号取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发票、自助打印检验报告及各种影像胶片等。

同时,加强门诊精准预约服务。推动医院优化门诊候诊服务,2019年实现预约就诊时间精准到30分钟,加强医院院内统筹调配,引导患者分时到院,减少集中到院引起的高峰拥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导医服务及二次候诊管理,缩短患者在院总体等候时间。鼓励开设预约服务专线。为方便出院患者提前复诊预约检查,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预约服务专线,出院患者复诊前,工作人员可根据所提供信息帮助完成复诊检查项目预约。

挖掘停车潜力 研究建设立体停车库

在院内交通和停车方面,各医院要优化院内行车路线设计,完善医院内部导引标识,有序疏导交通秩序,确保通道内无滞留车辆。要保证门、急诊落客区畅通,有条件的医院可在住院部、地下停车场电梯间旁等设置落客区,必要时可设置引导管理人员。

挖掘停车潜力。医院应对院内停车位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建设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场、停车楼等措施增加停车位的可行性。依托周边有关部门支持,挖掘可供患者或医院职工停车的增量空间。

加强智能引导。引进专业化停车管理团队和智能化停车设备,建立健全停车引导系统,配备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具备院内人车分流、预约停车、区域自管、智能引导、电子无感支付等功能。

优化医院周边交通组织。引导市民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就诊,加大公交供给,完善公交设施,优化医院周边公交站点位置;协调医院周边停车设施与医院共管共享;提高医院周边道路管养水平,完善交通设施。 在遵循城市总规和现有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挖潜医院周边的公共用地及自有用地,对建设、改造、共享停车设施和建立健全停车引导系统等项目提供审批绿色通道,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规范医院周边交通秩序。优化医院进出口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等交通设施,规范动静态交通秩序,结合医院周边交通实际,加大执法管控力度,通过采取定点值守与巡逻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秩序管理,严格交通执法。并加强对医院周边占道的执法管理。督促、指导各区城管执法机关加强对医院周边流动违法摊点占道经营的执法管理,加大巡查管理力度。

同时,加快疏解工作落实,推进市属医疗卫生资源率先疏解促进协同发展,加快向五环路以外和郊区疏解三级医院。

《方案》指出,选择交通拥堵问题比较典型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宣武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作为试点单位,8所医院应在1个月内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经市级相关部门协商完善后实施。同时,各区应在属地内至少选择1所医院开展交通拥堵的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持续推进。(北青报记者 张小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