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股市,货币新表态,私募也有“大红包”!

周末,证监会主席刘主席的“股市春天论”振奋人心,让备受连环暴击的股民感受到了一丝温暖。然而从本周一的盘面来看,前半小时好像还是春风拂面,后面才知道:我们是不是对这个“春天”有什么误解?

不过,机构表示比较乐观,并指出,从A股历史上的几次“绝望周期”持续的时间来看,普遍在8-13个月左右,目前A股可能已处于“绝望周期”的尾声,或正在向“希望周期”过渡的阶段。

是不是尾声我们不在乎,如何终结“绝望”,这才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谁才能终结,答案是政策。好在近期监管层也比较给力,股市,货币市场,甚至私募,都雨露均沾。


春天来了?股市,货币新表态,私募也有“大红包”!



股市的“春天”在哪里

10月14日,在证监会召开的投资者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春天已经不远了。但从后来市场表现来看,貌似更像是政策的春天。

对于资金层面,监管层也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比如银行理财入市、百亿资金托底上市公司流动性等。不过再好的政策也要配合资金流,毕竟光喊口号不给钱都是耍流氓。

首先就是深圳市政府安排的数百亿专项资金,帮助上市公司化解化解流动性危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部门已初步拟定了首批符合条件的名单,并已就其中部分展开尽调和谈判,首批获“驰援”企业超过20家。

其次就是降准,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不过从降准宣布到落地,市场还是经历了震荡,短期内看不出效果,但长期来看是个向好的信号。

再者就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现在是“宽货币、紧信用”的格局,说白了就是开闸放了水,但水龙头堵了。现在都是定向放水,不能大水漫灌,至于“水”真正到了哪些领域,非常有限。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社会融资存量余额同比增速已降至10.14%,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不过,以上这些只能说是春风,至于春天,依然是实实在在的长期资金流入,注意措辞:长期。

ETF净流入,外资买入超2000亿

据不完全统计,ETF份额大增53.44亿份,跟踪上证50、沪深300和创业板市场的5大ETF近一周流入资金超过80亿元。截至10月12日收盘,净申购最高的ETF单周增加19.94亿份。

此外,在市场低迷时,外资却在大买特买。以前看来是被割韭菜,而现在越来越像是抄底做长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合计被外资净买入2247.24亿元,除了2月和10月份资金呈现小幅净流出外,其余各月都是净买入。

可以说,虽然今年以来股市跌幅较大,但许多行业个股已经被严重低估,以前说市场缺资金,现在看来已经有好转了。或许,春天已经到来了,只是我们还没发现。

行长有话说

货币市场这边,易纲行长的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及答问很有意思,不但从官方角度说明了当前经济形势,也顺便“剧透”了未来央行的打算。

主要观点如下:

1、“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5%的目标,也可能略高...今年中国整体杠杆率已经平稳,不再快速上升...”

排排君有话说:经济增速关乎国运和民生大计,但在过去2年去杠杆背景下,经济增速已经有下滑趋势,如今提到“也可能略高”,不排除未来政策更倾向于追求经济增长。

目前来看,金融、实体经济和地方政府三大领域去杠杆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18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仅有5.3%。因此,为了维稳,增速还是放在第一。

2、“...对外盈余在持续缩小...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全年可能小幅盈余,预计不足GDP的1%。”

排排君有话说:可以看出两大信息,一是贸易摩擦的的确确给我们的出口造成了不少的影响;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从原来主要的投资和出口导向,转为消费和内需。总的来说,虽然盈余小了,但更健康了。

3、“货币政策方面,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

排排君有话说:从历次美联储加息后,央行的举动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并未跟随美联储,更多的则是考虑国内的情况。考虑到基本面,降息的效果太厉害,但未来不排除还有降准的可能。

私募也迎来“大红包”

同样是刘主席的一番话,让私募行业也感受到了春天。10月14日证监会在中信建投东直门南大街营业部二楼会议室召开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投资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主线来提振市场信心,提出了完善包括交易制度在内的基础性制度,减税让利支持私募基金发展,引导长期投资行为,培育机构投资者,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等。

虽说比不上实实在在的资金流,但相比低迷的成交,当下提振市场信心的确重要。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刘主席讲话很中肯,有力提升市场信心。当前股市最低迷的时候,重塑信心至关重要。”

不过这次交流会有所不同,私募基金的发展成为了投资者的焦点。为什么?

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以散户为主,而基金本质是代客理财,肩负起为上亿中小投资者管理财富的重大使命。而公募基金在熊市可以坐收管理费,但私募不行,他们是要真真切切为客户赚钱的。

据报道称,现场有人说“如果没有私募基金的发展,美国的科技创新活动会落后50年。中国也要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或许50年有点夸张,但的确在最近这些年,PE/VC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任何未知的投资领域,都存在极高的投资风险。银行国企看不上,公募资管不敢做,只有私募上了。现如今监管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还是限制太多,导致在市场暴涨时部分私募基金不惜玩杠杆博取超高收益,加大了投资者的资金风险。而这并不光只是限制投资,更多的是业绩压力。业绩压力从何而来?比如税负、客户赎回。

而客户赎回充其量只能说是短期压力,只是缺乏长线资金。但税负压力却是长期的。而这次说的“减税让利”,指的是私募基金所得税。曾在8月30日,有关创投基金税负暴增的消息在网络广泛传播。最终官方给出的结论是,完善政策确保创投基金税负总体不增。

如今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2万亿,与A股规模的1/3相当,是推动资本市场向好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信此次“松绑”后,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将大展身手,为A股带来更多长期资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