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漏”?——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什麼是“漏”?——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1、什麼是漏?

【漏】:讀音[lòu],梵語&Amacron;srava,巴利語a^sava。流注、漏洩之意。“漏”的梵語a^srava,含有“流”之義,故有洩、流派之義;又含有“坐”之義,故有留住、淹貯等義。諸漏的含義如下:

[1] 流注、漏洩、滴出、露出之意。

《大乘義章》五本曰:“流注不絕其猶瘡漏,故名為漏。”

《瑜伽》八卷六頁亦云:“流動其心,故名為漏。”

《集論》四卷十四頁雲:“令心連注流散不絕,是漏義。”

[2] “留住”、“ 稽留”三界、“流轉”生死之意。

《俱舍論》二十曰:“稽留有情,久住生死,或令流轉於生死中,從有頂天至無間獄。由彼相續。於六瘡門洩過無窮,故名為漏。”

《入阿毗達磨論》上十六頁雲:“稽留有情、久住三界,障趣解脫;故名為漏。或令流轉、從有頂天、至無間獄,故名為漏。或彼相續、於六瘡門,洩過無窮;故名為漏。”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頁雲:“又能出生當來生故,說名為漏。”

[3] “漏”, 器的 “覆、漏、汙、雜” 四失之一,意謂再精美的器皿若漏水則一無用處。

日本天台宗於《致秋元書》雲:“又或稍見信心,又值惡緣,信心轉薄,或拋舍,或信之日短,舍之月長,此表器之漏水也”(第1114頁)。

[4]煩惱的異名。“漏”,含有漏洩和漏落二義,比喻由於貪嗔痴導致的煩惱,如同破爛洩漏的器皿或房舍,日夜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頭漏洩流注而不止。

《俱舍論》卷二十(大正29•108a)雲:“稽留有情、久住生死;或令流轉於生死中,從有頂天、至無間獄。由彼相續,於六瘡門,洩過無窮;故名為漏。又云:若善釋者,應作是言:諸境界中,流注相續,洩過不絕;故名為漏。如契經說:具壽當知,譬如挽船,逆流而上,設大功用,行尚為難;若放此船,順流而去。雖舍功用,行不為難。起善染心,應知亦爾。准此經意於境界中煩惱不絕,說名為漏。”

《法華玄贊》一曰:“諸論皆雲:煩惱現行令心連注流散不絕,名之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厭惡,損汙處廣,毀責過失,立以漏名。”又,漏失之義,煩惱漏失正道,故名。又,煩惱使人漏落於生死,故名。

[5]漏亦有染汙、缺失、不圓滿的意義。煩惱滅盡即稱為“漏盡”。一切有煩惱之法就叫做有漏法;無煩惱之法就叫做無漏法;由煩惱斷盡而得到解脫,稱“漏盡結解”。斷盡三界煩惱而證阿羅漢果者,稱為“漏盡道”。

《嘉祥法華義疏》一曰:“成論人以失理取相之心名漏。”

天台大師智顗於《法華文句》第一卷上曰:“成論雲:失道故名漏。……(中略)毗曇雲:漏落生死。”(大正第34卷第7頁)。

什麼是“漏”?——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2、關於漏之分類,諸經說法各異——

[1]《長阿含經》卷八舉出三漏,即:

(1)欲漏,指欲界之煩惱。

(2)有漏,指色界、無色界之煩惱。

(3)無明漏,總三界之無明,稱為無明漏。

[2]《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舉出六種漏。即:

(1)流派:指由於貪嗔痴導致的煩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門頭日夜流注、漏洩煩惱過患而不止息。

(2)淹貯:指淹貯業之種子於阿賴耶識煩惱器中,成為眾生輪迴六道的因。

(3)留住之意。指煩惱能令有情眾生留住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不能進入無煩無惱、清淨、圓滿的佛之涅槃境界。

(4)禁持:指眾生被貪嗔痴導致的煩惱禁錮於六道流轉輪迴,不能自在趣向涅盤。

(5)魅惑:指眾生被嗔痴導致的煩惱所迷惑而造作出生於三惡道的惡業。

(6)醉亂:指貪嗔痴如同美酒,飲之能使人煩惱現行,迷惑顛倒,無慚無愧,縱慾放逸,從而造下受輪迴六道之苦的業因。

又,並立無明漏、有愛漏等二漏。同書卷四十八載,分別論者則立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等四漏。

[3] 《北本大般涅盤經》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列舉七漏,即:

(1)見漏。(1)修漏。(3)根漏,指由六根門漏洩過患。(4)惡漏,由惡王、惡國、惡知識等而生之煩惱。(5)親近漏,由親近衣服、房舍等而生之煩惱。(6)受漏,指由諸受而生之煩惱。(7)念漏,由邪念而生之煩惱。

[4]《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三列舉漏自性、漏相屬、漏所縛、漏所隨、漏隨順、漏種類,稱為六漏。

什麼是“漏”?——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3、關於“漏”的佛學辭典詮釋分別列示

FROM:《佛學大詞典》

【漏】:梵語a^srava,巴利語a^sava。流注漏洩之意,煩惱之異稱。煩惱滅盡即稱為漏盡。謂眾生因為煩惱,常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門漏洩過患,又於生死中流轉三界,故此煩惱,稱為漏。有關其語義,《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舉出六種,即:

(一)留住,指能令有情留住三界。

(二)淹貯,指淹貯業之種子於煩惱器中,引生後有。

(三)流派,指由六處門流派煩惱。

(四)禁持,指被煩惱所禁持而流轉諸趣,不能自在趣向涅盤。

(五)魅惑,指被煩惱所惑而起三惡業。

(六)醉亂,指飲煩惱之酒,無慚無愧,顛倒放逸。

蓋漏之梵語a^srava,含有“流”之義,故有流派之義;又含有“坐”之義,故有留住、淹貯等義。

關於漏之分類,諸經說法各異。《長阿含經》卷八舉出三漏,即:(一)欲漏,指欲界之煩惱。(二)有漏,指色界、無色界之煩惱。(三)無明漏,總三界之無明,稱為無明漏。又據《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載,譬喻者唯立無明漏、有愛漏等二漏。同書卷四十八載,分別論者則立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等四漏。又,《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三列舉漏自性、漏相屬、漏所縛、漏所隨、漏隨順、漏種類,稱為六漏。另於《北本大般涅盤經》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列舉七漏,即:(一)見漏。(二)修漏。(三)根漏,指由六根門漏洩過患。(四)惡漏,由惡王、惡國、惡知識等而生之煩惱。(五)親近漏,由親近衣服、房舍等而生之煩惱。(六)受漏,指由諸受而生之煩惱。(七)念漏,由邪念而生之煩惱。[《俱舍論》卷二十、《成實論》卷十雜煩惱品、《瑜伽師地論》卷八、卷八十四、《入阿毗達磨論》捲上](參閱“七漏”113、“三漏”646、“六漏”1299、“有漏”2452、“無漏”5128、“煩惱” 5515)

FROM:《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漏】:(術語)梵語&Amacron;srava煩惱之異名也。漏為流注漏洩之義,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瘡門,日夜流注漏洩煩惱而不止,故名漏。又煩惱現行,使心連注流散而不絕,故名漏。煩惱如漏器漏舍也。《俱舍論》二十曰:“從有頂天至無間獄,由彼相續於六瘡門洩過無究,故名為漏。……(中略)若善釋者,應作是言,諸境界中流注相續,洩過不絕,故名為漏。”《大乘義章》五本曰:“流注不絕其猶瘡漏,故名為漏。”《法華玄贊》一曰:“諸論皆雲:煩惱現行令心連注流散不絕,名之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厭惡,損汙處廣,毀責過失,立以漏名。”又,漏失之義,煩惱漏失正道,故名。又,煩惱使人漏落於生死,故名。法華文句一曰:“成論雲:失道故名漏。……(中略)毗曇雲:漏落生死。”《嘉祥法華義疏》一曰:“成論人以失理取相之心名漏。”

FROM:《佛學常見辭彙》

【漏】:煩惱的別名,含有漏洩和漏落二義。貪嗔等煩惱,日夜由六根門頭漏洩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煩惱能使人漏落於三惡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煩惱之法就叫做有漏法,無煩惱之法就叫做無漏法。

FROM:《法相辭典》

【漏】:p1283。《瑜伽》八卷六頁雲:流動其心,故名為漏。

二解:《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頁雲:又能出生當來生故,說名為漏。

三解:《集論》四卷十四頁雲:令心連注流散不絕,是漏義。

四解:《俱舍論》二十卷十六頁雲:稽留有情、久住生死;或令流轉於生死中,從有頂天、至無間獄。由彼相續,於六瘡門,洩過無窮;故名為漏。又云:若善釋者,應作是言:諸境界中,流注相續,洩過不絕;故名為漏。如契經說:具壽當知,譬如挽船,逆流而上,設大功用,行尚為難;若放此船,順流而去。雖舍功用,行不為難。起善染心,應知亦爾。准此經意於境界中煩惱不絕,說名為漏。

五解:《入阿毗達磨論》上十六頁雲:稽留有情、久住三界,障趣解脫;故名為漏。或令流轉、從有頂天、至無間獄,故名為漏。或彼相續、於六瘡門,洩過無窮;故名為漏。

FROM:《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漏】:漏者流注漏洩之意,是煩惱的異稱,所以煩惱滅盡即稱為漏盡。漏亦有染汙、缺失、不圓滿的意義。漏是流注漏洩,三界有情,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門,日夜流注漏洩煩惱,故名日漏。由漏盡而得到解脫,稱“漏盡結解”。斷盡三界煩惱而證阿羅漢果者,稱為“漏盡道”。

FROM:《佛教哲學大詞典》

【漏】:讀音:[lou4]。(1)滴出、露出之意。(2)煩惱的異名。“漏”又有流與住的二義。流是意謂煩惱常從眼、耳等的六根(六瘡)流出,或因為煩惱而流轉於生死苦惱世界之意。住是留住眾生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之意。天台大師《法華文句》第一卷上雲:“成論雲:失道故名漏……毘曇雲:漏落生死”(大正第34卷第7頁)。(3)覆、漏、汙、雜的“漏”。器的四失之一。謂再精美的器皿若漏水則一無用處之意。日蓮大聖人於《致秋元書》雲:“又或稍見信心,又值惡緣,信心轉薄,或拋舍,或信之日短,舍之月長,此表器之漏水也”(第1114頁)。《法華經方·便品第二》(第118頁)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漏】:(梵a^srava,巴a^sava,藏zag-pa)此詞有住、流、洩等義,乃“煩惱”之別名。《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雲(大正27·244b):“何故唯說煩惱為漏,不說業耶?答:……(中略)業不定故,謂或有業留諸有情久住生死,或復有業令諸有情對治生死煩惱不爾故獨名漏。複次,業以煩惱為根本故,謂定無有不斷煩惱而舍諸業,是故唯說煩惱為漏。”

《俱舍論》卷二十雲(大正29·108a)“稽留有情久住生死,或令流轉於生死中,從有頂天至無間獄。由彼相續。於六瘡門洩過無窮,故名為漏。”此謂凡夫之煩惱,常由眼耳等六根門漏洩過患,又於生死中流轉三界,故稱此煩惱為漏。

關於此詞之語義,《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列出六種:(1)留住:謂令有情留住三界。(2)淹貯:謂淹貯業種於煩惱器中,能生後有。(3)流派:謂有情從六處門流派諸煩惱。(4)禁持:謂有情為諸煩惱所禁持,故循環諸界、諸趣、諸生,不得自在趣涅槃。(5)魅惑:謂有情為諸煩惱所魅惑,起身、語、意三種惡作。(6)醉亂:謂有情飲煩惱之酒,無慚無愧,顛倒放逸。

此外,諸經論對漏的分類頗有異說,如《長阿含經》卷八列舉欲漏(指欲界的煩惱)、有漏(指色、無色二界的煩惱)、無明漏(總三界的無明)三種。《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七載譬喻者唯立無明、有愛二漏,同書卷四十八則謂分別論者立欲、有、見、無明四漏。《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列見漏、修漏、根漏(由六根門漏洩過患)、惡漏(由惡王、惡國、惡知識等而生的煩惱)、親近漏(由親近衣服、房舍等而生的煩惱)、受漏(由諸受而生的煩惱)、念漏(由邪念而生的煩惱)七種。

[參考資料]《成實論》卷十〈雜煩惱品〉;《瑜伽師地論》卷八、卷八十四;《入阿毗達磨論》捲上;《大乘義章》卷五(末)。

FROM:《阿毗達磨辭典》

【漏】:漏有三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令心連注流散不絕故名為漏,此復云何?依外門流注故立欲漏,依內門流注故立有漏,依彼二所依門流注,故立無明漏,令心連注流散不絕是漏義。

什麼是“漏”?——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