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獨角獸頻頻破發,為何IPO熱情依舊高漲?

近期,內地公司境外上市的消息不斷,港股方面更是一枝獨秀,如美團點評、華興資本、寶寶樹、滬江、找鋼網的IPO都在推進中。為什麼它們扎堆去港股呢?


港股獨角獸頻頻破發,為何IPO熱情依舊高漲?



截至8月20日,在港股上市的151家企業中,有125家企業股價已經破發,破發率高達83%,其中包括小米、眾安在線等知名獨角獸公司,僅有26家港股上市企業逃過了“破發”的命運。

為什麼“獨角獸”在港股上市後紛紛跳水?

1

港股IPO是市場化定價機制

港股的新股發行受二級市場供需影響,也沒有監管層的人為限價,因此像閱文、平安好醫生這種申購倍數高達600以上的大熱新股,基本在IPO定價時就反映了市場最高漲的需求,留給二級市場的水位是很有限的。

而在A股市場,新股發行有一個不成文的“市盈率不超過23倍”的隱形限制,一般主承銷商給發審委上報發行方案時,都不會超過這條軟約束。比如,近期大熱的藥明康德發行市盈率22.99倍,而同行業估值已經到了65.32倍,這之間接近200%的差距,基本就是“躺贏”的收益。

2

港股是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

再天花亂墜的商業模式、發展前景,最終都要歸結於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實力,估值泡沫很難持久。雖然,2018年初港交所放寬了新股上市制度,允許尚未盈利的新經濟和生物醫藥公司掛牌上市,但在港股這樣一個機構投資者佔比超過70%的市場,要造一個大泡沫是很難的。

3

港股流動性在邊際趨緊

2018年港股市場的資金面比不上去年那麼寬鬆,一方面海外資金因強美元在迴流美國;一方面南下資金因港股波動追隨美股放大,而流入趨緩;另一方面香港金管局還在不斷從銀行回收港幣,以穩定匯率。三重資金面壓力下,去年估值急速提升的新經濟板塊最先承壓,港股市場的“捕獸”熱情也在迅速消褪。

港股獨角獸頻頻破發,為何IPO熱情依舊高漲?


為什麼“獨角獸”還要爭著去港股上市呢?

1

對於科技類新經濟公司的接受度更高

港交所推出的“同股不同權”政策對於科技公司很有吸引力,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創始人和核心團隊,在上市後仍然擁有重要話語權,解決了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謀求發展與資本的後顧之憂。

2

港股財務審核要求比A股低

A股上市有一條規定:發行前3年的累計淨利潤超過3000萬;發行前3年累計淨經營性現金流超過5000萬,或累計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這對於還在燒錢拼用戶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門檻太高了。

3

上市費用有優勢

一方面,A股上市企業IPO發行費用平均花費4851萬元,而港交所上市的企業,需要支付的法務、審計等費用平均為1050萬元,此外還需再向證券承銷商支付1.5%-4.0%的承銷費。另一方面,香港地區對於股東的資本利得部分並不徵稅。

4

害怕錯過牛市的尾聲

2017年,港股的全年交易額只有美股的十六分之一,A股的六分之一。大家都知道,港股的資金量是相對小的,企業越到後面融到的資金就越有限。此外,港股的牛市整體來看已經持續了9年,現在市場正出現調整的信號,一大波新經濟企業決定將IPO的計劃提前,越早上市對它們越有利,如果趕不上這波,後面就危險了。

港股獨角獸頻頻破發,為何IPO熱情依舊高漲?


港股不是一個“溫情脈脈”的市場,“毒角獸”們也可能四面楚歌,但它們不會被輕易埋沒,即使在上市之初遭遇破發,還是會在理性的估值區間,我們只要有眼光、有耐心,及時將它們重新撿起,幫助它們價值迴歸。

End

| 天使投資 資本運營 商學輔導 品牌策劃 股權設計 商業模式 收購重組 上市輔導|

|有需求的將計劃書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者私信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