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山村,是名人故里,却曾先后归长汀上杭管辖

上杭网 今天

在连城,大家熟知的是项南故乡——朋口镇文坊村,以前叫温坊,这个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温坊战斗”,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来少有的胜利。其实除了朋口温坊,新泉镇也有一个温坊村,而这个温坊鲜为人知,它坐落在新泉镇西北部的深山里,离镇政府所在地近9公里,全村现有人口仅235人。这个小山村,曾经是当年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站点。

这个小山村,是名人故里,却曾先后归长汀上杭管辖


随营学校旧址

峥嵘岁月 红旗飘扬

新泉温坊村在新中国建立前属于长汀县南阳区管辖。新中国建立后,1957年随南阳区划归上杭县,1961年划入连城新泉,上世纪90年代才从自然村成为行政村。2010年村里发生特大洪灾,镇里在征求村民同意后,将村民安置在距离镇政府更近的一块地方居住,近年来大部分村民已陆续搬迁出来,目前温坊老村只剩六七户人居住。

走进村里,满目青山,房屋沧桑。“这是张氏祠堂,当年福建军区随营军事学校的遗址。”在一座古旧的木屋前,村主任华炎明介绍说。沿着村里小道,我们又来到一座老屋,华炎明告诉我们,这是村民张兆民的房子,就是当年红色交通线的联络点。

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峥嵘岁月》一书里,记载着作者吕黎平回忆当年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顾问李德秘密进入苏区途径连城新泉的情景:1933年9月下旬的一天,红三师张参谋长和机要科参谋吕黎平的小战斗队和电台,扮成农民来到连城新泉温坊这个小山村,就地宿营在温坊村张氏祠堂这个秘密接头站。几天后,张参谋长、吕黎平在温坊村交通员、接头户华崇胜的向导下,到新泉温坊村附近另一个秘密联络点,与李德联系上并带回张氏祠堂隐蔽居住。第二天一早,李德用纱布把头包扎起来,既装扮成一个伤号,又不暴露他白种人的相貌,经南岭往长汀走,晚上赶到苏区汀州城宿营,第二天下午就安全到达瑞金沙洲坝。


这个小山村,是名人故里,却曾先后归长汀上杭管辖


温坊到上杭南阳仅20多华里,到长汀涂坊约60华里,到新泉镇上20华里,地理位置重要,山高林密,地处偏僻,便于隐蔽。村里有座山叫圆东子,站在山顶可以环视四周几十里远,便于观察和转移,作为联络点和红色村庄,温坊坚持高举红旗20年不倒。村主任华炎明向我们介绍说。

在张氏祠堂内一间昏暗的小房间墙壁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纪念五一,反对帝国主义割分中国——福建军区随营学校三连宣传队”等字样;在秘密交通站张兆文的老屋,还发现两幅当年红军留下的漫画。

“当年村里到处都是红军标语。”村民王长林介绍道,温坊村民很早就走上革命的道路。1929年,革命先烈罗化成曾发动闽西南阳涂坊一带的农民武装暴动,当时村里的有志青年张德才、华红胜、华桂芳等到南阳与罗化成接头,向他请教。随后他们举着一面红旗,拿着一把大刀、一把枪回到村里,在南阳农民武装暴动队的领导下,与临近的途坑、高屋坑等村联合成立苏维埃政府,成立工农武装赤卫队,当时全村有近百人,90%以上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面对白色恐怖,温坊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为活跃在长汀、上杭、连城一带的红军游击队提供情报和物资,为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这个小山村,是名人故里,却曾先后归长汀上杭管辖


保存的红军标语

“我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不少温坊的革命故事,还到山上挖过几十斤的子弹壳。”62岁村民张际彬说。张际彬是曾任红十二军第34师团政委张梅江的侄孙,据老一辈人回忆,当年福建军区随营学校营部机关就设在张氏祠堂,整个山村都是红旗飘飘,那场面真是热闹,迎来一批,又送走一批。群众主动为红军放哨、挑柴、做鞋、联络,后方还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投入军事化的战斗生活。据资料记载,这所红军学校从1932年5月开始一直办到1934年8月才结束。

红军长征以后,温坊村的革命斗争转入隐蔽分散的零星活动,在长汀县工委书记游荣长的带领下,组织游击队、赤卫队长期进行游击斗争,直到新中国建立,解放时全村仅剩下60余人。


这个小山村,是名人故里,却曾先后归长汀上杭管辖


“温坊大岭战斗”战壕遗址


光辉永驻 世代难忘

在村口不远处的一片山坡上,有一处1961年修建的革命烈士墓和革命烈士纪念亭,有一块刻有张梅江等温坊烈士的光荣匾,匾上记载:张梅江曾任红十二军第34师团政委,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张各林曾任福建省政治保卫局局长,华红胜曾任赤卫营营长……除了村里的革命烈士,烈士墓还记载随营学校烈士和红十九军保卫苏区五十四名烈士名单。2014年对这处纪念亭和烈士墓进行了重修。

据有关资料记载,1933年3月,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几千人驻扎在庙前一带。3月21日,其60师178旅从新泉向我福建军区的后方基地南阳发起大举进攻,而温坊是敌军经过之地。探明情况后,由工农红军十九军谭震林军长领导,时任侦察连连长刘忠直接指挥的原独立第十师部队及地方武装千余人,抄敌后路,埋伏在温坊村境内的大岭山上,激战两天三夜,发挥娴熟的山地游击战优势,将178旅击溃,亦被称为“温坊大岭战斗”。战斗结束后,牺牲的红军战士就地掩埋。1961年修建革命烈士墓时,当地将收集到的54具烈士遗骸葬入墓中,石碑上刻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阵亡烈士之墓”。


这个小山村,是名人故里,却曾先后归长汀上杭管辖


村主任华炎明在烈士墓前介绍温坊革命烈士

“每年清明节和中元节,我们都要组织祭扫活动。”村主任华炎明说,虽然现在村民搬迁到外面居住,村里基本上成了空壳村,但是祭奠英烈从未间断,一到祭扫时间,村民们都会到这里,就像祭奠自己的祖先一样,向红军烈士们焚香作揖,缅怀追思,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由于年代久远,革命遗址破败不堪,急需保护。”华炎明说,希望这些遗址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