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 写在前面

从军事方面来说,由于重型直升机的特有性能和用途以及强大的运载能力,所以其成为战场的主要运输工具。对于地面部队来说,中型火力的快速机动一向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重型直升机的战略地位由此而凸显出来。

而大载重的重型直升机除了在运送武器装备方面的能力惊人之外,在两栖登陆、输运人员方面同样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毕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着合适着陆的巨大机场可供固定翼飞机降落,同样,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足够的时间给一架固定翼飞机执行漫长的加速起飞过程和盘旋降落过程。而对于重型直升机而言,机场不再是问题,它可以悬停空中,通过吊索救援,也可以快速机动急降救援,随后快速爬升脱离危险区域,同时,大部分重型直升机还具备海上紧急降落的能力,可谓是两栖运输的急先锋。

本文继续介绍CH-53 “海上种马”直升机在机动作战和紧急救援中应用的经典事例——“赫尔蒙山战斗”和大名鼎鼎的“鹰迁行动”,欢迎阅读。

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图——CH-53 直升机执行吊运任务

# 赫尔蒙山战斗——CH-53C 配合空地联合突袭夺取制高点阵地

1973年10月21日,当阿以停战谈判正在进行之际,以军为了夺回赫尔蒙山,组织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直升机机降突击。以军首先出动“鬼怪”战斗机中队,对赫尔蒙山实施空中火力突击;两架CH-53C直升机搭载部分空中机动部队沿黎巴嫩东南的山谷超低空飞行,选择了赫尔蒙山西南的航线,避开了叙军的雷达和密集的防空导弹及高炮火力。为了达成突然性,使叙军措手不及,以军的直升机未在叙军的阵地上直接着陆,而在山顶北端机降着陆。为了完成这次着陆,以军尽可能地降低直升机载荷,其搭载人员、武器的总重量仅是其常规运载量的一半。

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图——CH-53C 直升机

着陆后机降部队在戈兰高地5个炮兵营的火力支援下迅速展开突击,控制了着陆场。随后,以军空中机动旅的后续梯队相继到达,向西南方向的叙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与此同时,以军戈兰尼旅的1个步兵营从地面向赫尔蒙山西南端发起进攻。为了掩护这次行动,转移叙利亚空军的注意力,以军还同时组织了对大马士革的攻击。

叙军发现以军对赫尔蒙山要点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组织了空中和地面力量展开反击。叙军以多架战斗机,掩护5架米-8直升机运载着空中机动部队,企图实施反机降作战,但由于机群在飞行中遭到了以色列空军的拦截,6架战斗机和3架直升机被以军击落,叙军的反空中机动作战遭到挫折。以军又一次成功地实施了空中地面的联合突击,夺占了赫尔蒙山制高点,控制了通向大马士革的公路。

# 两栖运输——鹰迁行动 “Operation Eagle Pull”

两栖运输一直以来都是军事运输的难点之.,不但需要专门的运输装备,而且运输效率较低,过程中容易受到攻击。而重型直升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其载重能力强、飞行速度高, 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在两栖登陆任务中,可从舰上直接投送到适合建立阵地的地点,避免了滩头阵地地形、敌军部署等方面的约束,极大地提高了任务的灵活性和成功率。而在撤退任务中,如“鹰迁行动" 和“常风行动”中,重型直外机的应用使得撤退地点的选择范围更加宽泛,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任务效率,节省了时间,为整个行动的成功提供了保证。本文要讲的两栖运输典型案例是——“鹰迁行动”,该次行动中,美军成功应用CH-53A撤离驻東埔寨的大批美国公民和难民。

在 1973年,美国政府和军方就制订了应急计划,以便将柬埔寨境内所有的美国公民和部分高棉人士疏散到海军舰队上避难。计划包含了3个方案,其中两个方案均需要通过波成东机场实施,但由于红色高棉武装对机场的持续攻击,在最终实施时,只有使用CH-53A的第三方案能够实现。

1975年1月6日,美军太平洋同令部命令第31陆战两栖队进行96小时戒备,使美国海军支援舰队得以开赴磅逊外海,执行“鹰迁行动。

由于金边首都圈的防卫情势恶化,美国驻高棉大使要求“鹰迁行动”的10人作战指挥组组员,搭乘伯德航空C-130运输机到波成东机场,以在金边坐镇指挥固定翼飞机的疏散作业,目标是要在之后的7日内送走约750名的高棉人士,还得冒着被每天多达80~90发的105毫米炮弹、107毫米火箭炮攻击的危险。

在此之后,指挥组开始在金边市内物色可供使用的降落场地。当时的红色高棉部队控制了湄公河东岸的区域,而金边市坐落于西岸。因此,选择了美国大使馆东北方900米处的一座足球场,命名为"旅馆降落区"、读业的东侧有一排公寓大楼遮蔽,可免于来自河东的炮火攻击,使任务不易受到干扰,成为了最安全的选择。原先预计在4月11日开始疏散,但美军为了让"汉考克"号航母也能赶到磅逊外海加入支援,而将日期往后推迟了一天。

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图——鹰迁行动的计划地图

美军两栖战备群和第31陆战两栖队负责此次行动,这支部队包括"冲绳"号两栖突击舰、"温哥华"号两栖船坞登陆舰和"托马斯顿"号船坞登陆舰,以及提供火力支援的"埃德森"号、"享利·威尔逊"号驱逐舰和"诺克斯"号、"柯尔克"号巡防舰。3月26日,海军陆战队HMH-463直升机中队和其下的25架CH-53A、CH-46、AH-1J和UH-IE直升机登上"汉考克"号航母,奔赴非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并在该港载了更多直升机。

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图——舰载直升机编组

考虑到红色高棉军队可能会用肩扩式的SA-7防空导弹袭击救援直升机,因此用于行动中的直升机都漆上了反射涂料,并配备有ALE-29红外干扰箱条发射器。

1975年4月11日下午,第31陆战两栖队收到了"鹰迁行动"的执行令。4月12日早晨6时,海军陆战队462中队的12架CH-53A直升机从"冲绳"号的甲板上起飞,并从"冲绳"号上搭载了F连、H连队员和指挥员,从"温哥华"号上搭载了G连,这批大约360名的陆战队员负责到金边担任地面警戒。全部登机完成后,所有直升机分成3

批,绕行着舰队飞离。

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图——从甲板起飞的直升机编队

12日7时43分,第一批直升机飞抵束埔寨海岸,又在1小时后穿越了160千米的古领区,降落到金边市中心的"旅馆降落区",陆战队员们立刻下机建立外围防线,此时在降落区已有市民开始聚集,但大部分人只是前往一探究竞,而不是阻挠疏散作业。陆战队员开始将人群往后迁移以净空降落区,再将待撤人士接到CH-53A直升机上。由于降落区一次只能停放3架CH-53A直升机,后到的直升机必须先前往金边以南50千米处待命,美军派出了空军56救援中队的C-130指挥机在金边上空盘旋,指挥所有直升机的行动。

地空联袭、四月鹰迁,功勋赫赫的CH-53直升机

图——美国海军陆战队迅速进入救援地点

整个疏散过程进行顺利,人数也远少于原先预估的590人,462中以共运出了289人,其中美国公民84人、束埔寨等国人士205人。

美国空军第40搜数中队的两架CH-53A直升机在11时15分时,按照原计划飞到金边,撤离仍在当地的指挥组。第一架直升机被地面的轻型武器攻击导致轻微损伤,第二架直升机的尾奖在升空时,被12.7毫米机枪的子弹击坏,不过这想有升机仍一路颠簸地飞返泰国的皇家空军基地,机上人员均未受伤。14时50分,462直升机中队用一架CH-3A直升机将大使从"冲绳"号送往皇家海军航空基地。

1975年4月13日,从金边接出的难民也由462中队的直升机送往基地。两栖战备群与海军第76特准舰队会合,准备支援4月底在南越首都西贡实施的直升机撤离作战"常风行动"。这次行动也成为了海军陆战队为17天后在西贡参与的复杂程度更高的"常风行动"的一次小规模预演。


​“常风行动”可以说是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疏散行动,同样是由CH-53A承担的,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介绍,如有兴趣,欢迎继续关注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