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在清朝268年的统治中,两袖清风的清官寥寥无几,而贪官则多似过江之鲫,后代文人总共推选出了40多位清官,其中最出名的是嘉庆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陶澍,他究竟凭什么上榜?

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陶澍(1779~1839)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县小淹镇人。

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巧惩送礼

嘉庆二十年九月,陶澍奉旨巡视江南漕务。当时办理漕政的官员,大都贪污勒索,是清王朝的一大弊政。

陶澍离京后沿途明察暗访。一个月后,他抵达江苏清江浦。

一听说巡漕大臣来了,办理漕政的官吏大都前去拜访送礼。陶澍以旅途劳累为由,一个也不接见,但将礼物全部收下了。

10天后陶澍已掌握了漕官史的清廉或贪贿状况,宣布接见所有办漕官吏。

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升堂后,师爷宣读了送礼官员名单的礼品礼金后,贪官们满头大汗,不敢抬头。宣读毕后,陶澍一拍惊堂木,针对送礼的官员说:“尔等凭俸禄哪有上千银送礼,分明是敲诈勒索,贪赃肥己。今日暂不治尔等的罪,但所送财礼全部没收,发回地方作为修书院经费。”

然后,他对全体漕官说:“各处所欠漕粮,限一月之内交割清楚,违者从严惩办。”一个月后,陶澍再次升堂议事,宣布将所有官员分为三等:凡漕粮任务如期完成,又未送礼的定为上等,申报朝迁,官升一级;漕粮任务完成好,但送了礼的,记过一次,定为中等,不奖不罚;对两名自认为有后台称病不理漕务,又有贪贿行为的官员,定为下等,革除官职,强令变卖家产,赔偿历年贪污欠的漕银。

这样一来,漕务大有起色。特别是漕官不敢再贪污勒索,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正己正人

陶澍在廉政建设上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就,而在他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注意以身作则的,“要半文不值半文”正是他的座右铭。

道光八年(1828)二月,吴淞江治理竣工,陶澍去验收,屏弃轿舆,杂在人们中徒步检查工程质量,亲自用水尺丈量内外,慰问修堤父老民工,使人感到他没一点官架子。

这样忙到二更才回旅邸,见到为他办了丰盛的酒席,立即责问:“谁办者?”经办人只好回答,过去向来是这样招待检查上司的。

陶澍却令撤席,并为此下了禁“从者敬酒食”的禁令。陶澍为政清廉,对下属也是管束很严的,当时人民就传说“陶文毅督两江,严禁僚属冶游。

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他这种严要求,给部属带出了好的作风。原江宁知府愈德渊在他下面任盐运使。愈德渊初到扬州接任,运库如洗,经过他勤政精治,第二年就有三百万两积累。离任时,自己却两袖清风。接任的李廉访也是一尘不染,诸务肃然。

以石孝母

陶澍在任职期间曾屡次把自己的俸银舍施给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他平时有个癖好,就是喜欢石头,当他在野外看到奇石时,会想方设法把它们搬回家中。

两江总督府设在南京,他一有空就到雨花台去玩,顺便采集一些雨花石,日子久了,就装满了十几个箱子。

一次他在经皇帝批准回湖南省亲时,心想没有什么好东西孝敬老母亲,就装满了10多箱好石头,让老母亲好开开眼界。

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然而,道光皇帝在陶澍离开南京回乡省亲后,就接到了江阴知府的密报,称陶澍任两江总督以来,大肆搜刮民财,金银珠宝多得连总督府也堆放不下了,故借此次回家省亲之机,用大官船装了十几只大箱子回去。

道光皇帝闻报,信以为真,想不到自己心目中的清官竟会是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龙颜大怒,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了那道圣旨让钦差去查办。

当道光皇帝得知陶澍千里回家省亲,孝敬母亲的竟是一箱箱的顽石,又听说他散银救灾民,心中十分感动,又派钦差送去了三千两银子,算是对他的奖赏。

清官之最两江总督陶澍:为何被皇帝捕风捉影?


但陶澍分文不用,依然是粗茶淡饭,他将这钱一部分用来接济贫苦乡民,另一部分在安化县兴办了48所义学,自己分文不留。

陶澍的清正廉洁之风,在当时就是有口皆碑的,他的惩贪的方法虽然很巧妙但突破了认知的底线,曾经历被皇帝捕风捉影说成是贪官,虽如此,结果却是群众能判断是非,爱憎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