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医院的小“故乡”

———上杭县蛟洋镇小和坑村革命简史

小和坑是上杭蛟洋的一个边远山村,地处双髻山下,山岭重叠,风景秀丽。

暴动前,全村有108户548人,村里山多田少。俗话说:“靠山吃山”,然而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山林田地都被地主阶级占有,广大农民群众“靠山没山吃”,生活痛苦不堪。人民群众都盼星星盼月亮,日夜盼望有翻身出头之日。

1927年8月,进步知识分子傅柏翠加入共产党,在蛟洋开展农民运动,并建立了共产党组织。1928年3月,共产党员发展为100多人,成立了中共北四区区委。到6月,农民协会会员也发展到1000多人。小和坑青年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加人农民协会,参加傅柏翠等人领导的抗租抗税等一系列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中。

1928年6月25日,小和坑农民协会会员和蛟洋的农民自卫军一起,在上杭县委书记郭柏屏和中共北四区委傅柏翠、傅希孟、傅岩生等人领导下,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北四区农民武装暴动,即蛟洋暴动。随后转入山中坚持游击斗争。

1929年5月份,蛟洋成立了北四区、北三区苏维埃政府和所属各乡的乡苏维埃政府。当时小和坑与梅坝合为北三区(华家)第一乡,乡苏维埃政府设在下村文昌阁。小和坑人民在乡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开展打士豪分田地斗争。人民群众从地主阶级手中夺回了土地,积极生产,努力建设家园,同时积极支援前线。为了支援革命战争,保卫红色政权,全村有10人参加了工农红军,有1人参加游击队,有16人参加赤卫队,有2人担任交通员。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作战,奋勇杀敌,不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解放后有17人被人民政府评为革命烈士。当时乡里还成立了赤卫队、儿童团、少先队。

1929年6月,为了医治在战争中负伤的红军官兵,红四军军部与闽西地方党组织在蛟洋石背村创办了一个蛟洋红军医院,又叫闽西后方医院。同年7月,毛泽东在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会议期间,曾多次到医院看望和了解医院情况。以后,又把蛟洋红军医院的创办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写进了古田会议决议第八部分,作为红四军党的正式决议加以贯彻。古田会议开完后,毛泽东又到蛟洋红军医院看望伤病员。由于红军要开拔转战江西,所以毛泽东特地找了闽西地方负责人之一傅柏翠谈话,交代将蛟洋红军医院交给闽西地方去负责领导。

1930年1月,闽粤赣3省敌军“围剿”闽西革命根据地。前头部队已到了离蛟洋只有30华里的小池。为了确保伤病员的安全,红军医院转移到古田的小吴地。不久,敌三省“围剿”被粉碎了,地方红军克复了龙岩。红军医院从小吴地搬到龙岩县城。同年11月,国民党军四十九师攻占龙岩,红军医院即迁往小池,改名为红十二军闽西后方医院,院长罗化成,政委王俊恒。护士有刘松美(女,小池人)、刘新凤(女,湖邦外洋人)等8人。

1931年春,红军医院迁至蛟洋的小和坑,驻在村中的文昌阁和大塘背等10个房子里,总部设在文昌阁,医务部设在中乡堂,后勤部设在贵孺家,海塘背住病员,重伤员住隆重公楼和下屋塘,轻伤员住在余庆堂等房子里,共有伤病员300人左右。当时正逢过春节,小和坑群众和当地乡苏政府送了很多猪肉、鸡、青菜、豆腐和草鞋等物品到红军医院慰问伤病员,还为伤病员演出了“跑马灯”等文艺节目。小和坑儿童团也为红军伤病员演出了《马灯》、山歌、白话剧等。伤势稍好转了的红军指战员还指导小和坑的赤

卫队少先队、儿童团进行操练,教他们学习瞄准射击和拼刺刀等。

当时小和坑等乡村由于受到敌人的严密经济封锁,所以药材奇缺。小和坑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乡苏维埃政府,想方设法帮助红军医院解决缺药问题。比如通过走亲戚的办法到白区和边沿地区去暗中买药,到山上采中草药等。

红军医院在小和坑驻扎时间大约有半年左右,在此期间,人民群众积极协助医院处理杂务。比如上山砍柴火,帮助烧火煮饭煮菜。妇女协会组织妇女洗衣队帮助伤病员洗衣服、洗被子;理发师傅为伤病员理发。当时正逢春天雨季,春雨绵绵,气温较低,伤病员穿的衣服又很单薄,为了使红军伤病员不再受冻,小和坑群众就给医院送去木炭以便夜间为红军伤病员烤火取暖。有些红军伤病员治疗无效,为革命牺牲了,苏维埃政府就叫木匠做一付好棺材隆重地安葬。当时在小和坑红军医院去世的伤病员共有18人,均埋葬在上凹、猪麻坑、高陂头等地。每逢清明时节,村里组织群众、学生为红军烈士扫墓,延续了几十年。

红军伤病员在小和坑期间也常热情地帮助地方政府做群众工作,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每当夜幕降临时,青年男女和小孩都到医院玩耍,红军伤员就教大家唱国际歌、杀敌歌、少先队歌等。发现群众有病时,医院还免费诊治。

不久,红军医院迁到大阳坝,以后又迁往长汀的南阳、四都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反动派在闽西各地反攻倒算,占领了大部分苏区。闽西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小和坑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直至解放。在此期间国民党反动派逼迫他们移民4次。全村遭敌杀害19人,被抓壮丁3人,被抢杀耕牛3头,被迫移民后造成房屋倒塌5座20间,因敌摧残灭绝户4户6人。

但是小和坑人民始终向往红军,向往共产党,华奎兴、华荣禧、华锦禧、黄福招、王秀秀等革命接头户,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一直接济、支持共产党、红军游击队。当年谭震林、游昌炳、张招巴等游击队都得到过小和坑人民的大力支持。华国光家冒着生命危险还保存了当年游击队的部分文件和游击队员的衣物等,解放后,上交土改工作队。小和坑不愧为红军医院的小“故乡”。□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