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网人31年穿梭大凉山深处保障地区电网安全

四川在线消息(孙丽萍 记者 钟帆)凉山,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地处横断山脉东部,电力线路横跨金沙江、雅砻江等河流,穿过锦屏山、牦牛山等高山,雷击、覆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

殷显树一身桔色的工作服、一根竹棍、一个鼓鼓囊囊的工具包,一张被晒得黝黑发亮的脸,常年穿梭于大凉山深处的崇山峻岭、深溪大河间,31年与铁塔为伍、与电线相伴,风餐露宿,呵护着电网的安全。

四川电网人31年穿梭大凉山深处保障地区电网安全

业精于勤敬业奉献

殷显树有个绰号“老鹰”,他是国网凉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一班班长。

1987年怀揣着老山前线二等功勋章,时年22岁的殷显树来到了国网凉山供电公司,从事配网检修维护工作。刚转业的殷显树深知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不足,积极向师傅学、向书本学,更从实践中学,像海绵吸水一样,孜孜不倦,很快便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的线路工人。

面对辖区内输电线路投运时间长,绝缘老化,沿线雷击、鸟害、外力破坏严重等恶劣环境,殷显树无论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都坚持白天带领班员对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处理缺陷,晚上整理巡视检修记录,为电网运行维护提供了准确的现场资料。

2011年6月17日,冕宁县彝海乡突发特大泥石流,使220千伏南西线7基铁塔严重受损。凌晨5时,殷显树带领抢险人员抵达受灾现场,每人背负30多公斤的勘察设备,一边用竹竿探路,一边在齐腿深的淤泥里摸索前进,3个多小时后,现场勘察完毕,上百份珍贵影像资料传回抢险指挥部。在后来的抢险中,殷显树和班员们日夜奋战,在一个月内抢通了线路。

31年来,他翻山越岭90余万公里,总长度相当于绕地球24圈,磨破168双胶鞋,刮坏50多套工作服;带领班组连续安全生产10000多天,为123次卫星发射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

四川电网人31年穿梭大凉山深处保障地区电网安全

播撒爱心 电亮彝区

2012年10月里,殷显树像往常一样翻山越岭,巡走“南西线”,路过拖乌乡鲁坝小学,结识了一年级的吉莫克机和三年级的普铁芳芳,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但困难的家庭生活却让他们面临辍学危险。“只要你们能认真读书,伯伯就供你们上学!”殷显树郑重地对两个孩子承诺。

2013年5月,殷显树携手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团委在拖乌乡鲁坝村小学建立“殷显树爱心春蕾活动室”,桌椅、书柜、电脑、图书,乒乓球、篮球、音响设备一应俱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学习室、娱乐室。

为使吉莫克机和普铁芳芳能够更加安心地学习,殷显树买了种羊专程送到了吉莫克机和普铁芳芳的家中,希望能通过养羊来改善其窘迫的家庭状况,让他们安心上学。目前,两个孩子都已在冕宁县民族中学读书,殷显树的帮扶还在继续。

在2014年的凉山州木里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中,为确保木里县蚂蝗沟组29户彝族老乡春节前能通上电,殷显树率共产党员服务队飞赴木里紧急支援,面对29户村民,服务队庄严宣誓:誓将光明“抬进”蚂蝗沟。

殷显树率领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连续数日奋战在冰天雪地里,开展电力建设,全力为解决藏区用电难题而拼搏。当年1月30日,马年除夕,蚂蝗沟最后一根电线架通,兑现了让当地群众在春节前用上电的承诺。

四川电网人31年穿梭大凉山深处保障地区电网安全

诲人不倦持续创新

在大家眼里,殷显树是位可敬的老师傅、可亲的老大哥。徒弟汪德才说,为了尽快让年轻职工掌握制作拉线的技术和要领,殷师傅从钢丝绳选用到拴绳系扣,一遍遍地讲解、示范,手把手地教,并要求班组成员每天工作回来都要写工作日志或分析报告,并逐一点评。在日常巡线工作中,殷显树更是抓住每一次机会,将自己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每一位徒弟。在国网凉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副主任孟令川心里,师傅传授给他的,除了技术,更是他“认认真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平平淡淡生活”的精神。在殷显树的言传身教下,所带班员中有已4人成为中层管理人员,5人成为优秀班组长,9人成为优秀技能人才。

在培养徒弟的同时,殷显树也不忘创新巡线方式,提升巡线工作效率。目前,其所在公司正在使用的“输电运检智能巡视大数据系统”就是殷显树带领建立起来的。该项目引进后,以智能巡检为主,人工和无人机巡检为辅的工作模式,不仅让巡线人员“两基铁塔两座山,两个脚板爬一天,山高路险冰雪地,一日巡线过四季”的工作写照渐渐成为历史,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爱心帮扶 情定阿吼村

2016年3月,在殷显树得知阿吼村成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村后,他第一个申请加入扶贫队伍中。从第一次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这个大凉山深处的彝族贫困村起,他就和阿吼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的前一晚山里下了雨,进村的路到处是稀泥坑,车辆根本没法驶入,只能步行进村。”据他回忆,走进阿吼村最先入眼的便是几个小孩穿着明显不合身,也看不出本来颜色的破旧衣服在家门口玩耍,路旁的土房看上去很破烂。村民家中没有灯,四周的墙上因燃烧木柴熏的发黑,仔细望去,家里除了床,没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说电器。

殷显树出身农民家庭,曾经家里也很穷困,但随着国家富民政策实施,老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而阿吼村的现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快,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邀请的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来到阿吼村,对村里的气候、温差、土壤进行考察,就产业发展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了百合、贝母、青刺果等种养殖项目,以及“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后,殷显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从那以后,他更是经常就往阿吼村跑,帮着村民背种子,尤其是每次发放阉鸡苗的时候,老殷都要仔细检查,担心村民养到有病的鸡苗。

在2016年10月17日的扶贫日当天,殷显树和党员服务队队员开着载满电表、刀闸、绝缘线、梯子、钳子等材料和工器具的工程车前往阿吼村,进行室内电线改造。连续三天,他和队员们为129户村民更换了3870米线路,安装了450多个灯泡。

(图片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