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明|病人写下1400字 感谢这位好大夫

微文明|病人写下1400字 感谢这位好大夫

黄建林

微文明|病人写下1400字 感谢这位好大夫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专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兼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在首届南粤好医生和第三届羊城好医生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民众身边好医生”,还被评为第二届羊城好医生。

微文明|病人写下1400字 感谢这位好大夫

“我是一个曾经在贵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刚出院不久的普通患者,在住院这段时间,有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下面是我亲历的一些所见……”

近日,一份洋洋洒洒1400字的感谢信引发关注。信中落款为“一个普通患者”的张先生在信中记录了住院期间,他的主治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林为患者做过的7件事,讲述了他眼中这位“好大夫”。

10月11日,南都记者来到中山六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从2时到近7时,黄建林所在的11号诊室前始终“门庭若市”,直至夜幕降临,他是最后一位关上诊室大门的医生,深吸一口气后,笑着对记者说道:“每完成一次门诊就好像打完一场仗呀”。

既治病也“医心”

黄建林今年50岁了,平短的头发开始发白,但穿起白大褂,坐在门诊室的他,依然精神爽利,行事更是风风火火,一个下午无间断,细心对一个个患者进行看诊。

黄建林总能喊出很多病人的名字,上至60岁的老大爷,下至小女孩,都喜欢亲切称呼,不呼全名。他说这样可以迅速拉近和患者的距离,这个小习惯他坚持了数十年。

时至下午4时许,他显得有点焦急,起身走到候诊室,大声叫道“有没有外地来的患者,可以到我这里先看。”他担忧长途跋涉而来的病人赶不及回家,因此想安排他们先看诊。

11号诊室随之迎来了一名虚弱的中年妇女,她患的是“系统性硬化症”,全身皮肤绷紧,如同戴了面具,说话稍显困难,和13岁女儿一同前来求医。她们来自距广州300多公里外的某县,从早上9点出发,一直到下午3时才到达医院,来不及午饭,临时买的包子已经发凉,因担心要抽血还没吃。黄建林马上把她带进诊室,让助手端来两杯热水。

什么时候起病?在哪里看过?做了哪些检查了?吃药多长时间?是否有农村医保?家里有什么人……从病情聊到家庭,黄建林对这名从农村远道而来的患者问得仔细。

她是位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女儿,丈夫因她患病,离开了她,她难过得曾想自杀。一边听着她诉说,黄建林一边安慰,“你走了孩子怎么办呢?你有两个很懂事的女儿,她们长大了一切都好的,你千万不要想不开……”

交谈持续约20分钟,一半时间在问病情,一半在聊心情。待这名患者离开去做检查时,他还悄悄打了电话给检验科,希望他们“通融”给这名患者尽快检查,“他们回家的路还很远。”

在中山六院,黄建林是看诊较慢的医生,“看诊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黄建林说“来风湿免疫科看诊的,受疾病的长期折磨,超过50%患者都有焦虑抑郁等问题。”因此,他既是风湿科医生,也常常充当“开解员”。

最难过的是病人的不信任

风湿科的患者常常需要定期复诊,只要黄建林看过的,很多面孔他都能记得。一位20来岁的女孩拿着报告单进来,他第一句便问到“怎么样呀?小妹,掉头发还严重吗”?他又劝一位爱爬山但腿不好的病人,“别爬白云山了,先爬个越秀山试试?”哄得病人哈哈大笑。

黄建林的助手许姑娘说,“听到病人想放弃,他变着法子鼓励,看到病人病情有好转,他甚至比患者都开心。”

在张先生写下的感谢信中,提到了一个细节:我连续低烧三周才去看门诊,他接过我的验单,比我还着急,“你怎么可以拖到现在!”于是马上联系床位,让我第二天下午三点过来住院。“他焦急的模样让我印象深刻。”张先生说。

然而,黄建林说自己也有对患者“生气”的时候。就在记者采访的下午,他接诊了一位由轮椅推着进来的83岁老太太,她患风湿症已近20年了,过去两个月尤其严重,腿部已萎缩,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带你老妈妈来呢?”黄建林厉声询问老太太的儿子,中年男人面带羞愧,伫立在门诊室中。

让黄建林感到“生气”的时候还有不少。他回忆,曾经有一个父亲朋友的儿子找他看病,好转后私自停药,半年后病情再次恶化,出现下肢严重缺血,最后只能做了截肢手术,他因此“生气”得不愿意去看他,“有时候是真的痛心,帮他治得这么好,为什么就是不相信医学规律,不遵循医嘱,不坚持服药和复诊呢?”

“你今天看到的门诊病人还是依从性好的,因为这些患者愿意前来求医和复诊,还有不少风湿病人也许不知道病可以控制,或许是经济原因,或者误信了江湖郎中的所谓神药,还在家熬着,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时机。”黄建林说最难过是病人不信任医生,有的病人收到疗效后,偷偷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残疾,甚至丢了性命。

网上科普风湿疾病已十年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病因各有不同,但均可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造成肿、痛、压痛和功能障碍等,有人称它是“如风一样流动”的疼痛疾病。据悉,该病常复杂多变,有时难以诊断,也常常容易被误诊。

黄建林说,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种可以控制但很难治愈的疾病,常常需要患者持续数年甚至长期的药物治疗,“这也是风湿病人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的原因。”黄建林在10年前就开通了个人网页,进行风湿免疫疾病科普,回答病友提问,目前网站访问量达800多万人次。

但黄建林也有烦恼,他忧心风湿科医生人才的短缺,很多三甲医院还无独立的风湿科。他表示,目前中国风湿科患者估计已经突破2亿,但全国风湿科医生仅有8000人左右。黄建林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的医生能够选择风湿免疫专科,因为“超2亿的病人,还在迫切等待着他们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