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武汉61岁患者建微信群,感谢“以命相博的青岛人”

“武汉和青岛,都是临水而居的美丽城市,一个江边一个海边,武汉同济医院,是‘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的原工作单位,有着全国知名的医疗团队,这次参加抗疫,再立新功!青岛距离武汉一千多公里,我曾经三十年前去过一次,非常美丽的一个城市,青岛海鲜,青岛啤酒全国知名,武汉鸭脖、热干面闻名全国。”

这段文字,摘自“武汉—青岛双城记”群说明。作者是同济光谷院区E1-9楼一名新冠肺炎患者,61岁的李叔,退休前他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工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看看青岛援鄂医疗队成员、青岛市立医院东院神经内二科主管护师姜莉的日记。

武汉61岁患者建微信群,感谢“以命相博的青岛人”

李叔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字叫做“武汉—青岛双城记”,他说建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感谢,感谢以命搏命的青岛人。

李叔是隔离病房中一个温情的注脚。我第一次给他输液,只记得他头顶一圈刚长出来的白发和略显憔悴的面孔,我要竖起耳朵,靠近他才能大概听懂他的武汉话,后来关注到他,是因为当我们在隔离病房工作时,每次进他的房间,他总是非常客气,不吝感激之情。我们队医护人员对病人细致入微的照顾,他全看在眼里,而他,也非常信任医生护士,也冷静、理智,从他对我们工作全方位的配合就可以看出来。

大夫查房,护士巡视,我们都一遍遍叮嘱他,要多吃饭增强抵抗力,平时用手机不要太长时间,休息为主,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因为您左下肢静脉血栓不排除,一定抬高制动,右下肢可以做踝泵运动,我们给他演示怎样做踝泵运动……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希望疫情结束,可以带我们看看魅力武汉,也要联合其他病友,去青岛感谢救命恩人。

出乎我意料的是,李叔说他这次生病,心理上并没有多大波动,源于他28年前做的胃部手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没准备下手术台,后来感觉多活一年就多挣一年。”李叔说自己不是一个外向的人,也没有什么特长,疫情过后,希望重新学习书法绘画,静心疗养。他也会像我们的父辈一样,喜欢发早安晨语,他将看到的正面报道都发到群里,也会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疫情期间个别人自私的行为加以斥责。和他成为微信好友以后,我告诉他,您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武汉人,通过跟他聊天,他的形象慢慢立体起来,担心他用手机会影响休息,我特意告诉他,我的微信,您回不回复,什么时候回复都没有关系,请一定保证休息。

细想很奇妙,本不想关的两个人,因为疫情联系在一起,我来到陌生的城市,看到了凌晨四点的武汉,认识了可爱的武汉人。

他非常关注医护感染情况,发微信一遍遍提醒我们小心防护。“你们是用自己的命换我们的命,永记心中,闺女谢谢你”。那语气像极了一位仁慈的家长,也请你相信,隔着手机屏幕,我对你的关怀和祝福分毫未减!有人说一个国家的韧性不在于英雄,而在于无名之辈,正是这一个个无名之辈,撑起了武汉的魂,中国的魂。

我们总是在谈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就比如说你从月球上看地球,它就是一个光溜溜的球,但是当你开始靠近,会慢慢看到冰川河流峡谷,那无不记录了它过往的痕迹,让人感叹它的丰富与丰盛,人和人也何尝不是如此,前提是,你愿意去靠近。

武汉61岁患者建微信群,感谢“以命相博的青岛人”

我征求他的意见拍张照片,他仔细地梳了偏分把他的白发都盖住了,比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年轻了很多,甚至比他一年前的微信头像都要年轻,真替他开心。我把文章传给李叔看,他希望最后可以加上:隔离病房只隔离病毒,不可能隔离爱心,武汉人民,青岛人民心连心,中国加油!湖北加油!武汉加油!这是他每天都想说的话。

今天跟他通话感觉精神头很足,他的家里人也快解除隔离了,希望他早日康复,合家团圆!(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