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40%规模增长的秘诀 张近东“让赋能成为企业发展新常态”

2018年零售行业的全年大考进入尾声,寒冬、不乐观……这些声音屡屡见诸媒体,不过凭借着智慧零售的弯道超车,苏宁在年末为行业奉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据悉,2018年,苏宁实现40%左右的规模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7000多家新开智慧门店的规模则创造了新记录。

也是在岁末,12月26日,苏宁迎来了自己28周岁生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时代是开放共享的时代,同样,企业也要向着平台化、生态化来发展,只有将企业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才能发挥创造更大的价值。”

苏宁40%规模增长的秘诀 张近东“让赋能成为企业发展新常态”

将企业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赋能。那么作为赋能者的苏宁是如何实践的呢?可以归纳为三句话: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和带动低线市场消费升级。

行业使命

“作为任何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应肩负起所在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要基于每个阶段的行业特色来构建企业的发展战略。如今,智慧零售就是零售行业的新标准。”张近东说。

2017年3月两会上,张近东做了题为《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的报告,公开阐述了苏宁对未来零售的构想,指出未来的零售就是智慧零售,这也是业界首次有人提出这一概念。

苏宁40%规模增长的秘诀 张近东“让赋能成为企业发展新常态”

张近东坚信,零售以消费需求为根本,可以根据消费者数据挖掘需求,再通过服务和体验引导消费者产生需求。智慧零售就是从需求出发,重构生产者、零售者和消费者体系,建立一个C2B2C新架构。

到了今天,苏宁已经突破了理论上的成功,概念领先行业,践行也同样领跑市场。

除了推动行业进步,苏宁也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构建了和谐发展共赢的新局面。张近东曾多次公开表示,苏宁将全面开放万亿零售生态圈,将物流、金融、数据等方面与供应商建立“生态圈合作伙伴关系”。

可以说,苏宁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和投资人,更受益的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用户。张近东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数据云、物流云、金融云等核心能力的开放,更广泛地为中小民企赋能。

上山下乡

逃离北上广成为这几年的热门话题,但逃离之后去向何方?哪里又能同时安放身体和灵魂?

借助零售云平台,2018年苏宁成功赋能一千多位农村创业者开设了近2000家零售云门店,推动了农村零售市场的创新变革,成为助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张近东明白,在当今资本集聚的大环境下,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县镇市场的创业困难重重,“白手起家、功成名就”已经越来越难。而苏宁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自身近三十年的零售积淀为乡镇市场发展智慧零售构筑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苏宁通过搭载千万仓储级的商品供应链资源、智能化的零售运营能力、海量的数据资源、多场景的增值服务、领先全国的仓配服务等一系列的智慧零售生态能力,让广大县镇创业者可以直接享受到苏宁每年百亿元的品牌推广红利;也不需要担心库存成本的压力,零库存就可以直连数以万计商品;此外,数据化的管理系统,也将大幅度降低店面的人员、费用等管理成本的投入。

2018年6月,21岁的昆明青年李圆在家乡开了一家苏宁易购精选店。在镇上,过去一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传统老牌电器店一个月销售额才十几万,而李圆的新店一个月销售额将近50万,这些业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苏宁零售云的赋能。

曾多次站在企业转型的分岔路口,张近东基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将中国零售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风正扬帆时,2019的脚步越来越近,苏宁智慧零售已迈入全面赋能新阶段,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