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中國國內在忙些什麼?

傳說--白鬍子


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一聲槍響,傳遍了整個歐羅巴大陸。誰能預料到,就因為一個青年的激進行為,將使歐洲大陸燃遍戰火。誰又能料到一個月後,一場改變一代歐洲青年人的大戰就此爆發。那麼,當歐洲烽火連綿的時候,中國國內的形勢又是如何的呢?

一言蔽之:軍閥奪權;一字概之:亂。

就在大戰爆發前的三年,中國以“辛亥”為名結束了君主專制。正當五色旗徐徐升起時,共和之路卻沒能像中華兒女所盼望的平坦。當時,這個新興的共和國一如襁褓中的嬰兒般,亟待大家的呵護。然而它所面臨的環境卻是極其惡劣:革命黨、北洋軍,以及保皇派各自在這個喧鬧的舞臺上上演著自己的戲碼。此時的中國還在忙著思考統一的道路何去何從。

一、袁世凱集權

統一、民主、共和是當時的革命黨人思考最多的問題。理想雖好,但畢竟現實太骨感:實際掌握大權是北洋軍閥,而出身舊時代的他們完全對共和不感興趣。所以,此時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正忙於集權與獨裁之事。

一番表演後,《臨時約法》於1914年5月被廢除。袁世凱代之以一部新的法律:《中華民國約法》。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可連選連任。從此,袁世凱獨裁有了合法的外衣。

在此之前,就有人反對過袁世凱,如白朗起義。但終因各種原因,起義於1914年8月失敗。

二、青島戰役:一場被忽略的戰役

就在起義軍被鎮壓之後不久,中國大地上又上演了一場“日俄戰爭”的翻版:青島戰役;日德之間在齊魯大地上大打出手。

此前,兩國矛盾就由來已久。在一戰之前,因為德國在山東大肆擴張,這引起了日本的不滿。為緩和矛盾,德國表示可以將所佔地歸還中國,日本也必須按照同樣的方法執行。二者就這樣爭執不下。於是日本趁著德國在歐洲戰場無暇東顧之期,準備強行佔領青島。英國也趁機和日本在遠東聯合,企圖從中分得一羹油水。

▲青島戰役中日軍使用的四五式榴彈炮

1914年9月2日,4.5萬日軍在飛機和多種火炮的配合下在山東龍口登錄。15天之內,相繼佔領了黃縣、即墨等多個地方和膠濟鐵路沿線多個城鎮,直逼青島。由於德軍守備不足,北線的日軍很快就擊潰了德軍。該支部隊後來向李村進軍,與南下的日軍匯合。另一路日軍則從仰口灣登陸。此時的北洋政府如同日俄戰爭時期的清廷一樣,保持中立,並劃歸地方作為兩國的交戰區。26日,日軍開始向青島外圍發起進攻,並佔領多處德軍外圍陣地。

由於日軍從海陸兩方面進攻,導致德國腹背受敵。經過多時的戰鬥,德軍漸漸處於劣勢;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德國的多個炮臺被摧毀和佔領。戰至11月7日,日軍接受了德國的投降,並佔領了青島。這一問題後來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政府直到1922年才收回該地。

▲德軍被摧毀的要塞大炮

三.護國運動:推翻封建帝制!

北洋政府在外不敢得罪列強,在國內又做些什麼呢?袁世凱在公佈新憲法之後,權力慾望越來越大。所以,到了1915年,就忙著為稱帝做準備了。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建立中華帝國,接受了皇帝的尊號,並宣佈次年改元,稱為“洪憲元年”。

袁世凱的這一做法自然引起了多數人的不滿。所以到了25日,雲南率先宣佈獨立,並組成了“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就在同年,《青年雜誌》創辦,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

1916年1月16日,護國軍和北洋軍在四川發生激戰.27日,貴州宣佈獨立,並派出軍隊配合蔡鍔作戰。戰至3月底,北洋軍終因傷亡過重,無力持續戰鬥下去,四川一役結束。在湖南一線,1916年1月下旬,王文華帥護國軍進入湘西之後,就已不可擋的士氣攻克多地,並於3月底擊潰北洋軍。在雲南廣西一帶的戰鬥中,李烈鈞部與龍濟光部戰至3月初,已處於膠著狀態。就在此時,陸榮廷宣佈廣西獨立,護國軍趁機發起進攻,最終取得了勝利。此後,不斷有省份宣佈獨立。袁世凱見大勢已去,只好取消帝制,於當年6月憂憤而死。

四、護法運動:爭取民主!

袁世凱雖死,但局勢仍不太平。護國運動後,軍閥集團陷入了不斷的內鬥中。經過“府院之爭”,段祺瑞實際掌權,又通過對張勳復辟的討伐,贏得了“再造共和”的美譽。但“再造共和”的他卻無意於恢復共和體制,所以拒絕恢復《臨時約法》的他又遭到了來自革命黨人的討伐,史稱“護法運動”。

1917年7月17日,孫中山抵達廣州;21日,程璧光率領艦隊南下,表示支持護法運動。8月25日,響應號召的各方在廣州召開大會。9月10日,孫中山正式就任大元帥。10月,護法運動正式開始。在過程中,和、戰反覆;各軍閥互相爭鬥、破壞宗旨。他們藉著護法的名義不斷搶佔地盤,還不斷排擠孫中山。逸仙看清現實之後,於1918年5月離開廣州去往上海,護法運動終成泡影。

▲身著戎裝的孫中山

就在這一年,李大釗發表了一系列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一個全新的時代悄然拉開帷幕。

縱觀一戰的幾年時間,中國的國內局勢充滿了動盪。但就在這動盪的過程中,新的思想出現,無數仁人志士依舊為著民主、獨立和富強的中國而奮鬥。中國就在這樣的局面中緩慢地前行著。


WarOH協虎


一戰的爆發時間是一九一四年,終止時間是一九一八年!

一九一四年的中國剛剛結束了傳承了中華民族四千多年的君主制時代,迎來了民族史上一個嶄新的共和時代。

它正處在一個大清王朝結束之後的巨大混亂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不約而同的迎來一場大的動亂。

東漢結束之後的三國動亂時期,李唐王朝結束之後的五代十國的大動亂時期。

而現在的大清王朝結束之後,又是迎來一個大動亂。

其實大清王朝的終結,還是比較溫和的,它與起義的革命黨人達成了權利移交的和平過渡的方式。

大清王朝結束後的中國依然是一個動亂不堪的中國。

既有南方的革命黨,又有傳統的保皇派,還有一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體系!

若論理想主義應該是南方的革命黨人,但若論實力派那就的說是北洋軍閥了!

北洋軍閥脫胎於原清廷最有實力的新軍,它是屬於國家的正規軍隊體系,又聘請外國的教習做顧問,實力自然是非同一般。

而南方的革命黨人基本是靠野路子起家,實力當然不能同北方的北洋政府相提並論!

北洋政府的掌門人是袁世凱,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爭議比較大的一個人物!

袁對待下屬其實還是挺厚的,與其說是為了收買人心,那也總比那些殘暴不仁為人苛刻的宵小之輩要強吧?

他其實還是比較有治國手腕的,而且思想也並不守舊。

最不該的是做了一件企圖稱帝的蠢事。

本來流行中國四千多年的君主制已經被徹底推翻,實行民主共和制,從而代表了新時代的到來。

偏偏這個老昏頭又要回歸到舊的體制上去。

當時的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實行了民主共和制,或者是君主立憲制。

偏偏他又還想恢復家天下!

雲南的蔡鍔將軍首先起兵討伐,緊跟著四川、湖北、江西等省也紛紛獨立。

隨後那些他平時對待不錯的下屬也紛紛反水、落井下石。

最後老袁在做了83天的洪憲皇帝之後,因惱恨交加病重身亡!

一九一六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註定要發生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就是袁世凱夢想稱帝遭到了全國民眾的一致反對,本來他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競選總統。

但他不滿足,他還想當終身大總統。

終身大總統的目的達到了以後,他又想獲得指定下代總統候選人的權利。

指定總統候選人的權利通過以後仍不滿意,最後乾脆想一步恢復帝制。

真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東方中華不敗


其實,我國導演完全可以拍點這方面的電影,像澳大利亞的奇襲60陣地,韓國拍的登陸日,以點概面,中國畢竟是反法西斯的同盟國,也是受害國,完全可以通過電影來表述我國為一戰,二戰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受到的傷害!



一戰(1914年——1918年)期間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期間中國大事可以概括為:

①1914-1916年袁世凱復闢,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與之進行復闢帝制與反覆闢鬥爭;

②1916.6-1917.7北洋軍閥內部“府院之爭”,大總統黎元洪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爭權,實質是日美爭奪;

③1917.7-1918.10代理大總統馮國璋與總理段祺瑞爭權,中國陷入軍閥混戰。

注:一戰時中國沒有直接參戰,但是有十餘萬勞工赴歐洲參與了挖築工事等活動。


英俊偉岸的飯飯大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於1914年7月28號,結束於1918年11月11號,在這4年3個月中,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續近千年的封建制度和皇帝制在這個時候隨著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下臺而宣佈終結,中國正式步入民主時代,史稱“民國”。

當然這四年三個月中中國發生了很多的事情,我們肯定不能詳細的去說,這裡我就列出對中國的進程有影響的一些大事:

一、1914年

8月3號,白朗農民起義徹底失敗,白朗在魯山石莊與北洋軍戰鬥中陣亡。

此人憑藉一己之力拉扯起數萬人的隊伍,攻州克縣多達50餘座,先後同北洋軍隊二十多萬人展開戰鬥,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最後袁世凱依靠段祺瑞才將其徹底的擊潰。

8月3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北洋外交部通告各國不得在中國領土領海及英、法、俄、德、日等租借地交戰

8月6號,北洋政府就歐戰爆發發表中立宣言,公佈《局外中立條規》,正式宣佈中國不參與一戰,恪守中立

8月8號,日本軍艦出現於青島海面,同時日本拒絕中國限制戰區建議,企圖強行登陸青島

8月9號,北洋政府外交次長曹汝霖,向日本提議,如日本迫使“亡命亂黨”退離號本,可同意日本在青島登陸。

8月11號,外交部取消限制戰區建議

8月12號,英法德意美日等列強承認中國中立國的地位

8月13號,德國駐華代辦向外交部表示,願交還青島及膠濟鐵路。日駐華使館代辦警告外交次長曹汝霖,不準中國接受德國的建議。中國方面未作出任何回應

8月15號,日軍對駐華德軍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從日本和中國的所有水域撤走所有德國艦船,並在一個月內將膠澳的全部租借地交給日本,“無條件地,無償地”。德國未答

8月16號,孫中山改變在東北建立革命基礎的方針,轉註全力於江、浙與廣東。遂派“鄧鏗圖粵,夏之麒圖浙,復靈兄弟圖寧,互為犄角,策劃決定”。為便於統一指揮,又決定在上海設立總部,並派蔣介石和陸惠生前往籌辦。同時派遣三百多中華革命黨黨員從號本回國籌備起事。

8月20號,德國駐華公使照會外交部,請求禁止外國軍隊經過中國領土。中國方未同意

8月23號,外交部向德國駐華公使抗議德國以青島為作戰根據地,同日,日本對德宣戰,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封鎖了膠州灣海口。為了從德國口中奪取青島這塊大肥肉,在出兵之前,日本就為駐防青島的德軍修建好了戰俘營。為了這次戰爭,日本總共出動5萬兵力,而守衛青島的德軍(包括預備役國民軍、武裝起來的商人)總共加起來還不到5000人。

8月25號,日、英聯軍近百艘軍艦封鎖膠州灣,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反對,未果

8月28號,外交部抗議英國在威海衛、香港破壞中國中立,同時北京政府答應號本要求,撤走山東萊州駐軍。此外,中國境內首次空戰。日本“若宮丸”號運載艦運載4架作戰飛機前往青島,雙方為爭奪青島展開激戰。9月5號,日本2架飛機用炸彈擊沉一艘德軍佈雷艇。10月2號,德軍僅有的1架“陶柏式”飛機向日本軍艦投彈。13號,3架日機與德機在青島上空發生空戰,德機逃脫。

9月1號,日本公使會見袁世凱,聲明日本沒有佔領中國領土的企圖。

9月2號,日本藉口對德宣戰,派兵強行在山東半島龍口登陸,

9月3號,北京政府宣佈,劃山東省龍口、萊州及膠州灣附近地區為日德交戰區。同日,在山東龍口登陸的日軍,長驅直入,過平度,抵即墨,到膠州,很快佔據了濰縣,並沿膠濟線迅速向西挺進。且因日本在山東採取軍事行動,外交部照會各國使節,聲明不負完全中立的責任。

9月4號,德、奧兩國駐華公使向外交部抗議擴大山東戰區。

9月8號,中、俄、蒙代表在恰克圖舉行談判。自從外蒙宣佈“獨立”後,沙俄為控制外蒙,又不致引起國際干涉,力促中國承認外蒙“自治”。中俄雙方為此進行了長達1年多的談判。

9月13號,在龍口登陸日軍,繼侵佔平度、即墨、高密之後,於本日侵佔膠州

9月20號,孫中山在東京召集中華革命黨幹部會議,定青天白日滿地紅為中華民國國旗

9月21號,教育部通飭全國,要求學生慎守中國在歐戰中的中立態度,言論交際不可偏激

9月23號,英軍西庫斯聯隊900餘人也從嶗山灣登陸,侵佔李村。在此英日聯軍會合,完成了對青島德軍的陸上包圍。

9月25號,日本藉口對德宣戰,侵佔山東濰縣車站。袁世凱發佈祭孔“告令”,規定9月28日“舊曆仲秋上丁”,中央與各地方一律舉行“祀孔典禮”

9月26號,北京外交部向駐京日使提出抗議。日使複稱:膠濟鐵路系德國財產,故按站佔領。同時日德激戰一天,德軍敗走,浮山和孤山失守,德軍失去了控制青島市內的制高點,預示著德軍全面退守主防禦線堡壘一側,日德戰爭第一階段結束。

9月28號,日使據外務省訓令照會北京政府,日軍將佔領膠濟鐵路全線,並由日本經營管理。同日,袁世凱率各部總長、文武官吏,著新式祭服,在北京孔廟舉行“秋丁祀孔”禮。

9月29號,中國駐日公使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未果

10月1號,外交部通告日本、德國駐華公使,要求約束其在華的軍事行動。

10月4號,北洋政府將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設京兆尹,轄20縣

10月5號,日本答覆外交部,謂凡德國在東方所有的權利,日本均可以武力獲取。同時參政院就日軍侵佔膠濟鐵路一事,向政府提出質詢,並請求向日本、英國抗議。

10月6號,日軍侵佔濟南車站,膠濟路全線遂為日軍控制。袁世凱命中國駐軍撤出沿線地區。

10月7號,外交部再次向日使抗議日軍非法侵佔膠濟鐵路。

11月5號,中華革命黨人洪兆麟在廣東惠州舉兵反袁,龍濟光派軍警鎮壓。失敗逃亡香港

11月7號,日英聯軍攻佔青島,德軍投降,青島徹底被日軍控制,德軍在青島所有權益歸屬日本

11月11號,中華革命黨廣東負責人朱執信在順德縣舉兵討袁,攻佛山。龍濟光派大隊至,黨人撤退

11月23號,袁世凱以近日有人倡“歸政清廷之說”,通令各省,嚴禁復辟邪說,如有“紊亂國憲者”,照內亂罪嚴懲

11月29號,袁世凱令內務部將上書主張復辟的國史館協修宋育仁押解回籍

12月6號,山東省各界推定代表上京請願,要求北京政府交涉撤退膠濟路日軍

12月23號,袁世凱在天壇舉行祀天禮。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穿起龍袍,率文武百官在北京天壇舉行祀天典禮,袁世凱的皇帝夢終將開啟

12月24號,天津造幣廠開鑄袁世凱頭像銀幣

12月28號,約法會議通過《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改為10年並可連任,繼任人由現任總統推薦

12月29號,世凱公佈28日約法會議通過之《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該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且可連任,繼任人由現任總統推薦三人,將其姓名親書於“嘉禾金簡”,密藏石室,屆時交付選舉。同時,北京農商部頒佈《交易所條例》。為在中國境內設立證券交易所提供了法律依據。

總結:

1914年的中國註定是個極其羞辱的一年,德日兩個列強竟然在中國的家門口打起了戰,而這場戰役竟然是為了解決屬於中國領土青島的歸屬權,這一切似乎都與中國沒關係,即時德國當時願意將青島還給中國,但是中國外交部居然不敢要,最後還劃山東省龍口、萊州及膠州灣附近地區為日德交戰區,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兩國在自己的家裡打起架啦,這種屈辱我們註定是不能忘記的。而這一年,北洋政府的首領袁世凱關心的不是德日戰爭,也不是想著恢復國內的經濟,發展國內的軍事力量,而是想著做皇帝,12月23號,他穿起了龍袍,率領著所謂的文武百官在北京天壇開啟了祀天典禮,而在這不久,11月7號日英兩國才剛剛佔領青島,膠濟鐵路還依然被日軍佔據著,可是袁世凱什麼也沒做,他依然自私的在做著自己的皇帝們。

二、1915年

1月6號,袁世凱頒佈《權度法》、《權度營業特許法》。規定以舊度量衡為甲制,萬國權度通製為乙制

1月7號,外交部照會英日兩國公使,聲明取消山東戰區,請撤退該國軍隊,以尊重中國中立。日本仍不撤兵

1月18號,日本駐京公使日置益以陰謀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面遞袁世凱。“二十一條要求”共分五號,主要內容有:第一號四條,要求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並加以擴大;第二號七條,要求承認日本在南滿(東三省南部)和東蒙(內蒙古東部)的特殊權利,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和南滿、安奉兩鐵路的期限都延長到九十九年;第三號二條,要求合辦漢冶萍公司,附近礦山未經公司同意,不准他人開採;第四號一條,要求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給他國;第五號七條,要求中國政府聘用日人為政治、財政、軍事顧問,中日合辦中國警政及兵工廠,將武昌與九江、南昌,南昌與杭州,南昌與潮州間的鐵路建築權讓給日本,日本在福建有投資、築路和開礦的優先權。

2月2號,中日就“二十一條”開始談判。中方代表為外交總長陸徵祥、次長曹汝霖;日方代表為公使日置益等。在日方相逼之下,中國政府節節讓步。至4月26日,中日雙方共進行了24次談判,日方基本上堅持原意,對中方所提修正方案多不應允。

2月11號,中國留日學生千餘人,抗議日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同時北京英記者端納(澳洲籍)設法獲得“二十一條”原件,並向國外公佈。

2月17號,中國報界披露“二十一條”全文。舉國憤慨,並爆發大規模的抗議,

3月8號,恰克圖會議議定中國與外蒙邊界線

3月10號,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向中國出兵

3月11號,日本頒佈南滿駐軍出發令,正式開啟對中國的侵略行為

3月14號,日本派兵3萬來華,外交部向日本公使提出抗議。未果

3月18號,袁世凱的造法機關約法會議閉幕。該會從1913年3月18日開幕後,曾先後議決《中華民國約法》、《修正總統選舉法》、《國民會議組織法》等,為袁世凱建立獨裁統治製造法律根據。

3月19號,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館開幕。美國政府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的竣工,定於1915年2月舉辦國際物產博覽大會。本日,中國展覽館建成開幕。中國館以濃郁的東方特色,受到外國人士好評,並被大會文藝審查部授予頭等大獎。博覽會結束後,東道國要求保留該館,後經中國政府同意,照原樣移建於舊金山市金門大橋公園內。中國參展的產品,特別是絲綢、瓷器、茶葉等,在博覽會中出盡風頭,奪獲各類獎章共計1,200多枚,其中金牌258枚。和其他參賽國相比,“我國尚在最優之列”。中國產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勝,一度刺激了中國實業的發展。同日,袁世凱召開對日會議,段祺瑞主張採取強硬態度。

3月23號,袁世凱會晤美國公使苪恩施,談中日交涉情形,希望美國政府相助。美國政府答應幫忙

3月24號,上海4萬人在張園召開反對“二十一條”大會,併發起抵制日貨運動。

4月1號,上海掀起震動全國的儲金救國運動。一名愛國志士在《申報》上倡議開辦救國捐,並自願捐獻財產1/10。此議一披露,響應者紛紛聲援,虞洽卿等人計議在滬成立救國儲金團臨時通訊處。4月7日,召開成立大會,宣佈該團以中華國民協力保衛國家為宗旨,預定籌集儲金5000萬元,專備國家添設武備之用。會後,通電號召“各省各埠,請商會發起,冀達人人愛國,人人輸金之目的”。上海的倡議在全國迅速引起強烈反響。4月8日,天津總商會率先響應,成立儲金會分事務所。4月9日,上海救國儲金會開始接收儲款。到中國銀行交款者絡繹不絕。銀行所得儲金與日俱長。到第五日,即得25386元。

5月7號,日本向袁世凱政府發出關於“二十一條”的最後通諜,限48小時內答覆。

5月9號,史稱“五·九”國恥,這一天袁世凱政府承認日本提出之最後通牒。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後,從2月2日到4月17日,中日“二十一條”交涉共舉行二十四次。4月26日,日方向外交部提出最後修正案二十四款。5月7日,日本致外交部最後通牒,限四十八小時內——9日午後6時以前答覆。5月9日,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竟無恥接受日本妄圖變中國為其獨佔殖民地的“二十一條”,只是對第五號中五項提出“容日後協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瘋狂侵略和袁世凱的賣國,激起全國規模的反日愛國運動。全國教育聯合會規定各學校以每年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北方各省也以日本提出最後通牒日期5月7日為國恥紀念日。

5月13號,漢口日僑準備舉行提燈慶祝會,當地愛國青年阻止,全市商店熄燈停止夜市。中日商民衝突、搗毀日本商店。

5月25號,由外交總長陸徵祥與日本駐京公使日置益簽署“二十一條”草約及換文。計條約二件:《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換文十三項。6月1日經袁世凱批准,8日在日本東京換文。

5月31號,段祺瑞請辭,袁世凱任命王士珍署陸軍總長。

6月1號,中、俄、蒙協約簽字。中、俄及外蒙古之恰克圖會議,自去年9月開始,歷時九個月,至是日結束,《中俄蒙協約》正式簽字換約。共二十二條。其要點為:外蒙古承認1913年11月5日中俄聲明文件;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等。9日,外蒙古庫倫活佛宣告取消獨立;12日,袁世凱冊封其為外蒙古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汗,任徐紹楨、榮勳為冊封專使。

7月1號,袁世凱令參政院推舉中華民國憲法起草委員,制定憲法。3日,該院推定李家駒、梁啟超、楊度、施愚、嚴復、汪榮寶、達壽、馬良、王世澂、曾彝進等十人為委員。

7月13號,水火交加,廣州千年大災難。珠江上游堤圍崩決,廣州發生空前特大洪水災。14日下午,正當水位最高之時,廣州十三行一帶不慎失火,禍及專售火油、汽油、火柴等的同興街。火種一到,油箱爆炸,油浮水面,火隨油流,所到之處燃起熊熊烈火,四處蔓延,不可遏制,火勢更借珠江上首尾相連結的船艇蔓延至河南大基頭,珠江兩岸頓成一片火海。大火足足燒了一天半。據統計,廣州居民死傷在3,000人以上,房屋損毀2,000餘間,財產損失達白銀200餘萬兩,為廣州曠古未有之浩劫

8月1號,全國銀元市價統一,以袁世凱頭象銀元為新幣。

8月14號,“籌安會”成立。楊度串聯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及嚴復,發起組織“籌安會”,並聯名通電各省,發表宣言,大力讚揚君主制度,同時電請各省將軍、巡按使及各團體選派代表到京,共同討論國體問題。10日,袁世凱憲法顧問美人古德諾在《亞細亞日報》發表《共和與君主論》一文,力言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19日,籌安會發布啟事,謂推定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為理事。23日,籌安會宣告成立,通電謂從學理上研究君主、民主在中國孰為適宜。24日,籌安會公然通電各省將軍、巡按使派代表來京討論國體問題。29日,籌安會發表第二次宣言,謂全體一致主張君主立憲。在籌安會鼓吹下,各省袁派官僚、軍閥紛紛派代表到京請願改行帝制。

8月15號,蔡鍔赴天津與梁啟超密商反袁。20日,梁啟超在《大中華》雜誌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反對變更國體,要求袁世凱以共和之名,行專制之實。

9月1號,參政院代行立法院開會。是日,有自稱山東、江蘇、甘肅、雲南、廣西、湖南、新疆等省代表呈變更國體請願書。6日,袁世凱派政事堂左丞楊士琦在代行立法院聲明變更國體應“徵求多數國民之公意”。20日,參政院議決請政府於年內召集國民會議,解決國體問題。26日,籌安會副理事長孫毓筠密電各省將軍、巡按使等,提出包辦選舉國民會議辦法。

9月19號,19日(八月十一日癸丑),梁士詒等在北京發起“全國請願聯合會”,推定沈雲霈為會長,那彥圖、張鎮芳為副會長。並向參政院請願組織“國民代表大會”,投票解決國體問題。

10月2號,英國公使會晤袁世凱,表示英國贊成中國實行帝制。

10月6號,參政院在請願聯合會的催促下,議決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決定國體問題,並通過“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8日,袁世凱公佈《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25日,各省選舉代表,袁的親信操縱選舉。28日起,各省“國民代表大會”開始“國體”投票,11月20日即告完成,代表票數1993張,全體“贊成”君主立憲,並以同樣的詞句委任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

10月28號,駐京日使聯合英、俄兩國公使至外交部勸告展緩變更國體。11月1日,法使勸告展緩變更國體。4日,日代公使請外交部解釋國體問題。11日,英、日、俄、法質問外交部,變更國體能否延期。

11月6號,外交總長陸徵祥與駐京俄使庫朋斯基在北京簽訂《呼倫條約》,承認呼倫貝爾之特殊地位及俄國在該地區之特殊利益。

11月7日,朱啟鈐、梁士詒等密電各省:日、英、俄國公使勸告為干涉內政,請速辦推戴事宜。

11月20號,刺刀下的民意投票。全國各省國民代表大會國體投票,在各地軍政長官親臨監督下全部結束。上月25日,全國各地開始選舉國民代表,從28日起陸續舉行國體投票。投票地點按規定設在將軍或巡按使公署內,將軍和巡按使是法定的投票監督人。會場內外佈滿軍警,票面只印“君主立憲”4字,令投票人寫上“贊成”或“反對”字樣,再簽上自己的姓名。投票前每個代表發大洋500元,將軍或巡按使還要發表演講,痛詆共和,稱頌君主立憲。各省分別舉行集體投票後,將選票送至北京彙總,由參政院舉行總開票,統計票。各省並推定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

12月5號,中華革命黨人策動肇和軍艦起義,炮擊上海製造局。陳其美集眾起義。袁軍大隊來攻,旋皆敗。

12月12號,袁世凱通電全國,正式宣佈接受帝位,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袁世凱事先已與清室達成協議,用優待條件換取清室聲明擁護他當皇帝。昨日上午,參政院舉行“團體投票”總開票,各省代表1,993人全票通過君主立憲,並一致上推戴書:“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並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於皇帝,承天建極,傳萬世。”袁世凱假意推辭,參政院竭力推戴,袁世凱“只好俯就民意。”13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文武百官朝賀,下令把總統府改名新華宮。決定從明年起,廢除民國年號,改為“洪憲元年”。並特設“帝制大典籌備處”,趕製御座、龍袍、御璽、金印等。為籌辦明年元旦的登基大典,所費竟達2,000萬元。15日,日使聯合英、法、俄、意公使至外交部第二次勸告緩改國體。16日,申令清室優待條件永不變更。17日,《政府公報》自是日起改大總統命令為“政事堂奉策令”。18日,將原總統府改稱新華宮。19日,正式設立大典籌備處。20日,申令以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為“嵩山四友”。21日,特任陸徵祥為國務卿,封龍濟光、張勳、馮國璋等四十九人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22口,申令永遠革除太監,改用女官。23日,復封劉冠雄、張作霖等七十餘人爵位。31日,申令改明年為洪憲元年,積極佈置登極醜劇。

12月13號,駐京日使因袁世凱改行帝制照會外交部,要求至15日為誠意滿足之答覆。

12月15號,日、英、俄、法、意五國公使提出第二警告,聲明對改變國體持靜觀態度。同日,袁世凱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

12月25號,蔡鍔等宣告雲南獨立。先是,蔡鍔於19日潛赴昆明,聯合唐繼堯、李烈鈞等共同發動反袁。25日,蔡鍔、唐繼堯、戴勘等通電宣告雲南獨立,反對袁世凱稱帝,並組織護國軍,擬分三路向四川、貴州、廣西出兵討袁。同日,朱德在滇南蒙自誓師討袁。

總結:

1915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主要發生了三件大事,分別是“二十一條”協議的簽訂、袁世凱稱帝和蔡鍔等人發起的護國戰爭。“二十一條”協議的簽訂可以說我們國家最屈辱的一個協議,日本對中國領土的狼子野心可謂是昭然若揭,最可惡的是袁世凱最後簽下了這個最為恥辱的協議,這裡固然有著當時我們國家弱小的緣故,但是再這麼說袁世凱也要負上很大的責任,同時在簽訂這個協議之後,袁世凱也開始了自己稱帝的路程,12月12號,在經過長達幾個月的“勸進”鬧劇下,袁世凱正式通電全國,接受帝王,並改中國民國為“中華帝國”,改年號為“洪憲元年”,並開始了“封爵”的鬧劇,封龍濟光、張勳、馮國璋等四十九人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並同時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場鬧劇也只是維持了83天,袁世凱的皇帝夢最終會破碎。而在袁世凱稱帝之後的不久,也就是在12月25號的時候,蔡鍔等人宣佈雲南獨立,並聯合唐繼堯、戴勘等發起了護國戰爭,之後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佈獨立,這場戰爭最終促使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

三、1916年

1月1日,31日,袁下令翌年(1916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於1月1日即皇帝位。

1月3日,在護國戰爭和列強的壓力下,袁世凱下令對外仍稱民國,對內則書“洪憲

1月5日,袁世凱頒佈討伐令,對雲南護國軍正式用兵。北洋軍和川、湘、粵等省軍隊共約8萬人,從川、湘、桂三路攻滇,第1路司令馬繼增率北洋陸軍第6、第3、第20師各一部及部分混成旅,由湘西經貴州從東面攻入雲南,第2路司令張敬堯率北洋陸軍第7師和第3、第6、第8師各一部,與駐川北洋軍和川軍會合由北面進攻雲南。曹錕任第1、第2路總司令。第3路為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雲南查辦使龍覲光部由粵經桂入滇,襲擾護國軍後方。

1月10日,參政會奉請袁世凱速正大位

1月16日,蔡鍔率護國軍討伐袁世凱,1916年1月16日,蔡鍔提前向四川瀘州進發。出發之際,他發表《告滇中父老書》,表示要“竭股肱之力,濟之以忠貞,以求勿負我父老之厚望”,並率全體官兵宣誓,誓詞為:“誰捍牧圉?日維行者。與子同仇,不渝不捨。嚴爾紀律,服我方略。伐罪弔民,義聞赫濯。汝惟用命,其功懋懋。違亦當罰,欽哉違諼。”1月21日,護國軍進駐敘州城。17日,護國軍左翼劉雲峰兩支隊已進抵駐川北軍川南鎮守使伍祥禎旅高的新場附近。17日晨,首戰告捷,逼敵退守燕子坡。18日晨,劉部向橫江挺進,當時11時佔領橫江。19日,劉部乘勝向安邊前進。守敵高踞峰巔,以機槍、大炮嚴密封鎖江面。劉雲峰自率主力從上游羅東地方渡江,直插安邊後方。下午23時半,劉督隊蜂擁登山,直撲守敵之背,擊斃敵軍營長戴鴻智一員,殺傷敵兵、繳獲軍械無數,次日晨攻佔通往敘州的要津。安邊伍祥禎棄敘州城而走。漢軍統領張佔鴻敗歸敘城,見伍祥禎已去,也率殘兵一走了之。21日夜10時,劉雲峰率部進取敘州,取得護國戰爭第一個重大勝利。22日,四川將軍陳宦急忙懸賞50萬元,命馮玉祥率兩個營瀘州出發攻敘東,敗將伍祥禎率殘部回攻敘北,朱登五統漢軍攻敘西,由瀘州派兩營繞攻敘南,企圖奪回敘州。26日,劉雲峰命鄧泰中支隊開赴敘北宗場迎擊伍旅,27日戰於鬥牛巖,30日再戰於宗場,將敵全數擊潰,楊蓁支隊開赴敘東,31日與馮旅相遇,大戰三晝夜,擊殺、溺斃捕獲敵軍無數,馮玉祥率殘部遁去。南路敵軍見北、東兩路連遭慘敗,不戰而退。

1月21日,外交部通告各國駐華公使:袁世凱暫緩登基

2月23日,雲南起義後,日本改變初衷。19日,日內閣通過一項決議,要求袁世凱不得忽視“南方”動亂而實行帝制。21日,日政府表示,袁若不延緩帝制,日本將出兵中國,並承認南軍為交戰團體。袁世凱腹背受敵,懾於威脅,被迫於本日下令緩辦帝制,並且撤消了大典籌備處。

3月10日,馮國璋等5人聯合發電給袁世凱,迫其退位,取消帝制。

3月15日 廣西宣告獨立,並通電加入反袁行列。

3月17日,護國戰爭中蔡鍔大敗張敬堯,1916年3月17日,蔡鍔對瀘州發動第三次攻擊。 其中路為顧品珍梯團,左路為何海清支隊和劉存厚部,右路是這次反攻的主力,由白節灘向牛背石、納溪及藍田壩前進,以掃清長江南岸為目的,參戰部隊為趙又新梯團的金漢鼎、朱德支隊和義勇隊的張煦、廖月疆支隊,朱德支隊擔負主攻任務。

17至23日,三路護國大軍連日激戰,大獲勝利。中路顧品珍梯團20日夜襲成功後,先後攻佔金盤山、鷂子巖等地,擊落敵人偵察飛機兩架, 殺傷逆敵共約500餘人,正面之敵已無反攻之勇氣。左路何支隊和劉存厚部分別收復了江安和南溪。右路金支隊連克沙山、牛背石,前鋒直趨雙河場;朱支隊更是長驅百里,直插張敬堯的大本營瀘州。其先頭部隊甚至到達距離瀘州僅僅十餘里地的南壽山附近。張敬堯損兵折將,一面收縮戰線,放棄安富街、納溪等城鎮,於雙河場、棉花坡南壽山一帶專務“固守”;一面飛電各方,請“火速分兵援瀘”。護國軍度過了出征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3月22日,洪憲垮臺。袁世凱宣佈撤消帝制。次日,頒佈廢止“洪憲”年號,仍以本年為民國五年。在舉國討袁的形勢下,廣西宣告獨立,北洋軍閥內部也分崩離析,徐世昌告老“退休”,段祺瑞冷眼旁觀,馮國璋則聯合北洋軍閥中的4省將軍,密電袁世凱“取消帝制,以安人心”。日本公使公開表示承認西南護國軍為交戰團體,日、英、俄等5國又提出口頭警告。財政也瀕於破產。於是,他召集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等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撤銷帝制,並致電護國軍要求停戰議和。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反對聲中被迫取消帝制。流亡日本堅持反袁鬥爭的孫中山等在東京召開“帝政取消一笑會”以示慶賀。

3月25日,袁世凱下令朱啟鈴將皇室推戴書退還參政院。

3月26日,護國軍提出停戰條件,要求袁世凱即日退位。

4月14日,蔣介石率領革命黨人佔領江陰,並發表《江陰獨立宣言》。

4月20日,溫州外海面,北洋海軍護航艦撞沉一艘運兵船,釀成重大事故。廣東獨立後,袁世凱令海軍總長劉冠雄率北洋軍由海路南下平定“內亂”。15日,海軍部扣留招商局“新裕”、“新唐”、“新銘”、“愛仁”4艘輪船,運載第十二師一部南下。“海容”、“海圻”號護航。本日,艦隊駛至溫州外海面,遇上大霧。“新裕”輪被“海容”號軍艦撞沉,船上700多名官兵及船員20餘人被溺斃,軍餉10萬元沉入海中。其餘各艦23日抵達福建。

4月21日,袁世凱公佈政府組織法,下令恢復責任內閣制。

5月7日,已獨立的滇、黔、桂、粵四省都督以護國軍軍政府名義宣佈,為統一對袁軍事和籌劃建國方案計,特暫設一軍務院,直隸大總統,指揮全國軍事,籌辦善後庶政。院置撫軍若干人,用合議制裁決庶政。其對外交涉,對內命令,皆以本院名義行之,俟國務院成立時,本院即裁撤。

軍務院於5月8日在廣東肇慶成立,唐繼堯任撫軍長,岑春煊任撫軍副長,梁啟超任政務委員長。正式宣佈黎元洪為中華民國大總統。5月9日通告各國公使、領使:“以後除地方商民交涉,照例仍由各該省軍民長官與各國駐近該地各官廳就近辦理外,其中央外交事務,一概改由軍務院辦理。”從內外兩方面否定了袁世凱政府的合法地位。 11日,軍務院發佈第二號佈告,宣佈“此次舉義之真精神,一言蔽之曰:擁護約法而已”。號召“各省國會議員迅速籌備集會程序及地點,俾一切問題得以解決,各種法定機關得以成立”。次日,針對馮國璋否定“約法”的謬論,梁啟超再次聲明:“約法”者,民國之生命也。項城毀之,國人爭之。國人以愛護“約法”,故不惜糜頂踵以為之殉。項城雖自絕於“約法”.而“約法”未嘗因此而損其毫末也。項城所以失去總統資格,全因其犯“約法”上之謀叛罪、並非“約法”消滅,總統名義消滅,而彼之資格隨而消滅也。

5月18日,辛亥革命黨人陳其美遇刺。陳其美,字英士。浙江吳興人。1878年1月(清光緒三年十二月)生。早年習典當業與絲業。1906年到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1908年奉派回國,往來滬、浙等地,聯絡黨人,策動革命運動。1909年至1910年,先後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報》、《民聲叢報》,進行革命宣傳。加入上海青幫,且為大頭目。1911年7月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被推為庶務部長。10月10日武昌爆發起義,發動上海商團、青幫及部分青年響應,上海光復後任滬軍都督。旋發起組織江浙聯軍,會攻南京。次年1月為派系權力之爭,令蔣介石派人刺殺在江浙一帶影響較大的革命黨人陶成章。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凱謀殺,陳其美任上海討袁軍總司令,失敗走日本。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任總務部長。此後不斷策動上海及江浙等地武裝討袁,屢起屢敗。1916年5月18日,張宗昌被袁世凱收買派人暗殺陳於上海寓所。

5月27日,張作霖僥倖躲過了日本刺客刺殺,安然無恙。去年袁世凱稱帝后,日本支持東北“宗社黨”的一派對積極參與袁稱帝活動的張作霖十分不滿,決定用暗殺手段除掉他,使東北成為“宗社黨”的天下。本月中旬,日本土井少將在奉天召集日方軍職人員,密商暗殺張作霖的計劃,決定由伊達順之助、三村預備少尉等組成的“滿蒙決死隊”執行殺張任務。5月27日,日本關東都督中村雄次郎赴奉天“訪問”,張作霖率其部下湯玉麟等乘馬車去車站迎接。在歸途經過小西邊門裡時,日本刺客三村豐等從窗口投出炸彈,但只炸傷了湯玉麟和一些隨從衛士。張作霖見此便舍車馳馬,並與騎兵衛士互換上衣,奔向軍署。在張經過奉天圖書館時,日本刺客又向他投出炸彈,但未中,刺客被炸死。事後張作霖對事件佯裝不知,未予追究。

6月6日,袁世凱病死北京,年58歲。雲南護國戰爭爆發後,西南各省及兩廣紛紛獨立。上月9日,陝南鎮守使陳樹藩宣佈獨立,並率兵進據西安,驅逐陝西將軍陸建章,自稱都督,這是北洋系統的將領首次公開倒戈。20日和29日,袁世凱的心腹陳宦、湯薌銘,先後宣佈四川、湖南獨立。袁眾叛親離,深感絕望,一病不起。本日,袁世凱在全國反袁呼聲中死去。臨終前,袁召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張鎮芳入府,口述遺囑,表示遵照約法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

6月7日,黎元洪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6月29日,北京政府聲明恢復1912年所定的《臨時約法》,並宣佈重開國會。同日,黎元洪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

7月6日,黎元洪重新任命各省軍政長官:奉天都督兼省長張作霖,吉林督軍孟恩遠、省長郭宗熙,黑龍江督軍兼省長畢桂芳,山東督軍張懷芝、省長孫發緒,河南督軍趙倜、省長田文烈,山西督軍閻錫山、省長沈銘昌,江蘇督軍馮國璋、省長齊耀琳,安徽督軍張勳、省長倪嗣沖,江西督軍李純、省長戚揚,福建督軍李厚基、省長鬍瑞霖,浙江督軍兼省長呂公望,湖北督軍王佔元、省長範守佑,四川督軍兼省長蔡鍔,陝西督軍兼省長陳樹藩,廣東督軍陸榮廷、省長朱慶瀾,廣西督軍兼省長陳炳焜,雲南督軍唐繼堯、省長任可澄,貴州督軍劉顯世、省長戴戡,直隸督軍兼省長朱家寶,新疆督軍兼省長楊增新,甘肅督軍兼省長張廣建。

7月12日,1,698名華工從天津大沽口乘船出發,開赴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至大戰結束,赴歐華工達20萬人,其中15萬人在法國境內。

7月14日,北京政府著手懲治帝制策劃操辦者。西南原提出一個懲治禍首名單,除籌安會“六君子”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和胡瑛外, 加上樑士詒、朱啟鈴、段芝貴、周自齊、張鎮芳、雷震春、袁乃寬所謂“七兇”( 合稱“十三太保”)。

段祺瑞起初不同意懲辦,主張將帝制派與被緝拿的國民黨人一起予以特赦。黎元洪認為不能將兩者混同起來,黎、段發生意見分歧。南方堅決要求懲辦,為了滿足要求,經多次磋商研究,北京政府於7月14日發表懲辦帝制禍首命令,將楊度、孫毓筠、顧鰲、梁士詒、夏壽田、朱啟鈐、周自齊、薛大可8人列為禍首,命令發表前禍首們早已逃之夭夭,只顧熬一乘車離京時在車站被捕。

8月1日,參眾兩院議員在北京眾議院舉行開幕式,名稱為國會第二次常會,到參議員眾議員456人。會場中,“議員彼此握手,頻語寒暄”,對國會的恢復,“不勝悲喜交集”。黎元洪、段祺瑞及其他在京閣員均出席

10月10日,黎元洪授孫中山以大勳位,授蔡鍔、唐繼堯、陸榮廷、梁啟超、岑春煊以勳一位。

10月26日,外交部抗議日俄無視中國主權,把松花江以南的北滿鐵路讓於日本。

10月31日,民國元勳黃興在上海病逝,終年42歲。

11月8日,蔡鍔病逝日本

11月19日,政學系形成。國民黨籍在京議員300多人,由李根源聯絡,本日召開政學會成立大會。該會的骨幹,多為原歐事研究會成員,他們支持段祺瑞對德宣戰的主張。此後,政學會成員與滇桂軍閥關係較為密切。國會解散後,該會停止活動。原屬政學會的楊永泰、張群、熊式輝等依附蔣介石,成為蔣手下大員和被稱為“政學系”的派別。

總結:

1916年,袁世凱的皇帝夢徹底破碎,各省紛紛宣佈獨立,又一個類似於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時代的到來,中國終於陷入了群雄混戰的時代。6月6日,袁世凱病死北京,終年58歲,從稱帝從退位,這短短的83天註定是袁世凱這位梟雄的最後的日子,他的皇帝夢也只做了83天,臨終前,袁召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張鎮芳入府,口述遺囑,表示遵照約法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之後張作霖、閻錫山、馮國璋、王佔元、陸榮廷、唐繼堯等日後的大軍閥也相繼登場,中國又一個混亂的時代也即將來臨。同時,在這一年中國雖然並未加入一戰,但是民國政府陸陸續續派勞工前往歐洲參戰,前期1,698名華工從天津大沽口乘船出發,開赴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陸陸續續赴歐華工達20萬人,其中15萬人在法國境內。也是在這一年,5月18號,上海督軍辛亥革命黨人陳其美遇刺身亡,10月31日,民國元勳黃興在上海病逝。11月8日,一代梟雄蔡鍔也病逝於日本。當然,在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對日後中國影響甚遠的事情,那就是11月19日,政學系形成,這個時候原屬政學會的楊永泰、張群、熊式輝等陸續依附蔣介石,成為蔣手下大員和被稱為“政學系”的派別,蔣介石也在日後依靠這些班底慢慢的掌控中國的“統治權”,併成為了日後大家所熟知的“蔣委員長”。

四、1917年

1月1日,胡適發起文學改良運動,針對文學遠離生活、充滿陳辭濫調的狀況,胡適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發表《文學改良爭議》一文。胡適認為,文學改良應從8個方面入手,即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欲語。他提出要以白話文學為中國文學正宗。在談及文學內容時,胡適認為真正的文學應“實與今日社會之情狀”。

該文與後來陳獨秀髮表的《文學革命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檄文。

2月1日,《新青年》刊載胡適白話詩8首,這是中國第一次發表的白話詩

2月18日,陳獨秀倡導文學革命,1917年2月18日,繼發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後,《新青年》再次發表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其向舊道德、舊文化開戰的態度更為明確,陳獨秀也開始擔當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主帥。

陳獨秀將中國“政治界雖經三次革命,而黑幕未嘗稍減”的原因歸結為“盤踞我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倫理道德文學藝術諸端,莫不黑幕層張,垢汙深積”。

為此,他“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

陳獨秀的文學革命三大主張是:“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將被時人推崇的明朝前七子、後七子和歸有光、方苞、姚鼐、劉大魁稱為“十八妖魔”,宣佈“願拖四十二生的大炮”,與之宣戰。

2月23日,副總統馮國璋入京,調停黎(元洪)、段(祺瑞)之爭。這次爭議史稱“府院之爭”,府院之爭指民國五年至民國六年(1916年至1917年), 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原第一任副總統黎元洪依法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段以北洋正統派首領自居,依附日本軍閥,掌握軍政大權,與黎元洪分庭抗禮。先是在國務院秘書長人選問題上,黎元洪和段祺瑞發生了爭執,最後由徐世昌出面了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宣戰這個問題上,雙方鬥爭更加激烈。

為了達到主戰的目的,段祺瑞將其手下的十幾個督軍叫到北京,組成“督軍團”,對黎元洪施加壓力,但未獲成功;後來段祺瑞又叫人寫了對德宣戰書要總統蓋印,黎元洪為了平息風波,勉強在文件上蓋了章。即使這樣,段祺瑞仍不滿足,在國會開會討論時,又大肆干涉,終於觸動了眾怒。

恰在這時,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準時機在這時下令撤銷了他的總理職務,段祺瑞憤然離京去津,並且根據臨時約法,總統無權撤銷總理職務,不承認黎的免職令。因一方為總統府,一方為國務院,所以它們間的爭鬥被稱為“府院之爭”。

3月14日,對德絕交。本月1日,1艘法國郵船被德國潛艇擊沉,船上450華工葬身海底。3日,北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對德絕交。本日,外交部照會德國駐華公使,宣佈斷交。同時宣佈收回天津和漢口的德國租界,解除中國境內的德軍武裝,停付德國賠款和欠款。對德國僑民則寬大處理,在各地各部門服務的德國人一律留用,德商可照常營業。

3月16日,北京政府接收天津德租界,更名為特別區,並收管上海、廈門等處德國商船。

3月18日,北京政府接收漢口德租界,改為特別區。

4月25日,段祺瑞推行宣戰政策,召集各省督軍在京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參戰問題。出席會議的25人中,17人贊成對德宣戰。段的主張在各省督軍中獲多數支持。中國正式參戰,並加入協約國

5月10日,公民團再次騷擾國會。眾議院開會,審查對德宣戰案。2,000多名無業遊民組成“陸軍軍人請願團”、“五族公民請願團”等,包圍眾議院,要求通過該案,否則不許議員離院。本月1日,段祺瑞召集國務會議,討論對德宣戰。倪嗣沖、張懷芝等督軍衝入會議廳,脅迫國務會議通過參戰案。段隨即率閣員直抵總統府,稱國務院已通過參戰案,請總統核准蓋印。但黎元洪以國會尚未通過予以推辭。段祺瑞遂授意陸軍次長傅良佐花錢僱用無業遊民,組成各類“公民團”脅迫國會。本日,“公民團”散發傳單,要求參戰,有的議員不接傳單,即遭毆打。在場議員大為激憤,要求段祺瑞到會。晚上19時半,段抵達眾議院,被議員留在院內不許離開,形成“公民”圍困議員、議員圍困總理的奇觀。晚21時,段祺瑞調馬隊驅散了“公民團”。

5月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的職務。黎元洪得到國會支持,又有部分直係軍閥相助,遂下令免去段祺瑞的職務,並任命伍廷芳代理國務總理一職。被免去總理一職後,段祺瑞憤然離京赴津。

6月14日,辮子軍開進北京城。張勳率“辮子軍”進北京城,黎元洪令大開中華門,以黃土鋪路,迎接張勳。張勳早有復辟清室預謀,各督軍要求解散國會而紛紛獨立時,他卻一直保持沉默。上月底他致電黎元洪,提出解散國會等要求,作為北上調停的條件。對時局一籌莫展的黎元洪於本月1日,特以大總統令形式,明令張勳進京調停。7日,張勳率“辮子軍”5,000人北上。8日至天津,又向黎元洪提出3日內解散國會、否則武力對付的條件。迫於壓力,黎元洪擬好命令,請代總理伍廷芳副署,遭拒絕。此後,黎元洪找李經義、王士珍等人副署,均遭拒絕。12日,黎元洪只好任命步軍統領江朝宗為代理國務總理,副署命令,正式宣佈解散國會。本日,張勳以“勝利者”的姿態,帶同一幫倡議復辟的人物進京。

6月24日,李經義宣佈就任國務總理,但聲明僅擔任3個月。上月黎元洪任命李經義為總理後,曾多次派人催促他上任。但各督軍宣佈獨立,李害怕惹禍,遂住進天津租界。14日,張勳帶“辮子軍”進京“調解”,李經義才同行進京。

7月1日,張勳擁清廢帝溥儀復辟,清廢帝復辟。溥儀發佈“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佈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會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為政務總長兼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復辟後的北京一片混亂。“辮子兵”在城內胡作非為,並禁止人們非議復辟,違者格殺勿論。在軍警強迫下,全城掛滿黃龍旗,還有些人用馬尾巴做成假辮拖在腦後。商店也停止營業,各報則全體停刊以示對復辟的抗議。

7月3日,段祺瑞馬廠誓師。段祺瑞在天津附近的馬廠組成“討逆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宣佈討伐張勳。討逆軍第八師誓師出發。張勳復辟後,總統黎元洪拒絕歸還大政,避居日本使館,特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勉其討伐復辟。而段祺瑞已達到借張勳之手逼黎下臺的目的,他於4日通電列舉張勳等破壞民國的8大罪狀,城內“辮子軍”一觸即潰,紛紛繳械投降。張勳逃入荷蘭使館。

7月5日,段祺瑞在天津宣告就任國務總理。次日,馮國璋在南京宣佈代行大總統職權。

7月13日,溥儀再次宣佈退位。12天的復辟鬧劇正式結束

7月17日,孫中山率軍艦抵廣州,開始護法運動。

7月21日,海軍總長南下護法。海軍總長程璧光、第一艦隊司令林保懌響應孫中山電邀,南下護法,率領10艘軍艦自上海吳淞口開往廣東,並發表《海軍護法宣言》,宣佈海軍討逆3大目標:“一曰擁護約法;二曰擁護國法;三曰懲辦禍首。”8月5日,艦隊抵達廣州黃埔。

8月14日,北京政府發佈大總統佈告,正式對德、奧宣戰。同時,以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派,以參戰為藉口,大借外債,購置軍火,裝備其嫡系部隊,準備發動內戰,討伐西南。

8月25日,廣州非常國會。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開幕,國會議員150餘人出席。會議由原眾議院議長吳景濂主持,自上月17日孫中山抵達廣州發出護法號召後,至本月中旬,抵粵議員已有130餘人,但仍不足法定人數,遂決定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成立軍政府,作為西南各省的中央政府。

9月10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

9月26日,廣州軍政府對德宣戰。

10月6日,湖南護法軍和北洋軍在湖南衡山、寶慶一帶展開戰鬥,護法戰爭正式開始。

11月4日,陸軍次長徐樹錚奉段祺瑞令,通知美國公使苪恩施,願出兵4萬赴歐,希望美國予以財政支持

11月22日,段祺瑞二次下臺。馮國璋批准國務總理段祺瑞辭。以英、美為靠山的馮國璋一直對段祺瑞的專制弄權甚為不滿。護法戰爭爆發後,他力圖藉助南方勢力擠走段祺瑞,奪得北京政權,便提出“和平統一”的主張,並指使湖南前線的直系將領停戰撤兵,致使北洋軍失利。段祺瑞被迫於15日和20日兩次提出辭呈,馮國璋準其辭。30日,任王士珍署國務總理,重新組閣。

12月26日,中國當局出兵鎮壓俄國革命黨人在哈爾濱建立的蘇維埃政權。

總結:

1917年,中國正式加入協約國,成為一戰中協約國集團的一員,同時在文學界和政界也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胡適發起文學改良運動開啟新文化運動,並在《新青年》中發佈了白話詩8首,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發表的白話詩,同時2月18日,陳獨秀也加到了新文化運動的改革當中,同時在政界發生了後世最為知名的“府院之爭”,總統和總理段祺瑞的府院之爭,最終以黎元洪退位,馮國璋在南京宣佈代行大總統職權而結束。同時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爭鬥過程中,張勳的“辮子軍”藉著“調停”的藉口進入北京,並武力解散了國會,擁立溥儀復位,但僅僅只過12天,這場鬧劇並以失敗而告終,張勳逃入荷蘭使館。之後在7月17號,孫中山率軍艦抵廣州,開始護法運動,史稱“護法戰爭”,但由於孫中山的“護法軍”內部派系林立,西南實力派名為護法、實為爭奪地盤,結果可想而知,這次護法戰爭以失敗而告終。同時這一年還發生一件不太為後人所知的事情,那就是12月26日,中國當局出兵鎮壓俄國革命黨人在哈爾濱建立的蘇維埃政權。總的來說,1917年的中國,政界是處於極度的混亂當中,段祺瑞、馮國璋、黎元洪等北洋的政要一度都在上演著“上臺下臺”的“表演”當中,可以說也正是因為他們,中國徹底的錯過了近代最後一次可以和平統一的機會。

五、1918年

1月14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北京政府段祺瑞內閣追隨協約國的外交政策,拒不承認蘇俄。本日,北京政府派軍隊封鎖中俄邊境,阻絕中俄交通,以防範“過激黨人”。

2月26日,廣州軍政府海軍總長程璧光被朱執信派人刺殺於廣州市海珠碼頭。

3月5日,孫中山起用蔣介石。接到孫中山電召,蔣介石由上海到廣州。這是孫中山首次啟用蔣介石。去年9月20日,蔣介石寄給孫中山一份《對北軍作戰計劃》。10月,蔣介石又進《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引起孫中山重視。同日,廣州國會電巴黎和會各國代表,請將“二十一條”及段祺瑞與日本所簽訂的一切密約協定廢止。

3月7日,代總統馮國璋通電辭職,並電各省籌商解決時局辦法。同日,皖系軍閥的御用工具—安福俱樂部成立。段祺瑞為鞏固其在國會中的力量,從對日借款中取出80萬元,命其心腹徐樹錚幕後操縱,由王揖唐負責牽頭,組成安福俱樂部,目的在於操縱選舉、控制國會。該俱樂部於北京宣武門內安福衚衕,因“安福”詞義吉祥、易於上口而定名。

5月4日,孫中山辭去軍政府大元帥,護法運動失敗。

5月15日,周樹人首次用筆名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小說《狂人日記》

8月12日,新國會開幕。段祺瑞召集的臨參議院完成“造法”任務後,在段的親信徐樹錚幕後指揮下,安福系用政治脅迫、金錢賄買、偽造選票等手段操縱新國會議員選舉,結果大獲全勝。在當選的427名國會議員中,安福系竟佔384名。,新國會因被安福系控制,故被稱為“安福國會”。此後,段祺瑞通過王揖唐,按月津貼參加安福俱樂部的議員。

8月15日,日本宣佈出兵滿洲里。

8月19日,日軍5,000人由哈爾濱進駐中東路各站。

9月1日,前眾議院議長湯化龍在加拿大維多利亞港中華會館門前,遭國民黨人王昌行刺,身中2槍,當場斃命。

9月4日,徐世昌當選大總統。徐世昌在大總統選舉中,以425票壓倒多數當選。安福國會產生後,皖系認為合法倒馮的時機成熟,由國會提出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已屆期滿,應另行選舉。馮國璋在北京因處處段祺瑞掣肘,自知再當總統已無望,但又不願段祺瑞獨攬大權,於是提出下野,條件是段祺瑞同時下野。皖系內部認為,北洋分化為直、皖兩系,矛盾已深,段祺瑞若置馮國璋不顧而出任總統,必激化兩系矛盾,因此應推舉無兵權、又接近皖系的北洋元老徐世昌任總統。8月底,馮國璋、段祺瑞相繼通電下野。

9月10日,段祺瑞辭去國務總理職,由內務總長錢能訓兼代。

9月13日,北京政府外交部鄭重向日本公使聲明,日、俄如有售讓中東路協定,中國堅決不予承認。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總結:

1918年,這一年最重要的全球大事情,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最終以英法俄的協約國戰勝德奧的同盟國的結局結束,此次大戰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中國也因為在最後加入協約國而成為戰勝國之一。同時這一年,日本正式開啟了入侵東北的序幕,8月15日,日本宣佈出兵滿洲里,誰也不想不到日後的日本會對中國造成如此大的災難,只能說時也命也。此外,孫中山正式啟用蔣介石,蔣介石開始走向國民黨的高層位置,併為日後成為孫中山的繼承者打下深厚的基礎。


澳古說歷史


一戰時正是我國的北洋軍閥時期,直系皖系奉系幾大軍閥加西南各省軍閥正在互相混戰,忙的不亦樂乎,雖然名義上的北洋段祺瑞政府後期也宣佈加入協約國參加了一戰,但只是向歐洲戰場派出了大批勞工,並沒有派戰鬥部隊參戰!


天佑我中華7790127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結束於1918年,而這段時期的中國也並不安穩,正處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其中以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等為代表的北洋系,以張勳,康有為等為代表的復辟勢力還有以孫中山,宋教仁等為主的國民黨先後登場,他們互相角逐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年代大劇”!當然了在這其中更有蔡鍔,陳獨秀,李大釗等出彩的配角為這場“年代大戲”增添不少光彩。下面我便為大家講一講那段精彩的歷史……

1912年在孫中山,黃興等人領導的辛亥革命和袁世凱的威逼下,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之後孫中山遵照協議,宣佈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由袁世凱臨時大總統,於是歷史書上便有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這句話。袁世凱就任後,將首都由南京遷到北京,並改組政府,打壓國民黨,獨裁之心昭然若揭。

1913年,改組國民黨的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刺殺於上海火車站。宋教仁推行國會選舉,到各省演講宣傳國民黨,以此希望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能爭取到多數席位,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規定,國會選舉中獲勝的黨派首腦出任民國總理,組建內閣。因此在國會選舉中大獲全勝的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應該出任總理,組建內閣,這樣一來袁世凱的權力便受到了限制,由此引發了袁世凱的不安,最終宋教仁被刺身亡。同一年孫中山,黃興等發動第二革命,北伐討袁,但不久就失敗,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人逃亡日本,袁世凱以“叛亂”為由驅逐國會中的國民黨議員,強制解散國民黨,這一年陰影開始籠罩在中華大地上。


1914年,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行《中華民國約法》,強制解散國會,宣佈由其親信組成的“中央政治會議”代替國會行使立法權,規定國家廢除責任內閣制實行總統制,大總統為國家元首,總攬國家統治權,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這一年袁世凱大權獨攬,獨裁統治已成。

1915年春,袁世凱開始籌備帝制,同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皇帝尊號,宣佈實行君主立憲制,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廢除民國紀元,建立“中華帝國”。當然了也是在這一年,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列強無暇東顧的原因,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逼迫袁世凱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等喪權辱國的要求,雖然袁世凱因為某些原因不得已妥協,但袁世凱最終也並沒有全部答應下來,那時候的中國還很弱小,有些事情就算是皇帝也無能為力,只能說落後就要捱打!

1915年12月25日,在孫中山等人的領導下,蔡鍔,唐繼堯在雲南宣佈起義,反對帝制,出兵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後由於北洋軍在前線的不斷潰敗,最終袁世凱迫於內外壓力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但他仍居大總統,只不過之後廣東,陝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繼宣佈獨立。這一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憂憤而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黎元洪就任大總統,恢復了責任內閣制,皖系首領段祺瑞出任內閣總理,成為當時的實權派,但是黎元洪不甘大權旁落,於是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和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之間展開了權利鬥爭,史稱“

府院之爭”。

1917年5月21日,雖然總統無權撤銷總理,但黎元洪還是強行撤銷段祺瑞總理之職,“府院之爭”達到高潮,段祺瑞因此回到天津,揚言另組臨時政府,於是黎元洪在段祺瑞的壓力下,被迫同意辮子軍首領張勳入京調停。張勳入京後,在皇宮召開“御前會議”,再次強制解散國會並趕走黎元洪,請出溥儀,廢除民國紀元,改1917年為“宣統九年”,宣佈復辟。身在天津的段祺瑞見到利用張勳趕走黎元洪的目的達成,便組建了“討逆軍”,討伐張勳,張勳的辮子軍一觸即潰,討逆軍很順利的攻入北京,溥儀再次退位,張勳,康有為等外逃,段祺瑞重新擔任總理,掌握了政府實權,黎元洪通電全國,引咎辭職,直系首領馮國璋暫攝大總統之職。


1917年註定不是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情,在接連發生“府院之爭”,“張勳復辟”等醜聞後,尤其是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引起了孫中山等人的極大不滿,於是在7月,孫中山發表講話呼籲全國各界進步人士為護法而戰,在廣州發動了護法運動,只不過擁護孫中山的軍閥名義上支持他,暗地裡卻是各自爭地盤,最終孫中山認清現實,認為軍閥不可信,於1918年5月離開廣州,護法運動失敗。

也是在這一年北京大學裡有兩位普通而又特殊的學者正在宣揚一種新思想,他們不知道未來的道路如何,卻堅信未來可期,同一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他們指明瞭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積蓄力量等待爆發!他們就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1918年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矛盾逐漸加深,皖系引奉系入,徐樹錚又在天津誘殺了直系將領陸建章,再加上南方其他軍閥割據,此時的中國內部一片混亂,直皖大戰一觸即發!不久後馮國璋,段祺瑞先後通電辭職,徐世昌就任大總統。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當年被迫宣佈對德宣戰的中國意外的成為了戰勝國,可是沒有出過一兵一卒,在國際上也沒有任何地位的中國即便是戰勝國也受不到公正的待遇。


當政府準備派人參加1919年的巴黎和會時,卻不知這場“和會”將會引發國內的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示威運動,而這場運動註定成為中國歷史上光輝的不可磨滅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