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10月25日晚间,山西汾酒(600809.SH)公开了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2018年1-9月,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约为69.15亿元,同比增长42.4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64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8.05亿元,涨幅为56.89%,营收与净利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2018年6月26日,山西汾酒在2017年度股东大会上,具体说明了2018年的业绩目标,“2018年是汾酒改革的全面落实年,是实现各类经营指标历史性突破的关键一年,公司将力争营业收入实现40%以上增长”。

目前看来,山西汾酒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接近70亿元,涨幅超过40%,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如若继续保持此增长势头,全年营收有望突破9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山西汾酒主要从事汾酒、竹叶青酒及其系列酒的生产、销售;

酒类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应用;

投资办企业及相关咨询服务;

副产品酒糟、生产用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等的销售;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

但是,归根结底,山西汾酒业绩的增长来源于其白酒产品的支持。

数据显示,2018年1-9月,山西汾酒旗下中高价白酒、低价白酒、配置酒分别实现营收约为41.91亿元、24.80亿元、1.99亿元;

且中高价白酒和低价白酒分别同比增长27%和86%左右。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从以上数据就可以发现,中高价酒占山西汾酒营业收入60%左右,可见其为山西汾酒业绩驱动的主要动力。

中高价酒主要有青花系列、巴拿马系列和老白汾系列,增速分别为75%、10%和20%,其中,青花汾酒系列正是山西汾酒中高端价格带的主力产品。

与其他酒企不同,山西汾酒除了中高价酒在快速增长,低价酒增速更为显著,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并入系列酒及定制酒的影响。

当前我国白酒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白酒消费也向主流品牌集中,一线白酒品牌销量保持稳定,二、三线白酒品牌或迎来梯次重排,且随产能的累积不断扩容,预计到2020年,中高端价格带白酒市场将由2017年的400亿增长至700亿,复合增速达20%以上。

面对次高端白酒市场的发展机遇,一些酒企开始将目光聚焦于此,而另一方面,一些酒企面对次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压力,推出更高价位的白酒,进行产品转型升级。

基于此,山西汾酒推出定价1599元的青花汾酒中国装,这也全面开启了山西汾酒迈向高端白酒市场的时代。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资料显示,2018年10月15日-18日,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山西汾酒总经理常建伟,山西汾酒副总经理、山西汾酒销售公司、竹叶青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俊等率队到上海、北京进行市场调研,并召开两地经销商座谈会,进行市场布局。

在上海和北京调研期间,山西汾酒都明确要求青花汾酒中国装的“落地”。

在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上海站期间,山西汾酒将2018年全国春季糖酒会上市的青花汾酒进行了首次重磅展示,而在北京调研期间则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青花汾酒中国装的销售”的要求。

自2016年开始,山西汾酒寻求走出山西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打造新系列产品还是继续推出高端产品线,都是为了实现汾酒的全国化。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五谷财经》特约、独家撰稿人孙学南表示,山西汾酒这两年整体的运营比较顺畅,如果未来依托华润在全国的网络、渠道、客户以及团队等方面,对其全国化扩张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强大支撑。

不过,山西汾酒全国化的道路并非坦途。朱丹蓬认为,山西汾酒将面临着全国大品牌的压制和地方区域的品牌夹击。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也表示,汾酒名号家喻户晓,可具体到是哪一款产品,很多人并不知晓,这就是汾酒最大的问题。

所以汾酒在产品宣传和推广上,呈现出的是碎片化和模糊化的产品矩阵,并未真正地将产品通过各类营销传达给消费者,在本身不具备有较高曝光度主打产品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记住汾酒究竟有什么产品。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个季度,山西汾酒省内实现营收约为41.57亿元,同比增长41%左右;

省外营收约为27.1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3%。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省内收入约为12.9亿元,同比增幅在38%以上;

省外收入约为5.84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

白酒的金九银十,并未给山西汾酒省外营收提供足够的加速度,而证券机构也指出,受经济环境影响,第三季度山西汾酒省外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增长主要集中在以环山西为重点的省外市场,今年上半年河南市场已实现5亿销售额,占全年任务50%,内蒙古、河北市场分别完成70%和64%左右。

“公司引入战投华润后,借助华润现有的成熟渠道及资金实力,迅速拓展以南方为主的薄弱市场。”

而据悉,李秋喜一行在调研上海和北京市场情况之后,结合“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北京、上海两个市场发展速度与汾酒发展的整体速度不相匹配,要求尽快编制2019年和三年营销规划,进而实现山西汾酒在华东和华北市场的突破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对于上海市场,李秋喜指出,要用“重思想”来指导上海市场下一步总体布局,把上海公司作为销售公司营销体系的一个试点,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强激励,硬约束责任到人,时间倒排,采取得力的措施,把整体规划强力推进,落到实处。

对于北京市场,李秋喜则强调,北京公司在制订未来三年的规划时,一定要有突破性思维,要认真分析北京市场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突破,一定要寻求市场突破的瓶颈。

基于北京和上海在国内的影响力,这两个市场对于山西汾酒布局高端白酒市场具有相当重要意义,也是山西汾酒实现全国化的关键所在。

然而,山西汾酒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投资者看来,除了大盘影响之外,也与山西汾酒部分财务指标“恶化”有关。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虽然2018年1-9月,山西汾酒利润、收入双双大涨,但其预收款项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都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山西汾酒预收款项期末余额约为7.87亿元,相较于年初余额的9.12亿元,降幅在13%以上。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同时,与2018年上半年末相比,山西汾酒2018年第三季度末的预收款项余额也在下滑。

预收款被誉为白酒企业的“蓄水池”,可以反应下游需求强劲与否。

同时,2018年1-9月,山西汾酒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9亿元,同比下降58%左右。


山西汾酒经营现金流下跌58%,专家称产品宣传碎片化!


对此,山西汾酒方面表示主要是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增加所致。

一位证券分析师告诉《五谷财经》特约、独家撰稿人孙学南,之所以说上市酒企的业绩出现分化,就在于其财务指标表现不同,资本市场更加偏爱“均衡发展”的酒企,比如舍得酒业和洋河股份。

“相较于收入和利润,现金流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更为关键,建议上市酒企未来能够坚持‘现金为王’的发展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