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基因來自哪裡,訪王傑生前所在連 用王傑的血液開篇,也許你會問,他是什麼血型?我雖說不出來他是a型b型還是o型,但我能準確地告訴你他流的是英雄血,特徵:捨己救人。一腔熱血能流多久,灑的面積多大,你可以計算。古有花木蘭、岳飛、戚繼光,近代有鄧世昌、林則徐、楊靖宇等,新中國成立後有黃繼光、邱

英雄的基因來自哪裡,訪王傑生前所在連 用王傑的血液開篇,也許你會問,他是什麼血型?我雖說不出來他是a型b型還是o型,但我能準確地告訴你他流的是英雄血,特徵:捨己救人。一腔熱血能流多久,灑的面積多大,你可以計算。古有花木蘭、岳飛、戚繼光,近代有鄧世昌、林則徐、楊靖宇等,新中國成立後有黃繼光、邱少雲、史光柱等。怎麼把史光柱也列上去了?史光柱也是英雄,而且是軍委授予的一級戰鬥英雄,“雙百人物”。在前人面前他是後輩,在後人面前他是前人。中華民族英雄輩出,追蹤歷史源頭,我們都是英雄後文化的傳人,流的是民族血,基因來自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王傑赫然其中。關鍵時臨危不懼,需要時奮不顧身。在炸藥包即將爆炸時,王傑沒選擇後仰逃生而是撲了上去。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被救,他壯烈殉職年僅23歲。下葬那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老少自發趕來,一路上哭聲震天。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為王傑題詞。1965年11月,國防部命名王傑生前所在班為"王傑班"。1968年,英雄的故鄉--金鄉縣花鼓村改名為"王傑村",並修建王傑烈士紀念館。半個世紀過去,王傑班和王傑生前所在連隊發展如何?帶著這個問題我來到了連隊,指導員唐建偉已在門口等候多時。仔細瞭解後我知道,去年4月,連隊所在旅改革調整為合成旅,連隊也從原來的工兵連轉型為裝甲步兵連,人員重組、專業改變、訓練轉型,僅武器裝備就增加了步戰車、榴彈炮、反坦克火箭、狙擊步槍等十幾種。面對這一系列全新的變化,官兵們從頭開始,大家出點子、想辦法,連隊主官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從最基礎的理論學起,逐個科目訓,逐個科目練。每項科目限時考核及格率達不到100%,絕不轉換下一個科目。訓練場上,新兵是新手,老兵訓練的也不是以往的科目。圍繞著打贏的思想,班與班之間展開的專業比拼,排與排之間組織的對抗賽,實彈實訓、注重實效已經成為裝步六連的訓練常態。指導員唐建偉原是軍事幹部,雖說調換崗位吃了些苦頭,但提升了政工素質。軍事幹部與政工幹部對調克服的是短板,錘鍊的是意志,練就的是技能,強化的是作風,一兵多能完全從實戰出發。榮譽室裡掛滿了獎旗和照片,王傑日記展覽其中,日記提到雷鋒33次,董存瑞8次,黃繼光6次。展板上還有他這段話“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在這裡我瞭解到,王傑的床鋪從來沒有離開王傑班,每天早晨都有戰士為他疊被,晚上把被子墊單鋪開,全連點名王傑排第一個,全連答“到”。在這裡我瞭解到,編制改革後,全連官兵人人向黨支部遞交決心書,表示堅決做到聽從組織安排。黨支部立下3個鐵規:規定內容一個不少,大綱中的課目心須逐個過,不達優秀不換課目,訓練強度一點不降,堅持每天3個100(俯臥撐、仰臥起坐,下蹲),每週兩次8公里武裝越野,每月兩次20公里拉練。所有官兵一人不漏,從主官到列兵人人都上訓練場,都是戰鬥員。在這裡我還了解到父子同班,父親趙志軍1986年入伍到王傑班,06年離開部隊,兒子趙宇2015年到王傑班,17年退伍。2017年12月13日,國家主席視察部隊,來到連隊,看過榮譽室後說“軍隊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樣子,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兩不怕”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勉勵大家,要學習踐行“兩不怕”精神,加強戰鬥精神培育和戰鬥作風訓練,傳承好紅色血脈,做新時代王傑式的好戰士。官兵銘記主席殷切囑託,煥發強軍興軍動力。紛紛表示,要把主席“全力推進新時代練兵備戰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實到基層末端,持續興起實戰化練兵熱潮。離開連隊我回到旅部,旅長和政委講起了凝聚力戰鬥力。變的是任務,不變的是信念。談到新兵張政委要我給新兵講堂課,我來到新兵訓練團禮堂,1200名新兵與骨幹掌聲雷動,於是我的講題便從1200多名王傑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