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清代東北的流民、流人是與東北本地居民相對而言的。流民主要是指中原地區由於土地兼併及自然災害而無法生存下去的百姓、難民,為求生計而“闖關東”。

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流人是指由於反抗清朝統治或觸犯法律而被流放或充軍等強制遷徙到東北的罪犯,來自中原及南方各地。流人與流民大多數來自漢族,他們為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乾隆時期,為了保護滿人在東北的利益,阻止漢民進入東北,朝廷對東北實行嚴格的全面封禁政策。但清前期百餘年的恢復發展,致使中原地區人口急劇膨脹,且中原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土地兼併嚴重。為了謀求生計,無地的農民、災民仍不斷湧向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東北地區。清政府鑑於內地流民大量湧入吉林,為了社會穩定,清政府只能放行、默許。

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東北地區歷史上就是遊牧民族生活的區域,以漁獵為主。清代前期,東北只有小部分地區發展農業。流民潮不僅給東北地區帶來並傳播了內地糧食作物與瓜果蔬菜等種植技術,而且把養蜂、製糖、制蠟、制鹼、釀酒等手工技術傳播開來,帶動了吉林地區的農業、手工業等方面的發展,為開發、建設吉林做出了貢獻。

清代前期,文化流人成為推動吉林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的主力,這與流人的文化背景有關。他們有的是學界名流,有的曾在中原、南方地區做過官,擁有很高的文化修養。流放東北後,他們將關內文化與東北文化融合,創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流人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開創吉林詩歌文學創作先河,留下了許多流芳百世的作品

清初,隨著文化流人被放逐到東北,也將詩歌文化帶到東北。文化流人常以詩歌創作的形式,抒發對流放生活的感觸,留下了很多名作,再現了清初特定歷史環境下東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2參與方誌與筆記的撰述,為吉林歷史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為編修《大清一統志》,下令編修《盛京通志》。《盛京通志》是清代前期東北地區內容最豐富、體例最完備的一部地方總志,由文化流人陳夢雷主持編寫。吉林地方沒有單獨成書,只有《吉林志書》八冊構成《盛京通志》的一部分。在陳夢雷主持下還修訂了《蓋平縣誌》、《承德縣誌》、《海城縣誌》等。此外,他們還撰寫了大量的個人筆記,如張縉彥的《寧古塔山水記》等等。這些方誌和筆記為後人研究吉林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3興辦私塾,推動了吉林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清代前期,吉林官辦學校數量很少。而文化流人多以開辦私塾,教授學生維持生計,成為吉林地區文化知識的重要傳播者,不僅推動了吉林地區的教育發展,也促進了吉林地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

吉林地區的流人文化既具有關內文化的內容,又具有東北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對吉林地區文化的發展有獨特的貢獻。

滿族的生活與信仰,滿族是我國東北地區的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歷經挹婁、勿吉、靺鞮、女真幾個發展階段,清代時稱為“滿洲”,辛亥革命後,改稱“滿族”。滿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祭祀、禮儀等古老習俗頗具民族特色,影響至今。

袍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滿族男女老少都穿袍服。滿人又稱旗人,故而袍服也稱“旗袍”。旗袍款式高雅,至今仍然盛行。

滿族的飲食很有特點,滿族先民最早以遊獵為生。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此外,還保留了餑餑、酸湯子、薩其瑪等民族特色的食品。

東北天氣寒冷,滿族也形成了獨特的居住習俗,以禦寒為主。明代時,就以磚石建房,房屋建築也與現在相似,一般屋內設有鍋臺和火炕相連,現在俗稱連鍋灶。現在東北農村住房還保留部分特點。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日常生活中有各種禮節,主要包括打千禮、拉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尊老敬上、長幼尊卑的禮節,晚輩遇見長輩主要打千問安。

滿族的結婚儀式比較複雜繁瑣。現代男女婚禮中的一些儀式,如選擇吉日訂婚,互贈禮品、嫁妝;結婚當日,雙方拜天地、喝交杯酒、鬧洞房;婚後三日,夫妻同回女方孃家,都是滿族的習俗。

滿族的育兒習俗很有特點。東北有句俗話,“養活孩子吊起來”,說的就是滿族人一般都把孩子放在悠車子裡吊在房樑上,這樣做,貓狗蛇蟲不容易咬到孩子,悠車子一晃動,蚊蟲也會避開,還能生出涼風,給孩子消暑,孩子睡得很舒服。

滿族的葬禮一般以土葬、火葬為主。人死後在家中停靈7日,舉行祭奠。出殯後,每7天到墳上燒一次如故。

滿族有許多禁忌。飲食禁忌最主要是不殺狗、不吃狗肉。

流民、流人對吉林經濟文化的貢獻

滿族信奉薩滿教。薩滿教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其遠祖肅慎人那裡。薩滿教屬於原始部族信仰,崇拜各種神靈,儀式繁雜,最主要的祭奠儀式就是燒香跳神。跳神時,薩滿頭戴神帽,身穿彩裙,腰繫長鈴、銅鏡,手執單鼓,配以舞蹈、唱詞,請神靈附體。這就是“薩滿舞”。

滿族文化作為一種古老的民族習俗在現代生活中依然存在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